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论文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关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论文篇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交流与表达”部分共分九条,强调了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并重的课程原则。这九条原则基本参照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提法和要求上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作为更高学段的课程标准,自然要体现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顺承衔接关系,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将课程标准和要求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引领高中作文教学在差异中实现质的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条对应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不同的是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问题,这是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更高要求。如果说,感受是接触外界自然、社会、人生所得到的影响的话,它既是一种感觉印象,又包含着人的某种情感态度和体验。感受离不开人对感受对象的感觉和理解,而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更深刻地认识和判断。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条件,对他们的作文应该有更高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这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中明确责任意识,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这也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写作既要考虑目的要求,又要注意表达的妥帖和科学性。我以为:“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一句有些笼统和令人费解,不如说“培养科学理性的思辨意识”更具体些。

  三、“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前一句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书面表达的内容要求,第二层意思是结构形式要求。这些要求严格说来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要求。第二句指的是思维发展的要求,但在表述中存在令人费解和矛盾之处。要求中提出三种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前两个思维是按照思维形式划分的,而第三个是按照思维品质来衡量的,这样,三种思维放在一起就造成分类表述上的矛盾。有创意或创造性的思维一般被称为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在编写者的意识中通常指逻辑思维中的思想创造,他引导人们注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科学思维训练,以为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其实,想象思维中独特的想像和虚构也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把想像和虚构排除在创造性思维之外,显然是认识上的局限和偏颇。所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

  四、“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两句话比较有新意的是强调了写作中个性张扬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事实上,在以应试为目的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判断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时,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隐忧和担心,害怕这样写是否会铤而走险。教师的这种担心和判断上的不自信自然是有道理的,而且也会将这种忧虑变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放开手脚作文并不难,真正存在问题是如何判定什么是富于“个性”和“创意”的作文,这种价值衡量和判断标准的确立,才会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的写作,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如果在平时作文时都无法让学生自由写作的话,那么,在面对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作文试题时,指望他们突然灵光一现同样是不现实的。作文中有形无形的限制和急功近利,无疑是阻碍个性张扬的大敌。只有在放松的心态和教师宽容的肯定中,学生才能焕发写作的激情和灵感。在这个意义上,写作个性的形成不是集体操练的结果,而应该像密林中的“单兵作战”,摸索自己前进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因为,写作本来就是一种个性的精神创造。

  五、“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即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注意语言推敲,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没什么新颖独特之处。譬如: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种一般性的要求过于笼统,不同文体实际上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表达思想准确和语言鲜明,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议论文的语言是一种诉诸人的理性的逻辑话语,要求语言与表达的意思保持一致,而记叙文要通过记叙和描写人、事、景、物表达某种情感态度,它的语言有时要求委婉、含蓄、甚至模糊的表达。所以,作为写作的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文体提出符合文体特点的具体要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段内容强调了写作中的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写作速度和数量要求。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进行交流与评价,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具体操作中一筹莫展。

  七、在7、8、9项中,具体谈到口语交际与交流的要求及演讲的问题。口语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思维基础上的表达,作为思维的两种表达形式, 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交际交流是通过口语的表达。书面语言的交流一般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通过文本媒介进行;口语交流是一种在一定交际场合和交流语境中的表达与对话,言说者与倾听着的角色是互换的,它是围绕话题和交际目的所进行的沟通交往。在中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口语交流除了能够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得流畅清晰之外,还可以培养应变和应对能力。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是写与说的区别,写能培养完整严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说能培养即兴表达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二者虽然同样重要,但写作能力的强弱也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所以,写作应该是锻炼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交流中,“述”应该以“作”为前提和基础,要避免述而不作的倾向。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有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来看,强调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主张在写作中进行富有创意的思想表达,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设计者关注的重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强调了想象能力的培养,但在如何培养想像力的策略上却是阙如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的第二单元,有“想像与联想”一节,用不到1000字的篇幅,谈到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想象的问题,内容极为简略,而且绝大多数篇幅是引文。这是否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想像能力的训练培养上,教材编写者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没有落实想像力培养的操作环节。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想像力的培养就无法落到实处和收到实效。

  在阅读历届高考满分作文时,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在这些满分作文中,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具有虚构想像的色彩,正是虚构想像的特殊魅力吸引和征服了阅卷老师,成了作文出奇制胜的法宝。如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真正将虚构想像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探索的一条途径,让学生尝试进入另一种写作状态,进入另一个自由想像的世界,那是否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写作个性自由张扬的开始。事实上,开始的时间不应该在高中时代,而是在小学或初中时代,那才是虚构想像的觉醒和培养的最佳时期。

296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