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有关后进生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没有学习技能缺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测验成绩长期低于平均水平或最低标准、经常违反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课堂纪律的学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后进生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后进生教育论文范文一:试论怎样进行后进生教育

  [摘要]后进生是广大教师最头痛的教育对象,也是最关注的学生群体,怎样进行后进生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后进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二是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关键词]后进生 英语 转化 习惯

  后进生是广大教师最头痛的教育对象,也是最关注的学生群体,不少教师把提高后进生成绩作为最难攻克的难关。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同时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与前后桌的同学讲话,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等。因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后进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1.入门困难

  此类学生约占后进生的五分之一弱。他们的特点是:心理适应能力差。这类学生通常在小学成绩不错,进入中学后却越来越差。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本人在小学自我感觉挺好,可进入中学后,却感觉到学习节奏、生活节奏甚至人际关系都变得很“紧张”,小学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更甚的是,相对于小学,“强中手”更是到处都是,学科的“拦路虎”也随时跃现。他们一时无所适从,经历了由充满憧憬新奇到忧心忡忡一直到自暴自弃的下坡路过程。他们不注意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适逢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特殊年龄,一时难解心结,无法走出心境的低谷。

  2.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

  一切学习皆起源于动机,明确学习目标的确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部分学生共同愿望仅仅是出于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学好英语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英语学习容易受到不稳定的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因此,学习成绩徘徊不前。这一现象在大多数的后进生中普遍存在。此类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几乎占后进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学习动力不足情况复杂,但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居首要位置.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被动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不主动,不会温故知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非常差。而且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此病若不根治,养成投机取巧的惰性,成绩必须滑坡。

  4. 缺乏科学的方法,学习效率低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后进生往往缺少的正是这一点,他们普遍采用的记忆力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1.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在后进生的教学上,要从后进生心理了解后进的根源。我们英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后进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有趣的环境下达到汲取知识的目的。很多后进生学不好英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爱好,那么,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从何缘来呢?这靠英语教师的逐惭培养。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教材中有趣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导入新课方法要新颖,要有趣味性、故事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游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用栩栩如生的图片、动画以及形体语言来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的学法指导是解决后进生学习英语动力的关键,我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在加强学法指导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给后进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路线图,它们会决定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保证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后进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在对后进生不断了解的基础上我帮他们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并时刻告诫他们“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不要幻想凭借好运就能一步登天。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若干个短期目标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2)指导预习,提前进入

  后进生大多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学习不主动,不会温故知新。因此,对后进生的预习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我在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课文的预习的时候,我把所要预习的东西写成有形的条目,使他们的预习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在预习方法上,先要求学生用英语词典查单词,自己解决生词;然后,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难等进行分项,即对重要词组、有用短语等进行罗列,作好预习笔记,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等,以便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握听课的方向,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

  (3)分层教学,鼓励参与

  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导性,搞分层教学。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后进生,把教学内容设计得难易得当。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较难的问题,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后进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例如认识生字,进行组词等,可以让后进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体验了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后进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后进生不仅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犹如顽石,更不可一雕而就。作为教师决不可仅仅停留在学生基础差的一面,而应洞悉到后进生身上蕴含着无穷的随时爆发的潜力。“‘情感缺失’目前仍是我国外语素质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即片面重视认识而忽视情感,不了解学生心理,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过分注重分数,歧视后进生等。”(潘虹老师语)。可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一项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的任务。

  有关后进生教育论文范文二:浅谈如何抓好后进生的教育与引导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然而,每个后进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后进,由于受不和谐的家庭、学校的疏忽教育和社会的不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他们自控能力差,致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进而演变成我们所谓的后进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引导责任。后进生是需要特别爱护与培育的幼苗,作为一名教师,惟有用真诚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去修复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才能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起到积极地作用。如何才能正确教育和引导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呢?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整天好像无所事事。另外,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和纪律性较差,不思上进,经常违反原则更甚者犯有严重过错。但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情绪对立,不听管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等等。凡此种种,原因在于一是缺乏亲情的温暖、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使得他们即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二是这些学生意志力薄弱,养不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仅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健康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用爱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记得班里有个男同学,沉默寡言,固执又叛逆,学习又沉不下心,成绩极差。从对他几次谈话中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唯恐老师、同学们看不起他,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怕被提问,怕上讲台,自暴自弃,学习上即使有困难也不咨询老师、同学。针对他的现状,我主动提出同他交朋友,对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课常上也有意对他投送关注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并对他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基础知识,跟他一起吃饭。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之感受到老师是真诚关心他、帮助他、爱护他、尊重他的;从而很快恢复其自尊心,对老师也逐渐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 “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他和同学玩耍时发自内心的笑声。

  二、赏识优点,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初中生是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寻求沟通教育的切入点。大量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不是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三个多”,即多沟通、多鼓励、多正面疏导,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三、提高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不仅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还要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为了走进他们加大了关怀力度而对他们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关爱后进生心灵和思想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高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爱,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逐步提高要求还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集体帮助,调动后进生的自信心

  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大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发挥班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一是,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间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二是,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等,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三是,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份爱,时常给孩子一张笑脸,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用更多的关怀与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

有关后进生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教育叙事

2.赏识教育在转化“后进生”中的启示

3.高三差生转化励志文章

4.差生的高三励志文章

137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