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基本理论 > 财务分析方面论文发表投稿例文

财务分析方面论文发表投稿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财务分析方面论文发表投稿例文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分析方面论文发表投稿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分析方面论文发表投稿例文篇1

  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摘要:财务报表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文件,只是概括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现金流动情况。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只是极少的绝对数字本身具有明确的意义。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就是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对财务报表分析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含义;分析方法

  1 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取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财务控制,为财务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2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组成及遵循原则

  2.1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财务报告及会计、统计、市场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公司财务运行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基础的活动。

  2.2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2.2.1 横向:因果关系链

  (1)结果分析与原因分析:所谓结果分析是对公司财务活动运行的最终结果所进行的分析,是一种全局分析、总量分析、整体分析,这里的“果”是报表反映的“果”,是系统性的“果”;原因分析则是结果分析的不断衍生,是按照事物的因果关系链,由果溯因,即为了找出结果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2)因果分析的必要性――财务决策的需要: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公司经营者可以获得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从而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或营运能力是高还是低及成长性如何。

  (3)因果分析的可能性――报表体系的因果关系链:解释性报表体系阐明了报表数据以及各项财务业务之间的因果关系链,从而为因果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也为因果分析创造了基本前提。如未在公司内部形成一套解释性报表体系,要想在财务分析中进行因果分析就很困难。

  2.2.2 纵向:财务活动链

  (1)结果分析与过程分析:结果是原因引发的结果,也是过程的行为结果。进行财务分析,不仅要找到结果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要循着结果形成的过程进行原因分析,把结果分析转化为过程分析。

  (2)过程分析的必要性:每一项财务活动或业务的发生,都存在是否必要、是否可行的分析。只有经过分析确认每项财务活动是必要的、可行的,财务活动或业务才可以进行。

  (3)过程分析与因果分析:财务分析就是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形成公司目前财务状况的原因,对原因的探究是沿着财务分析链通过过程分析实现的。

  2.3 遵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各种方法的使用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应该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和指标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地评价,这样的分析结果一般比单纯的某种分析更加准确。

  (2)客观性原则。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和数据,实事求是,切不可出于主观某种动机或需要去寻找数据或者修订数据。

  (3)可比性原则。各种方法在使用时牵扯到很多指标,在用这些指标进行各种比较时,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用于经济政策、财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而影响指标内容时,应将指标调整为同一口径。

  (4)灵活性原则。分析的方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各个主体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和更改。另外,由于偶然因素对财务活动产生特殊影响时,分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予以消除。

  3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是指将相关经济指标值与选定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指标与标准间的差异或趋势的方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差距,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例如假设某公司2008、2009、2010三个年度的总资产分别为653670元,863546元和1163567元。在这种方法下,先以2008年的653670元为基数,2009年比2008年总资产增长32.11%,再以2009年的863546元为基数,2010年比2009年总资产增长34.75%。计算变动百分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率,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变动百分比的计算受到基数的制约。现举例如表1:

  比较这些数据的变化,单纯从报表上看,2009年度的盈利情况比2008年度要好。从净利润上分析,某公司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209543.52元,增幅为31.10%。其主要原因是:虽然销售利润和销售外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29.11%和1025.70%),但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下降更快(分别为-4.82%和20.06%),使公司的净利润在销售额增长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投资收益大幅增加,也是净利润增加的原因。

  (2)趋势比例法:是指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求出它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的一种方法。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①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绝对额或比率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有关业务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②财务报表金额的比较,是指将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的金额数字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增减变动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③财务报表构成的比较,它是以财务报表中某个总体值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指标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现举例如表2:

  表2中的数据可见:从总体趋势看,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渐缓,其中,2009年比2008年增长32.11%,2010年比2009年增长34.74%.公司应进一步分析主要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

  (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并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用以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4)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某个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

  4 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表自身数据存在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要求分析所依据的各项资料必须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能如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同时要求搜集的资料详实充分,能客观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就财务分析最基本或最重要的方法――比率分析法而言,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第一,比率的变动可能仅仅被解释为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变动;第二,很难综合反映比率与计算它的会计报表的联系;第三,比率跟人们不可靠的最终印象;第四,比率不能给人们关于会计报表关系的综合观点。

  (3)财务报表附注存在局限性。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做的进一步解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但根据会计规范要求披露,或者有助于准确、完整理解会计报表的信息都应在附注中披露。而很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会忽略附注内容的披露,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困难。

  参考文献

  [1]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克飞.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索[J].财会研究.

  财务分析方面论文发表投稿例文篇2

  浅析战略性财务分析

  【摘要】目前,财务分析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从经营者角度出发,以财务报表为基础,按照企业实力、企业风险、企业质量、企业效率、企业成长性和失败性五个板块,分别从财务和经营两个角度,对企业价值进行分析,形成一种战略性财务分析体系。

  目前,财务分析的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一是立场错位,主要是站在股东立场的财务分析;二是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脱节;三是过多地关注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这四个板块的内容太窄,层次太低;四是过于关注指标计算,忽视指标经济利益的描述。笔者认为,财务分析应更多地站在管理者立场上,从经营者角度透视企业全貌,财务分析从内容上扩展为企业实力分析、企业风险分析、企业质量分析、企业效率分析、企业成长性和失败性分析这五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板块,每个板块分别按照财务和经营两条线索展开。

