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名家散文读后感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名家散文,可以涤荡我们的灵魂。读了之后,大家有何感想?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名家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名家散文读后感篇一

  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为过。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我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包罗万象,应作如是观”。即便是遵从了“如是观”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真理的同时,又显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笔下,就可以发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与乐,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禅、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

  中保持着温煦,流动中体现着凝注。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

  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 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

  名家散文读后感篇二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名家散文读后感篇三

  我喜欢的季节是秋天。最近我在读秋雨主编的《名家散文集》,其中有好几篇是描写秋天的散文,所以读来感觉亲切。在我看来,散文就是要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深切的情感,我看的这几篇都是抒情散文,意境很美。

  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不写皇家宫殿、园林,不写优美自然风光,他写的是与老百姓生活很近的秋味、秋色,我被文章里那种浓浓的秋意所吸引,那里的秋雨,那里的秋蝉,那里的秋,那么迷人,那么富有韵味,令人遐想无限。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雨声"息列索落",使人置身于雨境,下雨后,都市闲人在雨后的斜桥影里,遇见熟人,说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在此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他们那"缓慢悠闲"的声调中,我们不难品出一个"闲"字来,那是一份闲适,一份潇洒。从那简短的对话中,便开始了感情和心绪的交流。一个"唉,天可真凉了--"另一个"一层秋雨一层凉啦!"从彼此的叹答中,使我们感觉到他们已陶醉在彼此说话的腔调和韵味中,陶醉在彼此感情契合的落寞和感伤之中。

  林语堂笔下的《秋天的况味》,描写的也是身边的琐事,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读来却能品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明媚妖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是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从这段文字中,我品味出作者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绵延细节的意味,我们也看出了"人的一生无论成败,他都有权休息,过悠哉的日子"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洒脱地飘逸出来。

  名家笔下的秋自有他们的韵味,读来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暂不去研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单从文字上就能领略名家的写作功夫,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赏析。

名家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名家名篇散文读后感

2.名家散文读后感200字5篇

3.世界最美散文读后感

4.名家散文读后感

5.散文读后感

名家散文读后感

名家散文,可以涤荡我们的灵魂。读了之后,大家有何感想?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名家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名家散文读后感篇一 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龙眼与伞读后感
    龙眼与伞读后感

    龙眼与伞描写细腻,真实,有震撼力。读完后,大家怎么写读后感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龙眼与伞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龙眼与伞读后感篇

  •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读者又是怎么看的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林清玄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林清玄

  •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

    季羡林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是公认的学界泰斗。大家读了他的散文后,都如何写阅读感言的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季羡林散文读后感,希望你

  •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大概说了有些思想愚昧之人不懂得保护优秀的文化这件事。读者又是如何看的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道士塔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141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