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了高二语文,有需要的来多多参考哦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鸡汤到家园有多远

  如今,随着全民阅读的呼声日渐高涨,不少告别阅读良久的人重新将目光投向落满灰尘的书架,暗暗发誓:“从今天起,我要多看书了!”然而,这种激情又常常是短暂的。拂去尘土,双手捧书,不少人忽然发觉:自己还是没法沉下心来专注阅读,尤其是当自己面对深度阅读的时候。

  如何面对深度阅读,这是个值得细细思量的问题。泛泛的阅读虽然比干脆不读好很多,但蜻蜓点水地轻描淡写无法达到水滴石穿的深刻效果,更难以深入心灵深处。时间花了很多,精力投入不少,等合上书页,却是一问三不知。这种阅读,毋宁说是消遣。

  深度阅读,或许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如果所选书籍内容过于深奥,与自身理解能力严重脱钩,阅读是不可能走向深入的。如果平时只阅读中国社会、历史方面的书籍,却拿来一本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骤然投身西方现代哲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读来必然是云山雾罩,不得要领。假如平时只是阅读浅近平易的网络小说,突然入手一本大部头的《资治通鉴》,也自然会有不得门径而入的感觉。

  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准备涉足西方哲学,大可不必一头扎进尼采的悖论思辨和虚无主义中去,不妨先翻看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了解西方哲学的门派和流变过程,再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渐进深化。计划研究三国历史,如果对《三国志》惜墨如金的笔法感到费解,不如先从一些轻松通俗的三国读物入手,宏观掌握这段历史之后,再回过头来攻读,或许更容易读进去。

  更进一步,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其实,阅读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篇章阅读,即读懂一本书中的每个章节;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第三层就是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甚至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只能算零散阅读。

  试举主题阅读一例,如将领域锁定为先秦哲学,那么遍览诸子原著只是一个开始,为诸子著作做注者如郑玄、王弼、郭象、朱熹、王先谦等都应在摄取之后批判继承,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等经典的总括性著述也该择精汲取,再如梁漱溟、牟宗三、李泽厚、陈鼓应等知名学者的观点论述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果真能完成这样有效的主题阅读,你自然会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而主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更像在研究。大多数人平时都在进行零散阅读,这未必不好,但正因其零散而容易使阅读泛化,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最后所得无多。当我们将零散阅读的粗浅体验升华为主题阅读的凝神研究,阅读将不再只是睡前床头的鸡汤慰藉,而是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家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0.7

  A.全民阅读的呼声唤起了全民阅读的兴趣,但人们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进行深度阅读了。

  B.深度阅读,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所选书籍要与自身理解能力相应,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走向深入。

  C.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介绍了西方哲学的门派和流变过程,比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更适合初涉西方哲学的人。

  D.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就必须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而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只能算零散阅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0.55

  A.文章开篇从社会现象说起,指出了零散阅读的弊端,引出对深度阅读的深入论述。

  B.作者将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即篇章阅读、书本阅读和主题阅读,然后层层深入的论证了主题阅读的重要性。

  C.文章以先秦哲学为例阐明了主题阅读的方法,即选取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书籍、资料和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

  D.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充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如何进行深度阅读”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65

  A.泛泛的阅读比干脆不读好很多,全民阅读也不见得就一定要全民深度阅读,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排斥零散阅读。

  B.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完成 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才能将阅读推向深入。

  C.如果我们看了《红楼梦》,又去深入了解作者生平,再进一步阅读胡适、俞平伯等红学家的相关著作,这可算是进行了一次关于《红楼梦》的主题阅读。

  D.主题阅读不光是读书,而更接近于研究。如果我们只满足于零散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日渐贫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义渡传人

  侯发山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我老喽,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曾祖母)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1000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你到底要干啥?”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

  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计算,每天大概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当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

  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节选自2017年《天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0.6

  A.父亲想让春子继承父业,但春子不乐意,在父母的劝说下,春子决定摆渡,但破例要收取费用,春子最初的目的是想用这些费用架桥回报乡亲。

  B.小说末尾父亲告诉村主任,是春子出资修的桥。这样作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得春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C.“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表现了春子对父亲要求他回家接班,继续摆渡这件事的抵触。

  D.小说刻画父亲这个形象,从父亲的言行可以看出父亲身上有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不应该被丢掉。

  5. 有人认为以“传家宝”为题比“义渡传人”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0.7

  6.“春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生活现实简要分析。(6分)0.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最新一期的特写板块中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在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

  今年6月,潘建伟领衔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时隔一个多月,这支团队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电子通信,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至此,潘建伟团队已提前完成预先设定的“墨子号”三大科学目标。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当时评价道,“墨子号”系列成果赢得了巨大国际声誉,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取得“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潘老师根据每个人的研究专长,尽可能地将我们分派到全球各个顶级的量子研究中心,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有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陆朝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摘编自新浪综合网《〈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量子之父”潘建伟入选》)

