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和庆喜太极拳论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和庆喜(1857年~1936年),字福棠,和润芝长子。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赵堡太极拳第八代宗师和兆元之孙,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和庆喜太极拳论。

  和庆喜太极拳论

  和庆喜著述《习拳大歌》

  习拳之道多留心,神敛肌松态自然。

  腰脊中正虚领顶,气达周身督脉贯。

  虚虚实实明阴阳,身灵步活弗缰绊。

  拳守四法晓六合,上走下随意欲先。

  松肩沉肘气蓄下,妙运精气润心田。

  招路多拟立圆行,缠绵软柔劲相连。

  节节体骸归一元,能分易合臻化境。

  循势舍己借彼力,遂阳就阴达真玄。

  入门捷径须口援,功夫真善凭自修。

  盘架有时贵于恒,子卯时分莫间断。

  学好太极岂曰难,老幼强弱皆宜练。

  若问习拳有何益,延手益寿身自安。


和庆喜太极拳论

  《习拳歌》

  习拳之道多留心,神敛肌松态自然。

  腰脊中正虚领顶,气达周身督脉贯。

  虚虚实实明阴阳,身灵步活弗缰绊。

  拳守四法晓六合,上走下随意欲先。

  松肩沉肘气蓄下,妙运精气润心田。

  招路多拟立圆行,缠绵软柔劲相连。

  节节体骸归一元,能分易合臻化境。

  循势舍己借彼力,因阳就阴显奇能。

  盘架有时贵于恒,子午卯酉顺时应。

  摇而不及气血畅,延年益寿太极功。

  习拳需明拳中理,谨记代理不虚名。

  学好太极岂曰难,详示口授功自修。

  (此歌出自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为“习拳大歌”演绎本,供习练者参考,辨析。)

  和庆喜太极拳论《耍拳解》

  柔中求刚。“柔”者何也?柔,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初习者要明松柔之含义,身体须开展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柔的目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是功成后的自然表现,非勉强可为之,极柔必至极刚的自然辩证结果。若初习者即求柔中之刚,则是错误的。须知柔不及则刚不至也。勉强得来之刚,也不外后天之力。此“刚”不过是枯槁之脆硬,一折即断,非真刚也。

  “轻灵自然”者何?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喻甚当,应切切深思。

  何为“中正平圆”?即在用功时的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步以走圆,身以行圆。总而言之,一举一动,皆以圆为宗。此应由浅入深,不能急于求成。

  何为“懂劲”?指在用功中要遵循太极拳之自然规律。一势一劲,认真运动,到时能逐渐感觉到由丹田发出的劲。气、力、劲本是一体的,而在拳艺的理论实践中却有分别之论,即气是先天自然之气,力是后天人为之力。后天人为之用力,常非用先天自然之气。而太极拳在姿势变化运转中,则以气与力相配合,每势完成时要有气沉丹田之感觉。通过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为劲。所谓懂劲者,即要由丹田发出转化的劲。

  何谓“周身相随”?是在耍拳时,要以理论结合实践。首先行动于腰,以腰带动肢体,基础在步,活动于裆;身体平衡运转于手;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肘松肩,松胯松膝。如此,即形成周身相随运动,方可达内劲、走劲的目的。

  拳谚曰:“入门引路须口授。”此言是说,理论固然可以在文字中学得,但书本毕竟不能代替实践。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因此,入门学习时,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某些技巧要领,用笔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文词一大堆,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透彻。然而在言传身教中,结合实践只用三言两语即可让人理解。古人讲“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是直接传,以身作则。“假传”也并非是说假话,而是尽作比喻,是间接的借指,只怕学者不明白,说过来说过去说了很多,然而还是让人难以明白。总之,身传口授是入门之径。

  点注:

  此篇是和庆喜对祖父有关耍拳论述的阐释,曾在他的弟子中传抄,文字略有不同,此篇为和氏家传。

54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