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考试卷语文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老人摔盘子离席”这一事件的看法。(6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儿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就令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①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他们舞台下和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② 。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③ 。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被网友热议最多的春晚语言类节目,无疑是开心麻花的春晚小品《扶不扶》。在随后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最满意”“最受欢迎”节目票选中,《扶不扶》稳居于语言类节目第一,成为最受欢迎的春晚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等台词便受到观众热议,获得媒体、网民的竞相转发。《人民日报》更是两次转发作品中的经典台词。

  因为直指社会热点,爆笑吐槽中传达正能量而受到观众强烈赞许。更有无数观众表达和小品中一样的困惑,“如果真是我遇到了,扶不扶真是个问题”。众所周知,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因老人被撞倒而引发的纠纷,让好人做不起,做好事变成惹是生非的烦心事,甚至因此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问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与讨论。对此,你有何感想,认为该怎么做,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7高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 B[A.léi, xué/jué, yōng/yòng B. jiè/jí, pǔ/fǔ, wéi/ wěi C. zuǎn/juān, cuán/zǎn,gū D.bié/ biě,jiān,huáng/ hèng]

  2. C[C应该改用“别有用心”。 别具匠心:具有巧妙的、独特的构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是褒义词。A质疑: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B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性。就是表里不一的感觉。D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3. D[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B. 选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后加“力度”。C. 本题从结构混乱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暗换主语,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4. B ⑤②③⑦⑨⑧⑥①④ 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⑤②句)提出观点,⑤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③⑦⑨⑧⑥①④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⑤②|③⑦⑨⑧⑥①④两个部分,其间为总分关系。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⑦⑨||⑧⑥①④。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5. A[厉,磨砺,激励]

  6. D

  7. C

  8. 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9.(1)①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豺狼”、“安”、“狐狸”各1分。) (“豺狼”和 “狐狸”的比喻义能抓住特点概括,意思靠近即可)

  ②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卒”“ 据”“ 弭”各1分,“何尝……哉”句式1分)

  (2)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仿。(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10.(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重感情、思念朋友,边散步边想朋友的谦谦君子形象。(1分,重点突出“怀人”)作者通过写秋夜、凉天,渲染一种空寂、清凉的氛围,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自己的孤寂之情。(2分,重点词语“思念”“ 孤寂”)

  (2)①“空”是空寂,“山空”属无声静景;“落”松子落地是有声动景。在此以动衬静,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既写出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暗点友人的身份是隐者,又引出下一句。(2分,“以动衬静”1分,作用1分)②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从朋友的角度写起,形象地写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寐的孤寂。(2分,“想象(虚写)”1分,作用1分)(其他答案赏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参考:

  穿越时空的淡淡忧伤

  韦应物(737?—792?),今陕西西安人。15岁时靠门荫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安史之乱起后,他折节读书,进士及第。后辗转各地为官。后人称他为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近十年的战乱生活,作品沉浸在萧瑟衰飒的意境中。诗风偏重情味,追求恬淡宁静的意趣。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合的。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这首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秋夜、凉天、空山、幽人勾勒了两幅画面,画面总体格调闲淡雅静。即使写动,写声响,也是以动衬静,喧中求寂,来体现诗人寂然宁泊的心境。虽然是怀人的题材,但暗合了禅宗心冥空寂的意趣。但在这静谧之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他们心中彼此的忧伤。丘丹曾经为官,后隐居,韦应物曾经各地为官,他有不少作品表达了自己为民父母而不能救民水火的痛苦自责,其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深刻地传达了内心的愧疚之情,历来为人称诵。这两个人心中都有着无法言说的忧伤,这忧伤表现在怀人的思绪里,表现在宁静的空间里,挥之不去,成为我们后辈人阅读时的想象空间。在他们凝重的脸上,我们仿佛感受到的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忧伤。

  11.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 (2) 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

  (3)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4) 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

  12. D.E【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时将各选择项与原文1/2段关于“清言”的内容进行比对,可见A项与“‘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表意一致,B项与“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表意一致,C项与“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表意一致,而D项与“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比较,显然强加了因果关系。E项张冠李戴,“多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的是唐诗。】

  13. 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和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的理解和分析在原文第一、二两段可找到依据,故正确。B项对原文“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理解有误,原文是转折关系,倒过来也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说《菜根谭》“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但从原文“《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可见它应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从原文看,作者认为《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都是必然的,而不是D项说的“也许是偶然的”。】

  14.【《菜根谭》追求和设计的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关键词:追求和设计、解脱、物我两忘、脱离尘嚣,用另外的语句作答,请酌情处理)】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说《菜根谭》把人带入“超凡脱俗”的“空谷般”的意境,是在原文的第三段,可以由此搜寻此言的依据。原文中有阐释文字:“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种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提取其要点,即可获得答案。】