  材料二

  在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时俱增。

  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通常认为,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通俗来讲,量子密钥分发,就好比一个人把存放秘密的箱子和一把钥匙传给接收方。接收方只有用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箱子,而且一旦这把钥匙被别人动过,传送者会立刻发现,原有的钥匙作废,再给一把新的钥匙,直到确保接收方本人拿到。”潘建伟说。

  为什么钥匙被别人一碰,就能立刻被知晓呢?因为作为密钥的量子有多个叠加态,一旦有人试图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就会改变量子状态,科学家便能立刻从改变中发现有人动了钥匙。所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就能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摘编自《“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三

  图一 经典加密通信的基本流程

  图二 量子通信示意图(注:单光子也是一种量子)

  材料四

  自《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度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2012年,中国开始实施“万人计划”,旨在发现、培养和使用国内高层次人才,有关部门通过统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经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和相关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特殊支持经费,支持入选者开展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五年来,“万人计划”成效卓著。在正确的人才观念指导下,在体制机制支持下,众多高精尖人才获得了成长的土壤,在各行各业大放光彩。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团队取得的成就正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摘编自人民网2017年12月5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重视人才战略资源》)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6

  A.潘建伟的“墨子号”团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创造了国际纪录。

  B. 潘建伟带领团队实现了墨子号的“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这是他获得《自然》褒奖的重要原因。

  C. 潘建伟团队提前完成预设的“墨子号”三大科学目标,标志我国量子通信的研究全面领先。

  D. 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被破译的可能性,潘建伟认为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0.6

  A.通信安全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不断提升的数学和计算能力,使得通信安全越来越有保障。

  B.将量子物理和信息技术结合,运用革命性的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传输,可以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C. 利用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是人类唯一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D.结合材料二可推知,材料三 (图一)中Eve窃取信道中的密文信息以后,可能借助数学和计算能力获取密钥,从而窃取到真实信息。

  E.材料三的(图二)中,窃听者在窃取信息之后之所以会被察觉,是因为单光子具有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特性。

  9.根据上面的材料,你认为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取得“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有哪些重要因素? (4分)0.65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节选自《苏武传》)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0.5

  A.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B.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C.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D.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65

  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如帝辇、凤辇。

  B.大不敬:中国古代侵犯皇帝及上级官员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

  C.后土: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神,也就是地神。

  D.黄门驸马: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黄门驸马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55

  A.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投降匈奴的李陵“不敢求武”,实为有愧于心,不敢见武。他的劝降是以老朋友的身份,期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李陵劝降采用攻心之法,先以苏武父亲和兄长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意指汉不值得效忠;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断绝他对妻儿家室的念想。

  C.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意在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可谓绵里藏针、有礼有节。

  D.李陵和苏武在家和国之间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两种思想两种胸怀对比鲜明,使苏武的形象更加高大,可敬可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5分)0.6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5分)0.5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诉衷情①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④风月,弹压⑤江山,别是⑥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⑥别是:另是,也是。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0.55

  A.词的前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结识同辈多为一时俊彦,颇有意气风发之感。

  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 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

  C.下片前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

  D.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军事生活,下片实写词人闲居的现状,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

  E.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体现了陆游晚年质朴而深沉的创作风格。

  15.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手法却不同。请结合词句赏析它们手法的不同之处。(6分)0.55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0.6

  (1)(1)《定风波》的上片和下片中分别表现苏轼人生态度的两句是 “ ”和“ ”。(2分)

  (2)李清照《声声慢》中 “ , , ”三句用花已枯萎,再无人摘取来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3分)

  第Ⅱ卷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6

  ①2017年大冠军杯中国女排夺冠,时隔16年再捧杯,东道主日本队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②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大学和大学精神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阐释,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

  ③《中华家风》将传统家风与时代元素结合,通过翔实而动人的家风案例,对中华传统家风进行了接地气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诠释。

  ④2017年12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埃里克帕洪借口防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重整旗鼓,为美军继续驻扎叙利亚寻找依据。

  ⑤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⑥这个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而写了一封道歉信,说自己是不对的,又说自己是有原因的,首鼠两端,让人觉得无奈。

  A. ②③⑥ B. ①④⑥ C.①③⑤ D. 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0.55

  A.作为日本唯一的公共电视机构,可以说,NHK是绝大多数日本普通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渠道,在日本对华认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生态消费税收制度针对的客体是特定的产品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指引人们进行合理、适度消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C. 基层工会组织向职工发放的节日慰问品、生日蛋糕、退休纪念品并不值钱,但足以慰藉人心,增强职工对工会的融入感,加深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

  D. 十九大宣讲活动在我市各机关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0.7

  A.感谢大家参加我校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请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并领取校庆纪念册。

  B.感谢领导能把这么重要的岗位给我,我权且俯就,以后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做出一番成绩来。

