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莫言散文》读后感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莫言散文》表现了富有感性化的风格,采用一种不受控制的、重视感觉的叙述态度。那么,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莫言散文》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莫言散文》读后感篇一

像我这样的平民百姓,若对莫言那样的大作家评头论足,似乎有点不自量力。又想,莫言是位大作家,众多作品是要人读的,我就是读者之一,发点“读后感”似不为过。当然,假若莫言先生从此剥夺我作为他的读者的权利,我也无所谓——又不自量力了,人家对咱哪屑一顾。

因了张艺谋一部电影,才返回头去看莫言的小说,感觉平平。那天去书店,看到他的散文集《北京秋天下午的我》,封面设计、纸张、字体都是我喜欢的那种,便买了来。

名作家的书似不需要序的,谁有资格为其作序呢?文人相轻么,要序也是自己序。这本散文集就没有序。全书共108篇文章,其中48篇是序或跋,多是为别人所写——以次也或证明莫言名人的身份。

莫言的散文在我看来水平一般,远不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济南的冬天》,甚至不如我们范廷伟写的那些散文有韵味。更糟糕的是,他个别文章中表露的自以为是实在让人反感。比如《毛主席老那天》,他当时在部队,他说听到广播时,参谋手中的杯子掉在了地上,跌得粉碎——“分明是表演”;他说毛主席死了(我认为这里用“死”字似有不妥,也不够尊重),大家只紧张了两天,就懈怠了……文中还有其它一些牢骚话,是我不愿苟同的。《美丽的自杀》写的是他二十二岁的表妹自杀了,“你躺在木床上,舒展大方,两枚已经僵硬了的乳房把你的衬衣撑起……”,天哪!他用《丰乳肥臀》作为小说的名字也就罢了,这可是他表妹呀……

莫言先后几次去过日本,对日本“朋友”不乏溢美之词,对日本似有特别感情,其实也正常。但作为一个遭到日本屠杀过的民族的后人,心里除了不舒服,还是不舒服——但愿是我狭隘的民族自尊心作祟。对胡兰成的汉奸行为,我是深恶痛绝的,即便他是风流才子,即便连张爱玲都甘愿为他“低到尘埃里去”。

昨天,胡锦涛同志到日本开始“暖春之旅”。“暖春”是我们的初衷,至于日本方面怎么想,有待观察。日本这个民族,自有其可恨之处,比如,一旦强大起来,就有可能伺机向外扩张。对此,希望国人,包括莫言,千万不要盲目乐观。

莫言在遣词造句方面并不十分严谨。据他自己说,他只有小学文化,文字功底不深,这从他的一些文章中也看得出。但是,之所以能成为大作家,自有其过人之处,我等无名之辈好像没有资格对人家说三道四,所以,还是莫言吧?

《莫言散文》读后感篇二

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必然是作家经过内心焦灼、痛彻、反思而来。所以我通常把文字比作为最本质的东西,因其追求本性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文字源于心声追求本性,文字是用来抒发内心感受的,具有排毒养颜作用,若改了就无法顺应本心对身体也无益。

莫言在《莫言散文》中写到“真诚恰恰是文章,尤其是散文、杂文的灵魂,除此之外战斗性恰好也是散文的灵魂。”素来是喜欢看散文的,一来散文以一种真实的叙述源头展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二来散文不似小说之中的些许桥段给读者带来一种矫揉造作的视觉效应。譬如:莫言的一系列作品都以自己的故乡——东北高密乡作为写作背景,

《********》、《透明的红萝卜》、《蛙》都是以莫言少时历经饥饿的真实状况写在饥饿之下人们吃煤块、透明薄如蝉翼的肚皮为特写。正如此,使其读者的视觉效应与之相结合,达到文章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最佳效果。