  15.人的一生有苦有乐,只有在苦难中磨练而得的幸福才能长久;在求学中,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怀疑的精神,有疑就去勘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到的学问才是真学问。(大意2分,意思接近即可)结合高三学习经历,强调“在苦难中磨练”“ 要有怀疑的精神”,2分。

  16.诊断症状:答:(1)病人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说明为什么事情而惊恐不安,主要是心理疾病。(2)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憔悴不堪:说明病人长期被心理疾病折磨,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得不到缓解,顾虑重重,积久成疾病,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病情还在加重。(2分,每点1分。诊断症状只要写到表层的,都建议给分。)治疗办法:答:自行减压,缓解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将心里话向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地说清楚,身上的包袱该卸的卸,该退还退还,就能减轻心里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好生调养。家人辅助以精神上的安慰,不需用药,不久病情便会痊愈,但必须遵医嘱。(2分,建议看学生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7.第一问:第一次:侄儿回顾老中医开处方的表情古怪,暗示病人得的是心病——狼心病,不便于明说。为下文抓药打狼作铺垫。第二次:陶大夫看药方后思忖再三,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的语言和表情等细节描写,表现出陶大夫认同老中医的处方,并且要给侄儿根治此病,在情节上起到留有悬念和为下文的抓药打狼再次铺垫的作用。第三次:小说结尾处的打猎现场,陶大夫一番话篇末点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出小说的艺术魅力。(3分,每点1分)第二问: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发生过程中层层预设和铺垫,(1分,学生答“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也可给分)神龙见首不见尾,制造悬念,具有吸引读者的作用,(1分)使小说的主旨水到渠成,自然地流露出来。

  18.(1)从小说的内容看,狼心并不是作药引的材料——良药,陶大夫想借打狼的机会,让陶局长看看打狼的过程。让陶局长明白,狼表面看是很聪明的,实际是贪婪成性、贪得无厌、迷失自我,必然导致灭亡的悲剧结局。(2)让陶局长见证饿狼悲剧的全过程,目的是以狼喻人,剖示狼性的弱点与悲剧命运,就是剖析狼人的弱点与悲剧命运,目的是警示陶局长从悲剧的噩梦中警醒。(3)因此狼心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应该将狼心换成良心,应该从中清醒并得到警示。(每点2分)

  19. “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2分)具体表现:①王选在26岁时冲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人们对他这个小人物不重视。(1分)②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他是权威。什么事情都说是王选领导的.在55岁以上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头衔,受到人们多多追捧。(1分)

  20.①对科学至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②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牺牲精神。③不计名利、奖掖扶持后生的人梯精神。④不贪天功为己有的谦逊精神。⑤正确对待名利,对待自己,贵有自知之明精神。⑥坚守自我,勇于批评的实事求是精神。(每点1分,答对5点给满分)

  21.答:王选的名利观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发扬的科学家的名利观。科学工作者只有淡薄名利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就像居里夫人那样,方能成就一番事业。(2分)①佛家认为:名利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为什么人的一生要为名利所累呢?②不为名不为利,不等于无所作为。恩格斯说:人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人生在世,时光匆匆,应该做一点事情,这样人生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③名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以激励和斗志,鼓舞人勇于前行。当名利铺天盖地涌来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成为名利的奴隶,更不要为名利击倒。把名利看的淡薄一些,才能立于人生的不败之地。(4分,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名利观,言之成理即可,要用恰当的例子说明)

  22.参考示例 ①老人摔盘子,是对儿孙冷落自己的抗议。这也教育和警示我们:不要因为手机和网络,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感情;不要成为“手机控”,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和亲人聊聊天,老人需要关爱,多从情感上关心他们。

  参考示例②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却冷落了最基本的亲情!对于长辈而言,他们很孤独,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老人所摔的不是盘子,而是子女遗落的那份孝心。子女应该把这份孝心捡拾回来,出门在外记得给年迈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好或者借助网络进行视频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写出事情本身说明什么,2分;对于我们的启发,4分”)

  23.参考示例:①至于让人那么着迷么? ②就如同看到了自己。 ③关键在于“与平凡接轨”。(每空2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要求,注重前后文连贯,就酌情给分)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高考卷语文真题

4.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5.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017高考试卷语文答案(2)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老人摔盘子离席这一事件的看法。(6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高考山东语文试卷
    2017高考山东语文试卷

    高考复习不能只是一直坐在那儿学习,偶尔也要起来活动一下,让大脑放松一下,反而学习效率会更好。祝高考考试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

  • 2017高考全国语文试卷
    2017高考全国语文试卷

    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用你对成功的渴望,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向着你理想的目标加速前进吧!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

  • 2017高考全国卷模拟语文试题
    2017高考全国卷模拟语文试题

    高考逼近了,望你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全力以赴,坚持到底,满怀信心地去迎接高考,争取优异的成绩!下面是

  • 2017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2017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高考是充满挑战的,你要准备一切,放手去搏,胜利一定属于你!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2

2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