  C.李叔叔,您好!您来拜访家父,但是不巧得很,家父因为公务出门了。请进屋,我来给您倒一杯茶吧。

  D.今日幸会,特奉上拙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料想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予以雅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 分)0.55

  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近视眼治疗探索, ① 。手术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运用,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也正在积极探索中。不过对一些方法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只有配戴眼镜作光学矫正, ②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③ 。

  21. 逻辑推理题:四人分别姓王、姓杨、姓刘和姓赵,他们每人各任一个职务,四个职位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已知:

  (1)体育委员下围棋很厉害,班长与姓杨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

  (2)班长主持班会的时候,学习委员和姓王的同学都举手提了些建议。

  (3)学习委员分别给班长和姓杨的同学辅导过功课。

  (4)体育委员参加篮球赛时,班长和姓刘的同学一起为他助威。

  请根据已知的条件准确推断出四人的身份。(5分)0.7

  ①姓王:___________ ②姓杨:_____________

  ③姓刘:___________ ④姓赵: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0.73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落下帷幕。在高学历高智商云集的选手当中,最不起眼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脱颖而出,最终夺冠。对于雷海为的胜出,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有人认为,虽然境遇不同,但他心中有对“诗与远方”的追求,他的人生依然精彩;还有人反驳,雷海为夺冠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他还是个送外卖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

  1.答案: C。 A项 “人们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进行深度阅读”错,原文说的是“不少人发觉自己没法沉下心来专注阅读”。B项原文是“或许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D项过于绝对。

  2. 答案:B。文章并没有层层深入地论证主题阅读的“重要性”。

  3. 答案:D。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完全由“阅读”决定。

  4.答案: A。“春子最初的目的是想用这些费用架桥回报乡亲”于原文无据。

  5.参考答案:观点一:以“义渡传人”为题更好。①介绍了故事的主要人物。这篇小说主要围绕春子和父亲两个人物形象展开情节。②交代了故事情节。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父子的“义渡”,并以义渡为主线展开其他情节。③揭示主旨。虽然父亲和春子报恩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感恩精神的传人,以“义渡传人”为题,体现了作者对他们传承报恩精神的赞扬。

  观点二:以“传家宝”为题更好。①“传家宝”一语双关。表面上指春子家的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②“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③“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正是春子家的“传家宝”。(5分,观点2分,理由每答对一点得1分,其他理由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参考答案:(1)形象特点:①春子具有孝敬父母、知恩图报、不计名利的传统美德。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回村里摆渡,收钱修桥,造福乡亲。(2分)

  ②春子思想开放、有创新精神、坚持自我。春子不认同父辈报恩的方式,又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了父辈感恩的传统美德。(2分)

  (2)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思想发生冲突,面对这种冲突,我们需要像春子一样,既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2分)

  7.答案:C。“标志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全面领先”错,原文是说,“墨子号”系列成果赢得了巨大国际声誉,标志着我国量子通讯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8.答案:DE。A项曲解文意,不断提升的数学和计算能力,会使得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B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并非“运用革命性的量子调控技术”,且 “进行编码、存储和传输”错,应为“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C项“是人类唯一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错,应该是 “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9.参考答案:(1)国家层面: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2)团队建设层面: 科研团队有出色的合作能力,团队中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各有所长。 (3)科研人员层面: 众多高精尖人才不断涌现,他们对通信安全的不断追求和努力钻研。 (4分,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

  10.答案:C。原文: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11. 答案:B。“侵犯皇帝及上级官员”错,不包含上级官员。

  12.答案:B。“以苏武父兄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错,应是以兄、弟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

  13(1)译文:再说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没有定规,大臣们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又还为谁(守节)呢?(5分,“春秋”、 “夷灭”、“知”、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

  (2)译文: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5分,“让”、“左右”、“谢”、“实在”各1分,大意1分。)

  14.答案:BD。B项“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于原文无据。D项,“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错,应是表现了词人的激愤之情。(5分,答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15.参考答案:(1)陆词:反语。陆游写自己品评风月,描绘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这是用反语来自我解嘲,借以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激愤之情。(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辛词:用典。辛弃疾用廉颇的典故表现自己虽仍有抗金杀敌的决心和能力,但没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无奈之情。(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

  16.参考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5分)

  17.答案:B。①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运用错误。②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使用正确。③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使用正确。④重整旗鼓: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褒义词,此处应用贬义词“卷土重来”。 ⑤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使用正确。⑥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使用错误。

  18.答案:C。A项“扮演”与“作用”搭配不当。B项“其目的是为了”语义重复。D项语序不当,应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9.答案:D。A项“务必”语气过于强硬;B项“俯就”是敬词,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C项“拜访”是谦词。

  20.参考答案:①探索出多种治疗方法 ②才是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 ③还会有其他更新的治疗方法。(6分,每点2分。)

