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青海蒙古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姑表姨表兄妹不婚。除扎萨克王公外,男子一般不纳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蒙古族婚嫁礼仪

  说亲下聘:男方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带来的饼食,婚事就算定下来了。蒙古族往往以牲畜作为聘礼。蒙古族崇尚白色,也崇尚奇数,所以多半是送白色的奇数的马和羊作为聘礼。

  婚礼仪式:蒙古族许多地方的婚礼是在傍晚时分开始的。男方到姑娘家接亲,女方先闭门不出,男方必须以羊碰门,叫“羊碰门”,而且男方善长说辞的人要与女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锋,才能进入女家;在叫做“沙恩吐宴”的宴席上,新郎和新娘要抢“羊嘎拉”,这“羊嘎拉”是成婚的重要标志,拿到“羊嘎拉”,新郎才算是放心。

  东方快要发白时,接亲的队伍才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路上送亲和迎亲的双方为争夺新郎头上的红缨帽,展开类似赛马游戏,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先回到家后,重新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和新娘进行神圣的祭火仪式,就是向院中点燃的火堆祭洒马奶酒,并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行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婚礼歌,跳起舞,并在宴会上表演各种趣味横生的婚礼节目。

  蒙古族结婚步骤

  娶亲

  宴席热烈持续下去,如果男方家距离较远,迎亲队则在女家住宿一夜。宴席结束,众人走出屋外,坐在准备好的白毡上,毡上同样摆放油炸馍、手抓肉及“修木尔”、“查干”等,按长幼给客人依次敬献。女家的“执客”用银碗按长幼向宾客依次敬酒,歌手们高唱赞歌。然后,把新娘的坐骑牵来(一般是装饰漂亮的白马),由专人朗诵马的颂词。颂毕,由新娘表弟骑上绕蒙古包跑一大圈。至此,新娘应起程了。

  众人先步行绕“ ”(一堆火,宗教仪式)3周,再迎亲和送亲的人们骑马绕蒙古包3周,起程赴男家。新娘骑马由双方各二位伴娘陪着走在众人中间。其中女方一位伴娘牵着新娘的马缰,男方两位伴娘扯着一块遮掩布(一般宽3尺长5至7尺,两头由木杆固定,布面绣龙凤和吉祥图案),新娘跟在布后面。双方母亲骑马并辔走在布前。女方送亲队中有两名强悍机灵的小伙子,骑着挑选出的快马,各拿一只羊前腿,当众人起程时,新娘的祖父或父亲坐在屋内,右手拿着一根约一尺长并栓有各色(主要黄色)布(绸缎)条的木杆摇晃。这种宗教仪式,祈祷佛祖保佑孙女或女儿生活平安如意,前程似锦。

  中途欢迎仪式,有的地方也称为“午餐”由男方准备,地点一般在男女两家中问的地点,而非在男家门前。在草坪上铺几块白毡,毡上放两三个小方桌,桌上摆放“查干”、“修木尔”、油炸馍、酥油奶茶、糖果和酒等。当迎亲和送亲队离午餐地点有相当距离时,男方派出两名强悍机灵小伙子骑快马前去迎接,该二人准备有一些炒面。当他俩走到新娘和四位伴娘前边,抓几把炒面向对方的头上方撒去,而后急速拨马往回快跑。与此同时,女方那两位小伙子打马紧迫,如果在午餐地点之前追上,就用羊腿打他们。如果前者先于后者到达午餐地点并下马,则追逐结束,后者不能动手。用羊腿打是象征性的,并非真打,此乃婚礼中一种游戏,以增益热闹气氛。当众人到达午餐地点后,除新娘和四位伴娘外,全都下马围坐在毡垫上,按敬“查干”、“修木尔”和酒等礼仪进行。而后敬茶、馍馍等;对新娘和伴娘,这些礼仪均在马上进行,午餐结束,继续登程。

  到夫家

  在新房前拜天地和交拜等仪式。当众人来到距新娘家约100米处,送亲人纷纷高喊:你们要不要人,若不要,我们就带回去啦。把新娘围在中间,绕新郎家三围,边转边喊。男家早已煨好 ,派出迎接人员(对女方重要客人要捧哈达迎接),并吹起海螺。同时,男方派出一名强悍机灵的青年驰马冲入绕蒙古包转圈的送亲队伍中,紧紧抓住新娘的马缰,牵出人群直奔新房门前,十分有礼地请新娘下马,众人随之,此时新郎出来迎新娘。蒙古包前铺着数条白毡和地毯,新郎新娘由四位伴娘陪同站在新房前白毡上。双方客人坐在两旁,其他毡毯上置数小方桌,桌上放“查干”、“修木尔”及各种食品和酒。其中间一个盘中放两样东西,一是用绸缎包着的一方块木胶,一是用哈达包着的一块羊后腿骨。这象征和祝愿一对新人如胶似漆,爱情坚贞。而后进行如下仪式;

