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四篇:逆调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四篇:逆调论(四)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四篇:逆调论(四)

  LS80——《大惑论第八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80-D0501→Q0501、D0701→Q0901‖→‖SW34—D0701‖迁移说明:

  1、 所论与《大惑论》之迷、之惑主题不属,漏简,当迁出;

  2、 所论均为与卫气、目不瞑相关之异常现象,作为相关病理之解论,与《逆调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D0501不得卧:

  1、《灵枢悬解》卷七《大惑论》注:“卫气夜不入阴,故不得卧。”

  2、不得入眠。

  D0501→Q0501黄帝曰……故不瞑目也:

  1、《内经注评》注:“阳跷,阴跷,均属奇经八脉,‘盛’与‘满’义同。张景岳:‘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此其常也。若病而失常,裹留于阴,或留于阳。留则阴阳有所偏胜,有偏盛也有偏虚,而寤寐亦失常矣’。”

  2、《内经校释》注:“本节已见前邪客篇,大致相合,可参看。”

  3、《逆调论》、《邪客》均可参看。据《寒热病》LS21—C0802“足太阳……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可知:目不瞑,本意指睁目而不能入睡,以应帝问。

  Q0701湿:

  1、《内经校释》作“涩”,并校曰:“原作‘湿’,据《甲乙》卷十二第三及《太素》卷二十七七邪改,与下‘皮肤滑’为对文。”

  2、《灵枢悬解》卷七《大惑论》作“湿”,从之。

  Q0701解:

  1、《灵枢悬解》卷七《大惑论》注:“分肉不解,不解利也。”

  2、此作“懈”解,即松懈、舒畅。

  Q0702窹:醒来。《说文》:“窹,寐觉而有言曰窹。”

  Q0703其气不清:

  1、《内经校释》作“其气不精”,并校曰:“原作‘清’,据明本、藏本、日抄本及《太素》卷二十七七邪、《甲乙》卷十三第三改。”

  2、《内经注评》注:“浊滞也。卫气久留于阴,故其气不清。”从之。

  D0801常经:

  1、 《灵枢集注》注:“非常经者,非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之经常出入,此因邪气留于上焦,则上焦闭而不通。饮食于胃,则中焦满实,以致卫气久留于下之阴,而不能上行于阳,故卒然多卧也。”

  2、《灵枢悬解》卷七《大惑论》注:“非常经者,平常不然也。”

  3、常,即平常、一般;经,即经文、理论。常经,即平常理论。

  Q0901气:《内经校释》、姚春鹏注本均译作“营卫之气。”从之。

  Q0901形志之苦乐:

  1、《内经校释》注:“本节所说的‘形志之苦乐’其辩证施治的方法,已见于本书九针论中,而《素问》血气形志篇言之更为详细。可互参。”

  2、《调经论》SW62所论神、气、血、形、志,以及《血气形志》SW24所论,均可参阅。

  LS71——《邪客第七十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71—D0101→B0301‖→‖SW34—D0701‖迁移说明:

  1、原篇《邪客》简文杂乱,前后文意不属,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当迁出;

  2、姚春鹏注本题解:“本篇三部份的内容相对独立说明,该篇非原作而是后人集结而成。”

  3、《甲乙》置于卷十二第三篇首,与《逆调论》SW34-D0601→Q0609载于同篇,皇甫谧对两部关系之判断,甚明,从之;

  4、伯高论卫气以解“目不暝,不卧出者”,迁入本位,延续岐伯《逆调论》SW34-D0601“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未尽之解论,与《逆调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伯高虽未言及“喘”,然在《逆调论》SW34-Q0609“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中,岐伯已概而论之,故伯高不必复言。

  D0101目不瞑:

  1、《内经校释》注:“本节所论‘目不瞑’症,其病机与阴阳跷脉有关,义见于脉度篇、大惑论。”

  2、《大惑论》LS80—D0501→Q0501原文即为“目不瞑”解论。目不瞑,即目不能眠。

  B0102胸中:

  1、《内经校释》注:“此指膻中,为上气海。”

  2、据《五味》LS56—B0202“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可证:胸中,即膻中,为气海。

  B0103化以为血,注之于脉:原作“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次序宜互换作“化以为血,注之于脉。”即津液经脾转化为血,注入血管,方合生理之自然。

  B0104慓、疾:慓,即剽,轻漂;疾,迅疾。此乃卫气之两个属性,有别于营气之四个属性“剽、悍、滑、疾”。

  B0106阳跷陷:

  1、姚春鹏译注本作“阳跷满”;

  2、《大惑论》LS80—Q0501作“阳跷盛”,从本经意,译作“阳跷脉盛。”

  D0301决渎壅塞:

  1、《内经注评》注:“即决渎、决壅、决塞。排除瘀滞,疏通壅塞叫做决渎壅塞。”

  2、《灵枢悬解》注:“决渎壅塞,决通其壅塞也。”

  3、疏通卫气堵塞。

  B0301秫米:

  1、 《类经》十八卷第八十三注:“秫米,糯小米也,即黍米之类,而粒小如黍,可以作酒,北人呼为粘黄米。”

  2、 秫,shu2,《灵枢悬解》卷八《邪客》黄元御注:“秫米,高粱米。”

  B0301治半夏:

  1、《内经校释》注:“即经过炮制的半夏。”

  2、制作半夏汤。

  LS59——《卫气失常第五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59—D0101→D0301‖→‖LS71—B0301‖→‖SW34‖迁移说明:

  1、 原篇《卫气失常》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灵枢悬解》仍置于《卫气失常篇》;

  3、 《甲乙》置于卷九第四前部;

  4、 《类经》取LS59—D0101帝问为陈述句,列于会通类三十一卷十二《疾病》(上),并于篇首曰:“会通十二类,惟疾病一类浩繁难悉,今所录者,或摘其要,或总其题,观者仍当于各类细求之。”张景岳类编之苦恼与无奈,隐约可见;

  5、所迁为伯高论卫气失常之刺法,作为卫气失常“调”之论,与《逆调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D0101搐:古同蓄。

  D0101菀:yun4,同蕴,即蕴藏。

  B0201气街:

  1、《内经注评》注:“即气冲穴,在腹正中脐下五寸旁开二寸处,属足阳明胃经。”

  2、气街有四:头街、腹街、臂街、胫街。因此气积于腹中,故独指气之腹街。

  B0201鸡足:

  1、《灵枢悬解》卷五《卫气失常》注:“鸡足取之,攒刺其处,参布如鸡足也。”

  2、《内经校释》注:“指上取人迎、天突、喉中,下取三里、气冲,中取章门,上、中、下三取之,若鸡足之分三岐。又,鸡足为针法之一种,详本书《官针》篇。”

  3、《内经注评》注:“鸡足是针刺的手法,就是《灵枢.官针》讲的合谷刺。《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当针入得气后,将针提到分肉之间,向左右两侧各斜刺一针,像鸡足形,故称鸡足刺。”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