  21.参考答案:①姓王:体育委员;②姓杨:劳动委员;③姓刘:学习委员;④姓赵:班长。(5分,答对一个1分,答对两个3分,答对三个4分,答对四个5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由(1)推出体育委员和班长不姓“杨”,由(2)推出班长和学习委员不姓“王”,由(1)(2)推出班长不姓“杨”和“王”,由(2)(3)推出学习委员不姓“王”和“杨”,由(4)推出体育委员和班长不姓“刘”,到此可以依次推出班长姓“赵”,体育委员姓“王”,学习委员姓“刘”,劳动委员姓“杨”。

  22.(60分)参考立意:(1)付出总有回报 (2)内心充实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 (3)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生态度。

  有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 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 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 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Z§xx§k.Com]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 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荒 芜

  刘平

  儿子一家都进城了,就冬爷一个人守着老院子。儿子最早进城打工,五年前就去了。三年前,又把媳妇带去了,说打工比在家强。去年,干脆把孙子也带走了,在城里上学。“狗东西!都去当城里人了。”冬爷心里很不得劲儿。

  老院子有六间砖瓦房,空空荡荡的。冬爷喜欢儿子一家在家时的日子,一家子人在院子里进进出出,干活的干活,上学的上学,每天都踏踏实实的。现在,院坝里长出了草,儿子媳妇和孙子的睡房,都开始结蜘蛛网。

  冬爷努力让老院子有些生机,他养了八只鸡、三只鸭、两只鹅、一头猪,还种菜。但冬爷对家里的四亩地却束手无策,地都荒了,冬爷努力多种一些,也只种了一亩。还有三亩,都荒着。地里杂草疯长,丝茅草、芭地草、打破碗,啥都有,把地都铺满了。冬爷把鸡鸭鹅赶到地里啄草,可几天后又长出来了。冬爷感觉心里像有几只毛毛虫在爬,农民的地里不种庄稼,放鸡鸭鹅,他觉得是笑话。

  村里很多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守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大片大片的地,都荒了,望去,满眼乱草。

  冬爷打算今年过年和儿子好好谈谈。三个月前儿子打电话回来说春节要回来过年。他要和儿子谈谈那三亩地的事,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一定要想个啥办法,让地里种上东西。在冬爷的意识里,农民让土地荒着就是犯罪。

  为了让那三亩地不荒 着,冬爷想过很多法子。去年开春前,他专门去找过蔫瓜,让他来种,种出的东西都归蔫瓜,只要地不荒着就行。蔫瓜今年四十二岁,有一身蛮力,但脑子不好使,没女人肯嫁给他,一个人在家守着病恹恹的老娘,是村里唯一没出去打工的壮劳力。蔫瓜很勤快,捡了一些别人丢弃的地种。蔫瓜说:“冬爷!我已经捡了三亩多地种了,再多就不行了。”冬爷又找过几个看上去身体还不错的人,可人家都说,自家的地都种不完。

  夜里躺在床上,冬爷常常想,要是老伴还在就好了。可老伴八年前就走了。

  这个冬天很冷,村里有几个老人先后走了。蔫瓜的老娘也在刚要进腊月的时候走了,没赶上过年。

  圈里的猪肥了,就要过年了。一大早,冬爷就雇了人来杀猪,又去请蔫瓜来帮忙。杀猪、烧水烫毛、开膛破肚,长案板上,就堆满了红红白白的肉。晚上喝了酒,蔫瓜走的时候,冬爷送了一刀宝肋给他。

  肉腌七天就熏上了。灶台前的梁上,挂得满满当当的。冬爷每天 烧谷草熏肉,心里也盼着儿子一家回来过年。

  冬爷熏着腊肉等儿子他们回来。除了一家人好好团聚团聚,冬爷还要认真和儿子谈谈土地的事。他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

  可冬爷没想到的是,腊月十五,儿子突然打电话回来说,今年春节不能回来过年了,领导安排他值班,挣三倍的 工钱。

  “狗东西!不回来,老子那么多肉拿来喂狗。”冬爷很愤怒。

  第二天,冬爷决定再找蔫瓜商量商量,让他别捡别人家的地种,把冬爷自家的那三亩地种了。年后开春地里就有活了,季节误不得,要早做打算。冬爷去的时候拎了一个腊猪头,他下了决心,付出一些代价也要说服蔫瓜把那三亩荒着的地种了。

  那天是蔫瓜老娘的“五七”,冬爷去的时候,蔫瓜刚给老娘烧了“五七”回来。冬爷把腊猪头递给蔫瓜,蔫瓜说:“冬爷!咋还给我猪头?”

  冬爷说:“再商量商量。”

  蔫瓜说:“商量啥?”

  冬爷说:“种地的事。”

  商量来商量去,可蔫瓜咋也不答应。冬爷急了,说:“蔫瓜!你一身力气,多种三亩地要死?只要你应下来,种出的东西都归你,我还每亩地倒贴你两百块钱!咋样?”冬爷豁出去了。

  蔫瓜怔怔地看着冬爷,不说话。

  冬爷说:“种不种?蔫瓜你给个准话!”

