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关于打弹珠的随笔:打弹珠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打弹珠现在已经没有人玩儿了,可能是真的已经落后了吧,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打弹珠》。

  打弹珠又叫弹(读谈)珠子、打玻璃球、弹玻璃球、弹球儿、打弹子,是流行甚广的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

  弹珠是由玻璃制成的彩色小球。弹珠的直径大约是一厘米左右,多半是纯色透明的。而有些弹珠里面会有一些小气泡,有的里面则是嵌入各种图案,有类似树叶花瓣的,也有如弯月般的,也有数条彩线的,往往在阳光照射下就折射出缤纷的光彩。

  弹珠最早的材质包括廉价的石头和昂贵的大理石。19世纪初,出现了用陶瓷制成的弹珠。1870年后,出现可大量生产的黏土弹珠。不过,真正使弹珠大放异彩的是1846年由一位德国玻璃工匠制作的玻璃弹珠。1890年,从丹麦移民美国的马丁·克理斯丹森发明了能大量生产玻璃弹珠的机器,1905年申请专利后,他在美国俄亥俄州开了一家工厂。到了1914年,他的工厂每月可生产上百万颗玻璃弹珠。

  打弹珠的游戏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16世纪。当时两名年轻人,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便决定用弹珠比赛分胜负,打弹珠的游戏便因此产生。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这些男孩与弹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玩时彼此之间还常互相攀比谁的弹珠较多,对小伙伴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尤其是男孩子们,更是将弹珠视为宝贵的财产,便装裤口袋总是装的鼓鼓的;如果能在游戏中赢得更多的弹珠,在孩子群中往往就能获得大家的崇拜,因为那代表着你拥有超高的打弹珠技巧喔!但是,如果你的弹珠都只是花钱到店里买来的,那么就算拥有再多弹珠,也常常会被其他孩子们嘲笑。唯有靠自己技术能够赢得许多弹珠,才算是孩子群中的厉害人物。

  弹珠的玩法繁多,比赛开始时,大家各显神通,蹲着、趴着,站着,姿势各有不同,但是,弹珠拿在手上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姿势,就是将食指和中指弯曲,中指朝里,食指向外,然后用食指、中指第一节指弯和拇指中间的指节骨夹住弹珠,用拇指中间的指节骨用力向外拨,弹珠就会直射而出了!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成“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

  “打老虎洞”的具体玩法是:地上挖五个洞,一个较大(约5厘米,作为死洞),另外四个较小(约1.5厘米)。由起点开始将弹珠依照1、2、3、4洞的顺序弹入洞中。

  玩的过程中,不能将弹珠弹入死洞之中,否则就必须回到起点从头开始。如果发现有人的弹珠已经快要接近洞口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弹珠把它弹走。

  将弹珠依序弹进洞里后,再反弹回起点,最先到达的就是胜利者,可以赢得其他人的弹珠。玩法是用手弹出去,击打别人的球,如果击中了就赢得了他的玻璃球。

  有些孩子觉得这个玩法复杂了,就讲求一对一“单挑”。那时,有些“老玩家”的技艺是十分出众的,可以击中三四米开外的弹子,连大人们也觉得神乎其神。

  打弹珠可以说是属于男孩子的游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只要放了学,谁也不回家。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在学校的操场上,在农村的打谷场上,一场场你争我抢的打弹珠比赛如火如荼。谁不把对方口袋的弹珠赢得精光,誓不罢休!

  打弹珠的男孩子们的最可爱,打弹珠的男孩子们也最淘气。由于当时家庭环境都不宽裕,家长们只顾挣钱养家,孩子们除了上学就是玩。打弹珠的男孩子们除了上课就与弹珠、土地、泥巴为伍。晚上回家,除了一双眼睛,其他几乎都被泥土遮住。他们粗犷,甚至有点野蛮,但是,他们也最重情义。当对手把便装裤口袋装的鼓鼓的弹珠输得精光时,小伙伴们也会送上十个八个弹珠表示慰问,否则你下次和谁去打弹珠?童年和我一起打弹珠的十个小伙伴,成年后有两个上了大学,三人参加了解放军,均被提拔为连级以上干部,其中一人在老山战役中战功赫赫,被破格提为副团级。其余几人除了我当了教师外,有的从事自由职业,有的是工厂的工人,一人下放农村后成了林业承包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起码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实践证明,我们成长那个年代的“放养”比现在流行的“圈养”要高明多了。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7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