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推手的核心

太极拳推手的核心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推手的核心

  太极推手是我国民间武技的内容之一,是太极拳运动中一种双人徒手对练和对抗形式。太极推手既有防身功能,又有健身价值;既可用于竞技,又可用于观赏,因此,它也成为了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拳推手的核心。供您阅读!

  太极拳推手的核心

  推手的核心是沾、粘、连、随及缠丝劲。这也是它独创的中心内容。它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13势为基础,以阴阳之理为理论根据。在推手时要求做到“刚柔相济”、“轻重兼备”、“快慢相兼”、“含己从人”,以皮肤感觉对方劲别的轻重、快慢、虚实、长短和动向,然后忽快、忽慢、忽进、忽退、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开、忽合、忽蓄、忽发。随着富有弹件和韧性的内劲灵活变化,运用弹性和摩擦力的牵引作用,发挥“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的技巧,掌握“功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己不功,彼微动、己先动”的战略战术。牵动对方重心、“以轻制重”,“以实破虚”地发劲于对方,做到沉着松劲,专注一方,发劲才能干脆利落。


太极拳推手的核心

  太极拳推手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又名《打手歌》)中说:“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任人巨力来打我,四两化劲拨千斤。”这是解释双方诸靠、引进落空和掤、捋、挤、按四正手为基本的功夫原则。到了第14代,太极名家陈长兴又曰:“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上拢下提君须记,扳挒横采也难敌,逼压推打得进步,闪惊巧取有谁知,蒙头荒而天下有,攒心朵肋世间稀。”这是解释听劲、惊闪劲和四隅手的运用方法。这些拳论言简意赅,历史上广泛传抄,成为近代人们演练太极拳和推手的主要指导理沦。

  拳论又曰:“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运化乌有。”拳论对五层推手功夫,在各个阶段如何练习,阴阳的分成比例都讲得非常明白。但是,太极拳椎手作为一门高深的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研究、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太极拳推手,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来研灾、探讨,向科学深度进军,向前人末达到的高峰攀登。

  延伸阅读:

  太极推手的基本简介

  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相互粘随的运转中使用方法,致使对方动摇或失去重心。以不丢不顶,以静制动,避实就虚,以巧制胜为运动。特点讲究"后发先至"、"先化后发"。主要方法有掤、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等,除个别情况下允许用手或腿锁拿对方关节外,一般不准用擒拿。摔跤、打击等方法。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在起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现代武术比赛中设立了太极推手项目,分级别进行,并对场地、服装、参赛年龄、局数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太极拳推手大致为三大流派,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掤劲大,以发劲为主;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

  站桩是武术的一个重要训练方法,形意拳有三体式,少林拳有马步桩,太极拳有无极桩等,这些站桩练习,不仅对于技击有作用,对强身健体效果尤其明显。许多拳家强调,练拳先练站桩,拳谚说"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桩"。通过站桩锻炼,一是训练心境,让心态平和,还可以提高对环境的敏感性,增强抵抗力。另外,可以增强肢体特别是下肢的力量,逐渐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气血顺畅,内外一体。经常站桩的人会有感觉,就是越站觉得身体越轻,身体实了,感觉轻了,这是站桩的一个特点。所以练太极拳应该配合练习一下站桩。

看了“太极拳推手的核心”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推手要领

2.太极拳“打手”与“推手”

3.太极拳推手的机理

4.太极拳推手的步骤是什么

5.辨别太极拳与太极操的核心标准

6.太极拳推手常见错误及纠正

7.“太极拳二人推手解”的体悟

8.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9.太极拳推手练功“八势”应用与变通

10.太极拳的核心搏击技术

57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