  蔫瓜笑笑,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冬爷!不是我不帮,我老娘走了,明年我也打算出去找活路做了。原来捡的那些地,明年也都不种了。”

  离开蔫瓜家,冬爷不知道咋就来到了自家地边。看着那一片长满荒草的地,冬爷心里也一片荒芜。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7年第3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爷在儿子一家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后非常生气,“狗东西!都去当城里人了”表达了冬爷对儿子一家去城市生活的愤慨和无奈。

  B.城乡经济发展不 均衡,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认为“打工比在家强”,纷纷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丧失,造成了农村部分土地的荒芜。

  C.“蔫瓜”是 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一方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一方面反衬着主人公冬爷,让冬爷的形象在其面前显得高大、积极。

  D.小说充满乡土气息,采用朴实的语言、简洁流畅的叙事风格,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的新问题,切口小但 主旨深远,发人深思。

  5.为了不让土地荒芜,冬爷前前后后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5分)

  答:

  6.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反映了冬爷怎样的心理。(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 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来源:学科网]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8.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来源:学.科.网Z.X.X.K]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 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 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五。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 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属:撰写

  B.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 财物

  C.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坐:坐守

  D. 及寤,援 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B.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来源:学#科#网Z#X#X#K]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诉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储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13.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

  A. 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判断。

  B. 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

  C. 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的过于炫耀才华,容易遭人妒忌。

  D. 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唐)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①故道风烟在,翁仲②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③。

  【注】①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②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③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写两人在久谪返京后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奋勉之意。

  C.将军庙前的草木茂盛,生意盎然,诗人以乐写哀,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

  D.第五句正话反说,表面说因为官慵疏而招来非议,实是为奸人所谤的愤激。第六句则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题。

  始闻秋风①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③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②拳毛:蜷曲的马毛。③雕:猛禽。④ 眄(miǎn):斜视。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 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 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E.全诗表达乐观情绪,高亢有力,音调铿锵,以此更能反衬出送别友人的离愁与牵挂。

  15.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的句子是: , 。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 _,

  ___ _____。

  (3)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4) 《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 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原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7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②今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话题。

  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④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⑤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⑥由于他认罪态度一直不好,曹指导员严肃地批评道:“一个罪犯不痛定思痛,不用汗水来洗涤自己灵魂上的污垢,那是不可能把自己改造成新人的!”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Z§xx§k.Com]

  ①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来源:学.科.网Z.X.X.K]

  ②今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话题。

  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④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⑤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⑥由于他认罪态度一直不好,曹指导员严肃地批评道:“一个罪犯不痛定思痛,不用汗水来洗涤自己灵魂上的污垢,那是不可能把自己改造成新人的!”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然一段风流态度

  B.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来源:学*科*网]

  C.何妨吟啸且徐行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D.山头斜照却相迎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复兴号”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由300公里/小时提高到350公里/小时,提速却不提价,让先前担心票价会借机上涨的人放了心。

  B.国庆黄金周期间,针对部分景区的乱收费乱涨价,物价管理部门不能只是走形式,而要依法处理,真正监管到位。

  C.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已对此高度重视。

  D.若消费者在商品跌价时都等着买更便宜的东西,就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企业运转与员工收入。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B.杨振宁说: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迷信,那是非常可笑的。

  C.北大教授饶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先进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相比科学,中国古代的技术稍好些,但总体也是落后于西方的。

  D. MG平台在整个游戏产业链中,占据了中游资源,不仅成为海外市场拓展的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领跑者。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来源:学#科#网Z#X#X#K]

  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中有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勃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河。"

  阅读这段材料之后,请你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语文答案

  1. D 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C项“更似绝句律诗” 没有依据。

  2. C C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3. C 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 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4.【答案】C【解析】“反衬着主人公冬爷,让冬爷的形象在其面前显得高大、积极”错,蔫瓜并不是反面形象,没有反村的作用。

  5.【答案】①让蔫瓜来种,不要收成。蔫瓜无法满足他的愿望。②冬爷找过几个看上去身体还不错的人,可人家都说,自家的地都种不完。③想和儿子谈谈土地的事,可儿子今年春节不回来了。冬爷重新找到蔫瓜,每亩地倒贴两百块给蔫瓜,蔫瓜也不愿种。

  6.【答案】①反映了老一代农民对土地质朴的眷恋之情。②对土地荒芜这一结果的无奈与失落。③对经济转型期如何保持传统农业繁荣的迷茫。

  7.C(“去就”作“未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其诚节”作“有足嘉矣”的主语,应该归下,排除B。)

  8.B(“断发”,表达的是誓死报君的决心。)

  9.C(“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不正确,原文是“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

