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职高考试卷语文(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2017高职高考试卷语文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

  B.高中生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学会寻章摘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也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表达和鉴赏能力。

  C.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何权瀛认为“北京咳”一词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网友表示“香港脚”、“东京热”等病名作为行业术语已经多年,当地人民都很淡定。一个专业术语涉及地方名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D.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越中两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矢志不渝,越南政府和人民永远铭记中国给予的宝贵支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科技界人士指出,技术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造成研发投入的巨大浪费,加剧了科技与经济脱节,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B .“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叙利亚战争的旷日持久,涂炭生灵,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再打下去就要彻底变成废墟的地步。

  D.博弈多年后,美国同伊朗的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解冻,伊朗和有关六国终于就伊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①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

  ②近年来,中国在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④成就“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⑤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康庄大道

  A.②③⑥①④⑤ B.②④⑥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⑥③ D.④①⑥③⑤②

  16.阅读下面这段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评论,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议论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面对这种情景,无数人在发问, ① ?

  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想到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 ② ,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断定彭宇之责。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 ③ ;如果老人不是被被告撞倒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并且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的向善之心会造成极大伤害。

  17.下面是某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5分)

人数%

年级

学校

初一

500人

初二

500人

初三

500人

农村初中

55.4

34.6

29.7

城镇初中

55.2

31.5

26.4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想知道一棵树的年龄吗?请数数它的年轮。

  你想知道一条鱼的年龄吗?请看看它的鳞纹。

  你想知道一匹马的年龄吗?请摸摸它的牙齿。

  你想知道一件古物的年代吗?请测试它氧化的程度。

  时间在每样东西上都留下了痕迹,只要你细细观察,即使是一分一秒,万物都在变化。抓住时间,改善自己,改善环境,改善世界。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请以“时间的痕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800字;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高职高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C (A.“但每一代‘国学’的思想本质是相同的”错,属无中生有。B.混淆了“新国学”和“新子学”的概念,把二者等同为一体。D.“它整合了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错,原文是“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把未然说成已然。)

  2.B (A张冠李戴,依据原文,“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是“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的前提,而“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C.把未然说成已然,说“应运承载了”错,原文只是说“将应运承载”。D.说法过于绝对,缺少必要的限制词,原文是说“仿佛没有摆脱”。)

  3.D (“当前社会正在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错,原文是“今后的‘国学’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

  4.D(知:掌管)

  5.B

  6.C(被高祖李渊所驱斥)

  7. (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2)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

  文言文翻译: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柳芳说: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位去世,总共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为贤相。可是无法形容他的伟大,德行可说是相当高深了。所以太宗平定外祸内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圭、魏征劝谏国君,而房玄龄、杜如晦让位给他们,李世勣、李靖善于统御部众而房玄龄、杜如晦采用他们的意见,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却把善处归给国君。说他们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当的。

  8.①“先”字说明梅花并未都怒放,仅仅是南枝因朝阳而破蕊先开。(2分)②在严寒笼罩之时,一枝梅花独绽,写出了梅花斗霜傲雪的风采。(3分)

  9.①拟人。“泄漏春消息”中“泄漏”一词将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的形态,也流露出诗人殷切盼春的情意。(2分)②衬托。“偏宜雪月交”一句,写梅偏偏适宜与冰雪、夜月交往,用“雪月”的一尘不染、洁白无瑕衬托梅的神韵。(2分)③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写照。(2分)

  10.(1)

  11. (1)A E (B项应该是从侧面表现; D项“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错。C太绝对)

  (2)老先生是一个曾经体面现在落魄的绅士形象(2分)。生活艰难但不失优雅风度,饱满的精神状态(2分);富有爱心;坚守传统美德(2分)。

  (3)皮特因吃得太多被送进医院,老先生却因为饥饿被送进医院,这样的结局出乎人们的意料(2分)。但从九年来,两人对施恩、感恩的“感恩节传统”的坚守看,又在情理之中(2分)。这个意外的结局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深化了主旨,充满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2分)。(共6分。“意料之外”2分,“情理之中”2分,“艺术效果”2分。)

  (4)(8分)。(4)参考角度:对“感恩”的理解,2分;联系文本谈认识,2分;联系实际进行分析,2分;行文思路、语言表达2分。

  示例:

  我们人应该具有感恩的心,并付诸行动。(观点、理解2分)

  ①从斯塔弗的行动看,斯塔弗为了感谢那位老人的好意,不说自己吃得非常饱,而说自己非常饥饿,以及随老人去吃饭,说明都是为了感恩对方,并有具体的行动。

  ②从老人行动看,老人自己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感恩请别人吃饭,这也说明把感恩付诸行动。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这样去做(联系实际,言之成理)。

  12.(1)A得3分。C得2分。B得1分。DE不得分。(B项文中说,“陈忠实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此文中举了他对人生感悟的一例。D项原文是“接到人民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后来的事。E项并非是陈忠实写了条幅送给主人,而是主人求他写字,他写好后也没有给主人。)

  (2)内容:对陈忠实沉静的个性、饱经风霜的相貌,(1分)简单沉静的生活、一心扑在创作上的文学态度,(1分)生动直观的语言进行了总结性介绍(1分)。内容上的作用:①突出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内在原因(2分),②凸显其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1分)。

  (3)① 出身寒门,“命运捉弄”。考大学落榜,当兵无望;②沉潜乡间专心写作;③散文、小说初次发表;④《白鹿原》获得巨大成功;⑤回乡下积蓄创作力量;⑥发表《日子》等小说,反响很大。(1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角度一:有关。(2分)文学创作须要“静气”。文学是沉静者的事业,没有沉静之心,是无法在文学殿堂收获成功的。(2分)所谓“静水深沉”,所谓“馍蒸到一半最害怕揭锅盖”,陈忠实就是在“乡居得静”中创作的《白鹿原》。(结合文本2分)托尔斯泰静居波良纳乡间数十年,才创作出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曹雪芹晚年静居西山黄叶村,“举家食粥酒常赊”,才写出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联系文学作品2分,举出1例即可,意思对即可。)角度二:有关。(2分)文学创作须贴近生活的土壤。文学是生活的给予!没有生活的深厚土壤,文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分)陈忠实《白鹿原》终得“开花结果”,同样是因为他深知生活的“五谷养人”,接受了那陕西原野的深厚馈赠。(结合文本2分)施耐庵《水浒传》的成功,因为他曾参加了元末张士诚的义军;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对金钱力量的描写沦肌浃髓,是因为他亲受了商业投机的惨败和债台高筑的重压;鲁迅小说的深刻,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是他从家道中落中“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联系文学作品2分,举出1例即可,意思对即可。)

  13.C (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是有可取之处,不可过分指责。A项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指糟蹋美好的事物。B项中“寻章摘句”指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含贬义。D项中“矢志不渝”指立下志愿决不改变,此处使用不当。)

  14.D (A.句式杂糅,“科技界人士指出”与“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保留其一即可,另外,“到了”前缺主语;B.搭配不当,“人口”可以说“增加”或“减少”,但不能与“改善”搭配;C.“旷日持久”与“灾难不搭配。)”

  15.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第一句提到“中国梦”可知,后一句应选④,进一步阐释“中国梦”,由此可排除A、B两项;再由①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知,⑥的内容与之衔接紧密,由此可排除C项。)

  16.①我们的社会道德呢,②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③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大致意思对即可)

  17.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

  (2)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

  18.略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高考卷语文真题

4.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5.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017高职高考试卷语文(2)

2017高职高考试卷语文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