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发声呼吸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呼吸方式。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太极拳是一种注重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着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拳谚道“太极不用力,练得汗直滴”。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肌肉用力强度愈大,耗氧愈多。中和太极拳128个动作11—12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松活弹抖、螺旋盘绕、圆转屈伸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用力的独特表现形式,其动作缓和、气力相合。完美的下势、举腿动作无不是呼吸与动作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呼吸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这类动作的顺利完成。而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自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关系,如果配合不当,开始阶段呼吸过深、过长,耗氧过多,会造成动作连贯性下降,运动节奏亦会被打乱。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合、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等时,采用呼气配合。简言之,动作的合、虚、蓄用吸,开、实、发用呼。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和动作的用力姿态配合,气势舒畅,并能相应地扩大横膈膜的升降幅度,增大肺部通气量,加大发劲的气势和力量,增强身体重心的稳定。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一、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又称混合式呼吸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改变。采用这种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是特别提倡的。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对呼吸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初学者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此时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也时常有停顿,不能做到节节贯穿、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力。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自然呼吸法是不可缺少的,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在呼吸时横膈膜运动,腹部随之起伏,是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也正是这种呼吸方式,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才能使太极拳在动作配合上协调。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气沉丹田、内外结合、缠绕运动、舒畅经络等,都是借助腹式呼吸来完成的。腹部是“丹田”所在,练习时在身体端正的基础上“意守丹田”通过意识导引呼吸,将气缓慢地传送到腹部脐下,使腹部任其自然地起伏鼓荡,在充实饱满的状态下腹肌向四周产生紧张的内裹之力。太极拳以腹部的松紧起到转换重心和传递劲力的作用,也正因为采用这种腹式呼吸,呼吸才能更加深长、自然、匀细,并且通过意识将气徐徐吞吐,使呼吸方式符合动作运动的规律。运动生理学认为,腹式呼吸的吸氧量大,并且在呼吸中有加深气息的作用,这对太极拳运动在沉稳的基础上,达到呼吸的柔、匀、细、长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腹式呼吸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常见的呼吸方式。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三、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的生理机理是胸廓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气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两肩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储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在太极运动过程中,要求练习者的动作要符合太极拳的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特点,胸式呼吸会无意识地使胸廓紧张,外在表现为双肩上耸、腹肌紧缩、颈项僵硬,在动作中就不能达到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的要求。但是,在太极推手中,为了起到“引进落空”和“瞬间转化”的作用,胸式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采用的。单个动作的练习中运用胸式呼吸,就是利用胸部开合、提沉,以起到以胸化劲的效果。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四、发声呼吸法

  发声呼吸是口鼻出声的呼吸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利用呼吸的短促吸气和呼气的特点,使呼吸在发劲时产生“哼哈”二声。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的是四两拔千斤的柔化动作,但是也有很多发劲动作,为了使发劲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最好的辅助方法。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促使肌肉具有较高的弹性,还能使肌肉得到放长,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以气催力,以声助威。这种呼吸方式通常在陈式太极拳中运用。

  在太极拳运动中,正确运用呼吸方式,能促使呼吸与动作、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内外合一,进而可以为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创造良好条件。

  五、在太极拳运动中常见的几种影响呼吸的情形

  1、憋气练习者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动作要求、运动路线及造型上,就容易出现憋气的现象。憋气容易使肺部气体不能很好交换,影响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含氧量,使得气血停滞、运转不灵,导致全身动作受到影响。

  2、僵直僵直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初学者一般会刻意注重动作的姿态,导致动作发僵,尤其是上肢僵直,这样难以演练出太极拳行去流水的拳法特点。太极拳要求全身松柔、不使分毫出拙。

  3、散乱这是太极拳练习者容易犯的错误。太极拳动作有开有合,有起有落,开时胸廓开张,如呼吸不能及时配合将影响动作的舒展,使动作规范受损。

  4、短促练习太极拳时,气不能下沉而游离于胸。有的太极拳动作需要平缓地完成,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正是这一特定的运动形式所必需的,而短促的胸式呼吸易造成动作的泄劲与松弛,难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技术要求。

  一般来说,建议初学者使用自然呼吸法,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练习者,他们就必须有意识地使用腹式呼吸法,在太极推手时采用胸式呼吸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可以促使内气畅通,使内劲全部放出。可见在太极拳运动中,充分将呼吸方式与动作、意识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演练水平、技击效果和健身作用。

  目前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种: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自然呼吸好理解,后两种则不太好理解,我把后两种的呼吸方法用对比的方法来加以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第一、各门派的太极拳都要求“起吸落呼”,这对后两种呼吸方法来说都是一样。什么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极拳的起式,均是两臂慢慢向上抬起时吸气,两臂慢慢向下落时呼气。

  第二,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逆腹式呼吸在两臂向回拉时(如抱球式)吸气,两臂向外或向上走势时(如野马分鬃、斜飞势)呼气。而腹式呼吸则相反。

  第三,两种呼吸方法都要气沉丹田,我不从理论上阐述,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扛铃时,气就必须沉到丹田,否则就不会举起要举的重量。练太极拳也一样,气沉不到丹田,你在实战的技击中就发不出力,所以过去的老拳师在传授太极拳时总是强调要气沉丹田。怎样气沉丹田?就是要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气运身。

  第四,两种呼吸方法都运用口鼻呼吸方法。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练拳时用鼻子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不须张大,呼吸要慢匀。

  第五,在练太极拳时,还遵循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静和松与呼吸相结合。这对两种呼吸方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在练拳时要慢慢入静,头脑无杂念,这样采用逆腹式呼吸时才能气顺,再加上全身放松那就更是如虎添翼,很快就会时入气功态,当然任督二脉也就任转自由了。

看了“太极拳的呼吸方式”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

2.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3.太极拳运动与呼吸生理

4.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5.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74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