  10.A 11.B 12.B 13.D

  14.B C(B项,表达的不是“奋勉”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C项,“生意盎然”“以乐写哀”不对,而是草木齐高,一片荒凉。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15.A C(A项“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C项,“雕畏惧秋风” 错误,颈联 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 秋风之意。)

  16. C、E(C,2分;E,3分)【解析】C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E项“以此更能反衬出送别友人的离愁与牵挂”解读错误,本无反衬之意。

  17.答案要点:①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 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④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8.(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9.B

  20.(D (A项,前:杰出的;后:指风韵。B项,前:感觉;后:醒来。C项,前:慢慢的;后:轻缓。D项均偏指“我”。) (3分)

  21.(2分)A(B.成分残缺,应在“乱涨价”后加“的现象”。C.句式杂糅,“根据……报告”和“……报告显示”杂糅,可删去“根据”或“显示”。D.不合逻辑,企业产品应该是先滞销,后积压。)

  22.(2分)B(A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 C项表意不明,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饶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先进,也可以理解为饶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不先进。;D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内容互换。)

  23.(2分)解析:③②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②⑥紧密相连,③应该放在②前,⑤谈到“衣着”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①,①谈论到美学,承启⑤,应放在⑤前,④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

  24.(2分)A(B.“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

  25.《素材魔方》2018年第1期P50

  【参考译文】

  隋炀帝,名广,是高祖第二个儿子。皇上容貌俊美,年少聪慧,高祖和皇后在诸位皇子中最喜欢他。皇上又非常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为人沉着谨慎严肃稳重,深受朝野关注期望。后来高祖到他的居 所,见到乐器的弦大多断绝,上面又有尘埃,好像很久没用了,就认为他不爱好声妓,于是更认可他了。皇上更加矫揉造作掩饰自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仁孝。他曾经在观赏打猎的时候遇到下雨,身边的人为他送上油衣,他却说:“士卒们都被雨湿着,我难道一个人穿它吗!”就命人拿走。八年冬天,大举攻打陈,任命皇上为行军元帅。等到攻下陈,抓住了尚书都令史暨慧,因为他奸邪谄媚,有害于百姓,就将他斩首在右阙下,以向三吴百姓谢罪。然后封存府库,所有物资钱财一无所取,天下人都称颂他贤能。等到太子杨勇被废,他被立为皇太子。

  当初,皇上因为自己是诸侯王,按照次序不应当立为太子,常常掩饰真情,美化行为,以此获取虚名,暗中有夺取太子地位的打算。当时高祖非常信任文献皇后,而皇后生性忌恨妃妾。皇太子杨勇内宫有很多宠爱的妃妾,因此失去皇后的喜爱。皇上当时妃妾也生有孩子,但皇上都不抚养,表示不宠爱妃妾,以此向皇后讨好。对掌权的大臣,全力交往。宫中太监到自己家中,无论地位高低,(杨广)都屈己奉承,和颜对待,并多次以厚礼相赠。宫中婢仆到过隋炀帝家中的,无不称赞他仁义孝顺。他又常常私下进入宫中,与文献皇后密谋策划,杨素等人趁机陷害煽动,终于废黜了原太子,立杨广为太子。

  四年七月,高祖驾崩,他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宁,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他到处巡游,没有固定居所,经常因为供给不足,而预先征收数年的赋税。全国各地,起义造反蜂拥而起,亲近的大臣却相互隐瞒遮 掩,隐瞒叛乱人数,不据实上报。有人说叛乱的人多,就会被狠狠地训斥。官员们各自只求苟且偷安,上下相互蒙骗,每次出师征讨,失败接连不断。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史官评论说:隋炀帝早在幼年时就有好名声。在南方平定吴郡、会稽,在北方赶走匈奴,兄弟之中名声功绩特别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他掩饰真情,虚假行事,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依仗国力的富强,想要满足贪婪的欲望,内心轻薄浮躁,外边端庄质朴,穿戴华丽的衣服来掩饰他的奸诈,废黜谏官来掩饰他的过失。《尚书》说:“天降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逃脱。”看隋朝的灭亡,这句话确实是有根据的啊。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 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 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

  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 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国,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究全一样。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中义。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话”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语卣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休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B.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C.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的主观色彩。

  D.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并以论述后一方面为主。

  B.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

  C.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B.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C.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中“凭栏”除有“倚靠着栏杆”之意,还会令读者有抑郁悲苦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D.“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奇医•奇方

  张舟平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

  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

  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 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

  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

  C.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

  D.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5分)

  6.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却遭到网民们一致恶评。不仅如此,13位动画业内人士也质疑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网友,制作了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制作成本则是: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个响亮的耳光。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不是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而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因此,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片的流程一般是,先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钱库里领赏……如此畸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意,这固然常要金钱的刺激和支援,但若陷入孔方兄的钱眼不可自拔,创新创意就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注定是泡沫化的。