  1、由喇嘛边念经祝福,边用奶水给二位新人洗脸洗水,以表示婚姻的纯洁美满。还有专人朗诵祝词。

  2、两位新人面向太阳磕3个头,向大山磕3个头。

  3、隔着遮掩布向双方父母(及祖辈老人)磕3个头。

  4、新郎新娘手握一块系有哈达的羊后腿骨拜3拜,象征把两颗纯洁的心拴在一起,祝愿婚姻天地共久,日月同辉。这里也有专人朗诵特定内容的祝词。

  5、亲朋恭喜搭礼,蒙语称“巴德尔如套哈那”。双方亲朋列队依次给二位新人赠礼。一般每人要准备两份礼物,轻重不限。送哈达、绸缎、布匹等则搭在二人脖子上。送茶叶、锅盆等则放在二人面前白毡上,如送牛、羊、马等礼物者则拿两条哈达。在给二人挂哈达时予以说明即可。如果二人脖子上搭的物品多了,就由双方伴娘代为拿在手中。

  6、双方亲属各派一名代表(一般是重要亲戚),向双方亲朋汇报各自的全部聘礼和嫁妆(包括双方用于婚礼的开支费用),即使针线、小刀也要清点清楚。

  7、男家送给女家一匹3岁的枣红马,备好鞍荐辔头,马头上系彩绫或红布,交付女家。由新郎表弟交给新娘表弟,后者接缰后骑上马绕蒙古包和 3周,然后直奔新娘家。在交马时也有专人朗诵马的颂词。

  8、抢帽子 把新郎新娘的帽子放在约l0步远的地方,双方各派一名伴娘,听号令去抢(男方伴娘抢新郎的帽子,女方伴娘抢新娘帽子),谁先抢得并戴在各自陪伴的新人头上,则谁将是这个新家庭的第一主人(掌柜)。当然,这是一种游戏,并非当真。

  至此,新房前的仪式结束。伴娘陪伴新郎新娘暂时进入其他蒙古包内休息。众人进入新房,娘家亲戚按辈份坐在右侧,婆家亲戚按辈份坐在左侧,敬“查干”、“修木尔”,上奶茶、油饼及各种食物、干果、敬酒。两位伴娘代表新郎新娘向双方亲属献哈达。而后,新郎新娘由前二位伴娘陪同进入新房,站在门边,献哈达的二位伴娘站在二位新人之后。从此开始了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

  蒙古族结婚制度

  第一种是族外婚制。即与本族以外的民族通婚,这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时的规定。那时每个氏族跨过广阔的草原去迎娶婚嫁。时间一长,蒙古族之间的血统就比较混杂,又有同宗之间不能结婚的规定。

  第二种是聘婚制。进人封建社会以后,泉族结婚时,男方家里要给女方下聘礼,主要是牛、马、羊等牲畜,以九为吉数,其次也有金、银、等财务,聘礼越多越贵重,窝意则越好。这样,到了年龄的,婆家下的聘礼就成了衡母一个女子价值的尺度,婚姻也就成了父母的买卖交易。对于没有聘礼的穷人就只能打着光棍了。

  第三种则是人赞婚,也称招女婿,是指将男子嫁到女子家中。分永久性人赞和非永久性人赞。前者多为男子家里无力迎娶女方.结婚后搬到女方家里生活。后者则是男子发挥雷锋精神,人赘到没有劳动力的女方家里,或是没有男子继承家业的女方家里,在生下一个男孩儿后就可以带着妻子回自己的父母家里。

  最后一种就是收继婚。主要特点就是结婚后若是丈夫不幸早亡,妾子如果想要改嫁,只能嫁给丈夫家族的成员。

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相关文章:

1.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绍

2.蒙古族的礼仪习俗

3.蒙古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4.蒙古族不同的礼仪

5.蒙古族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

青海蒙古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姑表姨表兄妹不婚。除扎萨克王公外,男子一般不纳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蒙古族婚嫁礼仪 说亲下聘:男方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裕固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裕固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裕固族的婚姻主要有三种形式:嫁女、招女婿和女儿帐房戴头。前两种形式要经过媒人介绍、父母同意;但后一种形式则是经过一定仪式后,子女本人可以自

  • 士昏礼有哪些礼仪
    士昏礼有哪些礼仪

    《仪礼士昏礼》是我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但并非仅适用于士这一阶层,上层统治者的婚礼与之类似。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士昏礼有哪些礼

  • 清代汤阴婚俗礼仪有哪些
    清代汤阴婚俗礼仪有哪些

    清代的汤阴姑娘在出嫁之前,要在家里学习针线活儿,有这样一句俗话:姑娘巧不巧,剪个窗花绣荷包。姑娘如果不具备这两种技艺,就很难找到如意的婆

  • 壮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壮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云南壮族的婚礼四部曲是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他们的婚礼也像他们招待宾客的糖茶一样,甜津津而耐人寻味。主要分为:接亲、送亲、成亲、回门四

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