托马斯·沃尔夫人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成功的作家写手背后必然经历常人所不知道的痛楚,拿最容易被90后青睐的写手——郭敬明来说,十五岁的青春文字,《爱与痛的边缘》的写作背景无疑是将其透明本质的晦涩青春融入书内,一本关于友情,关于青春忧伤,关于每个青春少男少女的情愫展露无疑,而惯于被80后接受的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是将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书中青年小伙农村的故事展开叙述,对人生开始做进一步论述。当然被读者敬佩的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则是结合自身的一部赤裸裸散文,从自己双腿残废到对生的理解对地坛的描写对自己母亲的进一步细节描写都难脱逃与“真实”两字……

从散文另一个层面“战斗性”来讲,每一个资深写手作家必是经过内心的声色犬马,进一步的将所思所想二者“厮杀”、“兼容”。经典杂文 留下的、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作家文字的顿悟与哲思。譬如作家赵丰在《孤独的散步者》一文中写到对孤独的高度阐述,他说:“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淡、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同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从此处不难看出赵丰在描写孤独这一段文字之前不免对自身的孤独感产生一场否决与厮杀,认为孤独是自卑、哀怨、可耻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最终与内心世界进行“战斗”,最终产生对孤独这一段文字的哲学论述……

初读莫言的《莫言散文》只一味地注重作家写实的白话文字,比如作家“莫言”二字原是因作家自小爱胡乱说话,母亲让其少说点话,后取名为——莫言,再比如作家自幼相貌丑陋、食欲惊人,吃饭的时候老是遭遇桌前人士的嘲笑,这些都是来自于此书的笼统感官情节,后再读此书,则注意到作家文峰的幽默之处,比如:将其自己的文字比作乌鸦的嚎叫,愿者便听,不喜莫怪,当然在《莫言散文》中的一处描写是尤其深刻的,他说自己在地铁站看到一位枯黄娇小的中年妇女用乳汁喂养怀里的婴儿时,使其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到自己苦命的母亲,后来由这灵感写了长达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母亲过世之后的阵子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昼夜不分的开始写这篇小说,写完之后,心情格外之好,体重竟然涨了5斤。

细读此段便能切身体会到作家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了自己之前在黑夜里乱写一系列杂文的指引,如:会写冗长不修边幅的文字,会写没有逻辑条理的文字,会写不少人感同身受的快言快语的文字,而这些都是充当被积攒了多时的内心情愫在写字的一瞬间一股脑儿被投掷下来,有点像十月怀胎的少妇,遭遇孕育期间的阵痛继而在分娩之后的欣慰感,不敢狂妄在一些胡话的文字之后美其名曰:散文,只是用唠嗑一词儿诠释其言所感。

之前把散文的抒写归类在文采的范畴内,以为深度的散文写手必然是囊括在文采的内核。也是因莫言散文的文字,后知后觉那种快言快语的凛冽感早就脱逃文采的范围,散文与文采无关。用作家乔叶形容风骚与性感的区别应用于言语和文字的区别,则可以略加改之为:如果说言语是咄咄逼人的,文字则是清茶慢泡的。言语是张牙舞爪的,文字则是素手杀人的。言语是招摇呐喊的,文字则是落地生根的。言语是烧人眼的,文字则是润人眼的。言语是气球,炫得高,文字则是磁铁,引力大。言语是浅层之技,是技则会技穷,文字则是魅力之果,果成则芳香无限。

觉得文字的张力不在于字数的长短,而在于语境的透明度,正如前面结合《莫言散文》的有关论述,不管是散文还是何种面世的文字都是讲求“真诚”,在当今科技已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而言,各种电子高科技产品接踵而至,音乐、电影、更是以一种商业一体化的模式出炉,当然文字作为这种廉价商业的形式而论,讲究的是写者的操守以及读者的认同。

《莫言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1.莫言散文读后感3篇

2.《席慕容散文》读后感3篇

3.莫言散文:莫言

4.《莫言散文》读后感3篇

5.莫言散文:生活是一种态度

6.名家散文读后感200字5篇

7.精美散文读本读后感两篇

8.鲁迅散文集读后感1200字

9.莫言散文:让生命在感恩中绽放

10.关于孩子爱读书心得3篇

126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