  (华西都市报《从<戚继光>看动漫产业的“气短”》)

  材料二: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把握宣传向导,突出重大主题。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优秀重点作品,继续组织推动“百部中国梦电视纪录片、动画片扶持计划”“中国梦正能量动画短片创作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等重大工程 项目,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争取持续出精品、出人才。

  (新浪网《高长力:2017年将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

  材料四:

  广州最近对青少年展开一项调查——“迪斯尼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不只是“米老鼠”,更包括衣服、文具、电脑游戏、皮包连锁店、专为暑期炮制的电影大片。将近70%的孩子也知道把迪斯尼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

  事实上,由迪斯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内容,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菜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而上世纪曾以《大闹天宫》写下辉煌的中国,却沦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有统计数字称,米老鼠、史努比,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将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源源不断地向日本、美国输送。

  中国动画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比如重新发掘绵延上千年的皮影艺术,同时从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日本的宫崎峻等处“拿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功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和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故事也将会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快速前行。

  (新华网《中国“孙悟空”与美国“米老鼠”的魅力竞争》)

  7.下列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并不纯粹,往往被铜臭味污染,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很难产出高质量的动漫产品。

  B.材料二显示日本动漫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动画主题曲的创作都在中国之上。

  C. 2017年国家将大力推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事业的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植。

  D.中国有近70%的人把迪士尼动漫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动漫产业也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粗制滥造,遭到了网民和动画业内人士的批评,甚至都达不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制作水平。

  B.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通过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推出一批精品。

  C.2011年中国动漫在表现民族特色方面可以说和日本动漫不相上下,但它蕴含的教育意义却与日本动漫相去甚远。

  D.美、日的动漫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我国,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与我国动漫缺乏原创力量和创新创意不无关系。

  E.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推销文化产品运作方式,就一定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前行,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如何才能良性快速发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 然力争之。

  ▲ ▲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指上下山。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B. 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是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C. “犹前山”三字言简意丰,既写山之绵延,也流露出诗人走不出前山的急切。

  D. 颈联两句一动一静,绘声绘色,极写山景之美,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

  E. 诗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15. 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1月9日,朝鲜接受韩方举行会谈的提议,表明韩朝政府间会谈终于重启,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

  ②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③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

  ④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

  ⑤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⑥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清末民初的线装书《千家诗》,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那些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

  B. 此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

  C. 冰壶世界杯作为确定北京承办冬奥会后首个落地中国的冬季项目国际赛事,承载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积分赛的重要使命。

  D. 姚剧《王阳明》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情节,以传记体的方式,揭示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文治武功的一生。

  19.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下列选项中,用语全都不得体的一项(3分)( )

  ①女士们、先生们:②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③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感到荣幸之至。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名闻天下。⑤目前,已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这里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⑥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台阶,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毎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对于疼痛的需求是复杂的。疼痛感并不是一种让人愉快的感觉,但是, ① 。一旦丧失疼痛的警告,我们将无法防范损伤和疾病。有少数人天生就无法感受到疼痛,这种痛觉感受的缺失会使这些人无法规避危险, ② ,严重者甚至会结束他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把疼痛看作是身体向大脑发出的警告, ③ ,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规避未知的危险。

  21. 请结合全段,参照①句的形式将文中的推断补充完整。(5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又与时维新的“和谐”价值理念,特别是由此展开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与心和谐等思维与行为模式,不仅为中国梦抹上了浓浓的文明底色,更为“让世界变得更好”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图景。①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早已不堪重负的地球实现休养生息成为可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

  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

  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

  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D(颠倒因果,“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是因,“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果。)

  2.D(“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理解错误,本文并未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3.C(A项推论不当,原文说“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并不代表这不是一个研究的角度。B项偷换概念,由原文中“歧义是一般情况下 使用语 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一句可知,歧义是一种语病,所以诗歌的语言应该是多义,而不是有歧义。D项说法绝对,原文说“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与“不无道理”相比,“完全正确”说法绝对。)

  4.B(文中说这样做是为了练手功,与肉中拼骨未必原理相同,未必有科学依据。这样写是 为了增添传奇色彩。)

  5 奇在医术。阿城名医,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接骨神技手到病除。 奇在医德。有一文没一文均看病给药,不求利益;从不要求请他出诊的人为他配马备鞍, 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奇在用药。医术高超,开出的药却无效,用开出的奇 特药引子讽刺棒喝汉奸。 奇在机智镇定。麻五副 官拿枪逼他出诊,他不慌不惧;写下讽刺挖苦麻司令的药方,从 容端坐;副官质问药效,他从容对答。 奇在身份。表面上是名医,实际上还可能有多种身份,充满神秘感。 (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意思对即可)

