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鲁教版初三物理复习提纲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初三意味着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和中考,此时期逐渐进入复习阶段,教师也会经常采用专项练习、模拟考试等手段,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鲁教版初三物理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可以用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7、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相同路程通过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

  Ⅰ、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t= t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三章)

  1、定义: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例: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需要靠无线电,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常温(15℃)下,钢铁(固体)中的声速约为5200m/s,液体中的声速约为1500m/s。

  空气中约340m/s,25℃时约346m/s。声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V高>V低(指温度)。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5、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是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8、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9、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0、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1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3、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猜你感兴趣:

1.2016初三物理复习提纲

2.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3.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4.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5.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6.2016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7.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提纲

300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