  一、企业实力分析

  企业实力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前者反映企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后者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

  企业财务实力是体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要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数字上,总资产和净资产。用资产作为衡量财务实力的指标,是因为资产的实质是未来经济利益,资产的规模体现企业潜在获利能力的大小。在资产负债率一定时,资产越多则其财务实力越强。管理者在分析时应注意来自会计报表的资产数据的局限性:一是资产中包含虚资产;二是资产内容不完整;三是重数量、轻质量;四是资产计量不真实。

  企业经营实力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经营业绩(销售)和获利能力(利润)上。用销售指标判断经营实力,应将本企业的产品销售与同行业的产品销售总额相比较分析,还应注意由于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销售在发生了坏账而不能确认为经济利益的“无效销售”因素的影响。在用净利润衡量企业经营实力时,也应注意到由“无效销售”可能带来的“无效利润”,只有有效利润的数字,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经营实力。这也正是会计报表反映的收入与利润的局限性。同时,管理者还应注意信息的混淆,分清会计因素与非会计因素、经营利润与非经营利润、有效利润与无效利润、经常性利润与非经常性利润、再生性利润与非再生性利润等等。

  二、企业风险分析

  企业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企业财务风险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财务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不同,使得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对盈余的影响最终在财务风险中予以显现。

  会计报表中能观察到的企业财务风险有支付风险和资产风险。一是支付风险。理论界认为的支付风险过多地关注资本结构,大多是针对举债经营企业因不能归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支付风险。实际上,支付风险的形成体现在现金流不能适应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应包括经营、投资和偿债三方面的支付风险。管理者在分析时不能一味地侧重对偿债能力的评价。二是资产风险。企业资产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资产结构比率是否合理。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在40%~60%。合理的资产结构是企业资金成本较低、盈利能力较高、企业不会出现偿债危机和破产风险的基础。企业应审时度势,权衡利害,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适当水平。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收益风险。一是市场风险是指由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选择、产品性质以及销售地区等经营结构方面的因素带来的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分析,有助于管理者合理安排和调整企业经营结构,降低企业非系统风险。二是收益风险是指企业存在的不能实现期望收益或收益资金出现逆差的可能性。企业收益风险,可由损益表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企业收益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投资净收益等,通过对利润结构的分析,保持主营业务占收入来源的稳定比重,确保企业收入来源的稳定性是降低收益风险的首要前提。

  三、企业质量分析

  企业财务质量,也即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企业资产质量分析指标包括:一是不良资产比率。从理论上讲,凡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都是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率反映企业不良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率,用来测试资产的损失程度,该指标越低越好。最易形成不良资产的有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应给予高度关注。二是资产减值率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质量越差。同时,资产质量分析不能只从理论上进行,必须通过企业年末的全面财产清查,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确认各类资产,并对资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企业经营质量即收益质量,是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经营业绩的可靠程度。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的差异,主要指标如下:一是销售收现率。该指标反映企业销货收取价款的能力和水平,比率越高说明应计现金流入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越强,收益质量越好,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反之,意味着企业收益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企业可能处于过度贸易状态或有利润操纵之嫌。二是收益现金比率,该比率可提供权责发生制下的收益与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异信息,大体上反映会计报告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

  四、企业效率分析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曾多次论及效率问题,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对企业效率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财务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增值能力。从全社会的立场上来看,该指标用资产增值率来衡量,而在股东立场上则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上。比率越大,资产增值能力越强。二是资产周转速度。资产周转速度可以用资产周转率指标来衡量,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其中,总资产周转率中的长期资产与效率缺乏相关性,而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又是通过经营(存货、应收款)和投资引起的,因此,在分析资产周转率指标时,企业应重点关注应收账款和存货。

  企业经营效率主要表现在销售利润率和每股净收益上。一是销售利润率。从利润构成的性质来看,与销售直接相关、产生于日常活动的营业利润稳定性相对较好,具有持续再生的性质。要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率,应使用营业利润或经常性营业利润计算销售利润率,才能使这个指标直接反映销售产生盈利的能力。二是每股净收益。可认为是一家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来源的显示器,通常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广泛运用,它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五、企业成长性和失败性分析

  要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其“最大化”本质都必须以企业及其可持续成长为前提,这就需要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分析,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度量、监测企业的成长状况与成长潜力,为指导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供依据。反映企业财务成长性的指标主要有资产成长率、净资产成长率、资本积累率。前两个成长率指标反映的是资产的成长性;资本积累率指标对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的影响较大,反映企业财务的潜在成长性,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反映企业经营成长性的指标主要有:一是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越快,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提高越快。

  从个别产品的销售增长率指标上,可以观察企业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进而观察企业的成长性。对一个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来说,较为理想的产品结构是“成熟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二是利润增长率。利润的增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其财务目标的关键,因此,该指标也是企业财务分析关注的重点。

  在关注企业成长性的同时,企业失败性的分析提醒企业时刻关注财务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危机,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危机。通过财务报表的直观显示,也可以发现企业失败的标志。如,资产负债表显示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净资产逐年减少或为负、应收账款或存货越来越多、债务重组;利润表显示的销售增幅下降或为负、净利润逐年减少或为负;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经营净流量逐年减少或为负等等。企业在分析成功因素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失败的症状。

294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