  6 丰富人物形象。用传说交代宋先生医术之外的另一个侧面,进一步突出宋先生之“奇”。 释疑,使情节完整。通过传说,交代宋先生的身份、去向,使宋先生先前的所作所为 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情节发展更真实、可信。 表现人们对宋先生的敬仰、赞美。 增强小说的传奇色彩,增强可读性。用传说而非作者直接交代,造 成真假莫辨、不可思 议的效果,更富有神秘色彩。 (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对三点即可。)

  7.D【解析】D项,根据材料四第一段可知是广州对青少年展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孩子如此定义。

  8.BD【解析】A项,应为《戚继光英雄传》预告片遭到网民的批评和业内人士的质疑。C项,根据图片信息来看“相去甚远”一说不恰当,E项说法太绝对。

  9.①企业摒弃功利性,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努力创意创新。②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植,助力动漫产业。③借鉴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拓展相关产业链。④从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让中国故事助推发展。

  10.B(正确标点: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A( “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12.C( “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

  13.(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任情”“莫”“忤”“力争”各1分,句意1分。)

  (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孝友”“厉”“迁”“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 CD【解析】

  A项考查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鸟道”喻指难行的山路,唯鸟之高飞可通过,李白《蜀道难》中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之句。因此A项的分析与鉴赏恰当。

  B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与鉴赏。写“马蹄”其实是写人,“无暂闲”表现“风尘仆仆”,这点不难理解。是否表现“不畏艰险”,则要综合全诗考虑,由于前句有“鸟道”“登顿”等词写山路难行,尾联又有“且莫顾刀环”之语,前后呼应,足见“不畏艰险”之说是有依据的。所以B项的分析与鉴赏是恰当的。

  C项,考查对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合沓”写群山重叠聚集之状,这在注中已作解释,“犹前山”由“合沓”延伸而来,如果解为“还在前山”“走不出前山”,那群山“重叠聚集”之说就无从谈起了。可见“犹”不当作“还是”理解,结合前后文,应是“犹如”之意。因此C项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

  D项,考查对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石激水流处”属于动景,暗写水声;“天寒松色间”属于静景,描绘颜色。这两句在写山行之难的同时,也写出了山景之美,说法合理。但由此推出“诗人心境因此改变”则缺少依据,因为从全诗看,诗人深觉山行之难的心情是贯穿全诗的,颈联的“绘声绘色”虽然在客观上写出山景之美,但从诗人写作的主观意图来看,还是着眼于表现山行之难,诗人心境不可能因此改变。另外,从尾联表达的情感看,前三联也只有一以贯之写山行之难,才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因此D项的分析与赏析是不恰当的。

  E 项侧重考查对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全诗前三联为一层,主要写山行,每句描写重点不一,分别是“鸟道”“马”(人)“长阪”“山”“水、石”“松”等,所以说“一句一画”;而尾联为另一层,由前三联写山行之难反衬出诗人以国事为重的豪情,所以说前三联烘托尾联,并无不当。综上可见,E项的分析与鉴赏是恰当的。

  15.同:都表达了心系国事,思念家乡的情感。

  异:①高诗侧重于表达诗人以国事为重,还家之念暂放一边的壮志豪情;②范词则重在表达诗人边功未建,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

  16.(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17.B 【解析】①不合语境,“石破天惊”,比喻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形容消息的惊人,错误,该成语不能形容惊人的消息或变化。②使用正确,“敬终如始”,在即将结束某项事情之时,应该像才开始一样富有朝气地干下去。③使用正确,“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没能完成。④不合语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句中应是说非常耐心,不嫌麻烦,应改为“不厌其烦”。⑤情感色彩不当,“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此处应为“殚精竭虑”。⑥使用正确,“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18.C 【解析】A项,“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成分残缺,“形成”后面缺宾语中心词,文末加“……的格局”。B项,“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句式杂糅,“主要关注……实际获得”和“学生在……是最重要的”两句杂糅,应删掉“是最重要的”。D项,“揭示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文治武功的一生”搭配不当,“揭示”与“一生”搭配不当,应把“揭示”改为“讲述”。

  19.A【解析】本题题干已经给出了语境,“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第①处“女士们、先生们”使用不当,与“学生”这一身份不合,应改为“同学们”;第②处“莅临”使用不当,多用于书面用语,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此处应改为“来到”;第③处,“荣幸之至”使用不当,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此处应改为“非常高兴”;第⑤处,“拜谒”使用不当,拜访谒见,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此处应改为“参观”。

  20.示例:它(疼痛感)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疼痛感又是非常危险的/它给我们带来必不可缺的警示)

  以至于让身体遭受很多损伤(伤害)

  只有认真对待这种警告(或重视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

  (每写对一处给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1.②人与人的和谐,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和平共处、和平发展提供了文明范式

  ③身与心的和谐,为实现人生圆满幸福提供了价值导引

  22 参考立意: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 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 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 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 …… (着重看表达与语言,是否有真情实感,能否体现思辨意识。)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题相关文章:

1.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高二语文期末的复习方法

3.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4.高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5.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800字反思

419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