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设计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 炎婷817 分享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设计

  《大地上的事情》是著名散文家苇岸的经典文学著作,作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地上的事情》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导入意在激趣)

  二、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

  鹞子 (yào) 鹧鸪(zhègū) 贫瘠(jí) 飒飒(sàsà)

  挥霍 (huò) 汲取(jí) 梭罗(suō) 用之不竭 (jié)

  2、作者简介

  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3、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点拨:

  (1)作者由“徒劳盘旋的鹞子”所想到的。

  (2)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课文内容

  1、学生活动: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

  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唇亡齿寒 相互依存 息息相关

  5、思考: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予以证明。此环节设计意在整体上把握全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下列语句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1)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事贫瘠无比的。

  (2)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她的生命的关系。

  (3)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二)语言特色探究

  1、酝酿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小组派代表开展朗读竞赛。

  2、选择最喜欢的句子加以品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提示:找描写生动,议论深刻的句子,诵读体会。)

  (1)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点拨:这里的“贫瘠”是指野生动物几乎绝迹了,尽管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

  (2)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

  点拨: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地球。

  (3)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点拨:有些国家,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军费开支,大搞强权政治,到处插手,到处干预,动辄狂轰乱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是为了获得一项冠军的“荣誉”——“老子天下第一”。它们也是以掠夺地球、毁坏地球为代价的。

  (4)“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中的“已近”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点拨:不可以。去掉就变成野兔完全绝迹了,与事实不符。

  (5)梭罗认为“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句中的“贫瘠无比”的内涵是什么?

  点拨:动植物急剧减少,荒芜不堪,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四、拓展延伸

  1、通过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以上的分析,你认为这样的大地还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居住的天堂吗?这种现状又是怎么造成的?

  明确:不是天堂,这种现状是由于人类对地球滥采滥伐,任意掠夺,肆意扩张,滥垦滥猎所造成的。

  2、你认为人与地球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人和地球应该和谐相处。

  3、说说我们人类应该采取哪些积极行动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失?

  明确:(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等等。

  五、总结全文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这才是和谐的自然组合,这才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六、布置作业

  1、练笔:用300字左右的短文描绘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美丽画面。

  2、整理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熟读成诵。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原文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它好像看到了什么,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我想象它看到一只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预言过的野兔:“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看到兔子和鹧鸪跑掉的时候,你不觉得它们是禽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仿佛飒飒的木叶一样。不管发生怎么样的革命,兔子和鹧鸪一定可以永存,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③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

  ④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日落,他记录太阳有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⑤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⑥在一所小学教室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写自己家庭的作文。一个孩子写道:他的爸爸是工厂干部,妈妈是中学教师,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星期天常常带他去山边玩,他有许多玩具,有自己的小人书库,他感到很幸福。但是妈妈对他管教很严,命令他放学必须直接回家,回家第一件事是用肥皂洗手。为此他感到非常不幸,恨自己的妈妈。

  ⑦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它套上羁绊的人。

  ⑧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天空。随后,闪电进绽,雷蓬轰鸣,分币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像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就在这万物偃息的时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它的窝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⑨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⑪捕鸟人天不亮就动身,鸟群天亮开始飞翔。捕鸟人采到一片果园,他支起三张大网,呈三角状。一棵果树被围在里面。捕鸟人将带来的鸟笼,挂在这棵树上,然后隐在一旁。捕鸟人称笼鸟为“游子”,它们的作用是呼喊。游子在笼里不懈地转动,每当鸟群从空中飞过,它们便急切地扑翅呼应。它们凄怆的悲鸣,使飞翔的鸟群回转。一些鸟撞到网上,一些鸟落在网外的树上,稍后依然扑向鸟笼。鸟像树叶一般,坠满网片。

  ⑫子恺先生把诱引羊群走向屠场的老羊,称作“羊奸”。我不称这些游子为“鸟奸”,人类制造的任何词语,都仅在它自己身上适用。

  看了“《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设计”的还看了:

1.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设计

2.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4.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及原文

5.幼儿园剪纸雪花教案

150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