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凿壁偷光的典故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凿壁偷光,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那么大家对凿壁偷光的典故了解多少?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凿壁偷光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凿壁偷光的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解析

  [释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语出] 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正音] 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 囊萤映雪 穿壁引光

  [用法] 用作褒义。专用于学习上。一般作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古人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凿壁偷光造句

  1、现在人们一般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2、我们要学习匡衡凿壁偷光的读书精神,对学习孜孜以求。

  3、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

  4、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5、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用凿壁偷光了。

  6、凿壁偷光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7、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8、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

  9、大家还记得那位凿壁偷光的车胤吗?

  10、在读书中,我又来到了凿壁偷光的少年家中。

  11、山东没什么可NB的,只是出了个“小偷”会凿壁偷光的宰相叫匡衡而已!

  12、不过,蹭网这种做法在晓艳看来是一种“凿壁偷光”。

  13、我被他凿壁偷光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我走过去同他谈起来了,一番话语又把我给感染了他的求知精神。

  14、后来人们总结了一个成语叫做“凿壁偷光”,其实我们读书人的是不能说“偷”,读书人的事…

猜你喜欢:

1.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大全

2.关于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3.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介绍

4.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5.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6.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介绍

凿壁偷光的典故

凿壁偷光,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那么大家对凿壁偷光的典故了解多少?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凿壁偷光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凿壁偷光的典故 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运筹帷幄的典故
    运筹帷幄的典故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

  • 引狼入室典故
    引狼入室典故

    引狼入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n lng r sh,意思是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引狼入室典故相关

  • 驿寄梅花典故
    驿寄梅花典故

    驿寄梅花意为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寄梅花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驿寄梅花典故 北魏陆凯《赠

  • 以逸待劳的典故
    以逸待劳的典故

    以逸待劳,汉语成语。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那么以逸待劳的典故是什么呢?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

2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