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儿童节随笔:童年的含义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童年是无可替代的。如若一个人到了垂暮之年还能葆存一颗纯真烂漫的童心,那就是最美丽的人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童年的含义》。

  周一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休息日之后精力充沛,小伙伴们又重聚于教室。而L却显得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细问之下了解到小朋友度过的是忙碌而疲惫的周末:周六上午弹琴,下午绘画班;周日上午学书法,下午练习讲故事、演说稿等。因最近有三个比赛要准备,孩子的情绪被压垮了——“没有时间玩,活着有什么意思!”

  在之前的一项调查中,我了解到班里的孩子每人至少报有一门校外兴趣班,学两三门兴趣班的占大多数,这其中有些兴趣班是孩子自己要求报的,主要是才艺类,如舞蹈、乐器、绘画、书法等等,也有一部分是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报读的,如作文、英语、奥数等。孩子们一边渴望着肆意玩耍的童年,一边却在父母的苦心引导下“懂事”地走上了一条离童年越来越远的路上。家长们也有无奈,但一边无奈着,一边花大量的精力折腾孩子,也折腾自己。更有甚者,矛盾激化,孩子与父母走向了对立。

  以儿童为本位是近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但这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似乎很难写入我们的深层心理。太多父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总希望把孩子塑造成成人想要的样子,而没有意识到童年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与意义,更谈不上珍重童年,尊重儿童。童年并非只作为童年阶段而存在,童年所获得的一切将留在人生大树最核心处的年轮里,童心的价值更是远远超越了年龄界限,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一个快乐饱满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家长“赢在起跑线”的观点对儿童来说是危险的,“揠苗助长”的寓言已被重复了千百遍,然依旧言者谆谆,听着藐藐。有多少孩子长成了“空心树”!

  儿童的游戏,他们自发性的歌唱、涂鸦与手舞足蹈,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有着想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想亲自探个究竟的热情,那些小脑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幻想与想象,无不是他们循着自己的方式在成长。这其中的很多活动,在成人看来是无所事事、浪费时间,而对孩子来说正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他以这样的方式构筑大活人,构筑未来的自己。成人若时不时去打断儿童这种生活,去为他安排一些成人看来“有意义的事情”,或苦心安排“学习提高”的机会,是将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生生打断了。必须知道的是,成人的精神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儿童要经过数次结构性转变才能达到精神的成熟。若将成人世界中有价值的东西,硬生生塞给孩子,而剥夺了儿童本应该拥有的东西,这真的是“一切为了孩子”吗?成人需要了解与关注的是儿童的生活面貌与需要,是儿童真正的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去民主引导,而非一厢情愿的控制与灌输,甚至是传统教育中的成人暴力与专制。

  丰子恺先生将童年时代称作人生的黄金时代,认为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真实而纯洁”的人,堪比神明与星辰。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让生命一直浸润在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中。而丰子恺先生本人也保留着心底的童真童趣,他笔下的猫儿们,傍晚乘凉的女孩,戴着爸爸礼帽,穿着大皮鞋的小孩,“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让人会心微笑,他的作品处处可见他的童心、慧心、爱心、慈悲心。如果我们也能如丰子恺先生一样,透过孩子稚气的面庞看到他们童心的光华,那么看到的就不再是调皮鬼,而是可敬可爱的天使。对童年的敬意,也既是对儿童的敬意,也是对童心的敬意。

  学习是手段,成长是目的。学习是有意识层面的成长,而儿童还有更重要的无意识层面的成长,若作为成人的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没有充分重视这无意识层面的成长,一棵没有童年的空心树,长大后会是怎样?

  教育应当赋予学生当下的美好幸福体验和感受,以及学生自我价值的肯定,这是教育的应然诉求。无论是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还是才艺的培养,都应当是打开孩子心灵、发现灵性的凭借,而非禁锢孩子当下幸福的枷锁。

  当我们真正理解童年的含义,当我们真正学会尊重儿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儿童节,让我们致敬童年、致敬童心吧。愿我们的孩子在这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中,得到应有的、充分的自由与快乐!

  公众号:原创生活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