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年秋季形势与政策

时间: 嘉敏0 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形势与政策国内部分

  一、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鼎故革新,厉行新政,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以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布局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开启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的新航程,开创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昨天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昨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的明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二)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 1.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重要举措: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 以处级以上干部)

  两学一做(2016年 全体普通党员)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2.五大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特色新理念为国际关系发展指引新方向

  世界越来越‚平?,‚地球村?越来越小。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首次出访期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从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对这个关乎世界前途命运的宏大命题给出中国答案。

  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代替的是单打独斗的老做法,摒弃的是零和博弈的旧思维。

  ‚中国是一个将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原则的大国。?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高祖贵认为,主席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对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学说的超越,对国际关系演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政治上,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

  经济上,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 安全上,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文化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亚里士多德说,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三年多来,秉持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从理念到实践全面展开,布局更加完善,理论更加成熟——

  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致力于同相关国家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倡导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更上层楼;从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到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正确义利观,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携手并进;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话语权越来越大。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张历历认为,综观新时期中国外交总布局,周边外交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大国的排序前移,多边场合中国的参与和发声力度明显加大,这些都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洞察。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一条主线,它将中国外交一系列前瞻性新理念穿在一起,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高祖贵认为,‚升级版?的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指明了方向。

  2.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风格新倡议为各国联动发展提供新路径

  2016年9月1日上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自由区举行奠基仪式,瓜达尔港建设正式从港区朝着工业园区扩展。

  ‚这不仅将推动瓜达尔地区的发展,还将带动俾路支省乃至巴基斯坦的整体发展。?对‚一带一路?上的这颗明珠,巴基斯坦谢里夫寄予厚望。

  2013年秋,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为沿线各国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共同发展平台,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质朴的话语,展现了中国合作共赢的满满诚意与开放自信的大国胸怀。

  ——这是一条内外联动发展之路。

  从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到对外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内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抓紧落实,沿线国家纷纷响应、主动对接。

  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中西部地区由开放的‚末梢?逐渐变身为开放的前沿,‚一带一路?使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完善;跨国产能合作将沿线国家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一带一路?正带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构。

  ——这是一条包容协同发展之路。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各国44亿人利益相通、命运相连,为世界铺就一条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做大‚一带一路?发展的蛋糕,最终受益的是沿线各国人民。

  泰国前阿披实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增进沿线国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每一个人从国家间、区域内的经贸合作中获益——这正是‘一带一路’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条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倡议提出三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30多个沿线国家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多个国家同中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包括瓜达尔港在内的一批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度和成果超出各方预期。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弗兰科潘指出,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规模投资项目表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希望已戏剧性地转向东方。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人类发展贡献的重大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的集中体现。

  ‚‘一带一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在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在解决世界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说。

  ‚‘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了周边地区和友好国家对中国的向心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这是世界历史‚长期再平衡?过程的开始,体现出历史悠久、体量巨大的中国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新贡献的势头。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包含行动、力量展示、创举和社会秩序等多重含义。?俄罗斯《导报》刊文说,‚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

  3.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新气派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完善

  2016年9月3日下午,杭州西湖国宾馆如意厅,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这被视为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展示了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雄心和决心,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从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5年在联合国讲坛上提出‚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再到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呼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始终胸怀天下,为全世界的前途命运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彰显中国担当、中国气派。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侧重回答国与国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问题。?高祖贵说。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高祖贵认为,完善全球治理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而刚刚结束的杭州峰会,在中国主导下,注定成为推动全球治理格局、治理体制更加均衡合理有效的重要历史事件。

  作为二十国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峰会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杭州共识?,通过了旨在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创新增长蓝图,制定了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德国《商报》载文评论说:‚发挥关键影响的不再是曾经的七国集团经济强国,而是正在崛起的国家——由中国领衔。?

  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的今天,东方大国‚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思想理念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从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起航,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到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到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从积极推动伊朗核、南苏丹、叙利亚、阿富汗等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到坚持通过‚双轨思路?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梦连结起来,展现出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

  ‚进入新时期,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将中国外交再一次推向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以深邃的全球视野、坚定的战略定力、周密的谋篇布局、务实的方针政策推动外交工作,通过实际行动阐释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共同发展的促进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的深刻内涵。

  ‚在西方大国认为经济增长乏力制约了自己的行动能力的时刻,中国开始承担更多全球责任,这意味着新资源的注入,从而让前景变得更加乐观。?美国兰德公司国际防务高级分析员希思说。

  ‚中国在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方面,正朝着大力参与、主动发声、积极引导的方向转变,中国正以越来越大的步伐走近国际舞台中央。?王逸舟说。

  (四)新形势下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党的以来,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大课题。现将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摘编如下:

  1. 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引领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党的以来,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调‚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强军目标是在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点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今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地缘政治棋局、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发展前行中的阻力和压力也在增大。我国周边安全风险呈累积态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家门口生乱生战可能性增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我国国防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起来、赶上去。

  指出:‚‘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必须铸牢强军之魂,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必须扭住强军之要,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必须夯实强军之基,永葆我军政治本色。这三条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2. 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

  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任务。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必须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3. 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在长期实践中,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4. 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更加坚定自觉地抓备战谋打赢,确保一旦有事上得去、打得赢。

  5.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2015年11月24日,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调整军委总部体制,由四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把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建陆军领导机构,成立火箭军,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裁减军队员额30万。

  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科技兴军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条件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6.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必须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着力构建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引领和保障。

>>>下一页是2017年秋季形势与政策

357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