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2)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师:烛之武不是命令,要求,而是非常诚恳,委婉的建议,“希望您考虑这件事”。这种语气很容易被人接受。并且他指出了围郑的后果是“阙秦以利晋”。从这里更能体现烛之武严密的逻辑性。

  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个问句引起秦王的思考,指出灭掉郑国之后,晋国会扩展它西面的疆界,会直接损害秦国的利益。

  师:大家可以看一下秦晋围郑的形势图(屏示),注意三个国家的位置关系。晋国在秦和郑国之家,秦郑两国并不接壤,晋国却有地利之便。所以烛之武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

  生:烛之武从总体上把握住了烛之武的内心,秦穆公想看到的是秦国的强盛而不是晋国的强盛。通过秦晋围郑的利害对比,很容易就打动了秦伯。(教师板书:抓住人物心理)

  师:烛之武很明白秦伯想要什么,这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生: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而晋国的强大无疑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所以的强大才是秦国最担心的。

  生:“君之所知也”“君知其难也”“唯君图之”可以看出烛之武对秦伯的称呼一口一个“君”听起来非常的亲切,诚恳。(师板书:称呼)

  师:亲切的称呼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换取对方的好感。就像老师对大家说话时提到“咱们班”和“你们班”,你的感觉会一样吗?

  生异口同声:不一样。

  师:“咱们班”说明我们是一家人,烛之武的话里好像他和秦伯是一家人一样。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称呼和语气。

  师总结:从刚才大家对这一段的分析非常好,可以看出大家已经理解了烛之武的语言当中包含的高超的智慧和技巧,从这段文字当中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看课文中秦伯的反应:“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学生答)烛之武圆满完成了退兵的任务。

  烛之武没费一兵一卒仅凭口舌之劳就让秦伯退兵了,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就像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那样: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在这篇文章中不仅仅是烛之武的语言,其他人物的语言也很精彩,耐人寻味。大家可以任选一句读一读,品一品,谈一谈。

  生:郑伯在遭到烛之武的拒绝后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摆出一副谦逊的姿态。

  师:你说的是一种总体的感受,能不能结合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可以借鉴刚才大家总结的那些说话的技巧。

  生:从内容上:“是寡人之过也”可以看出郑伯勇于承认错误。但最后一句却是要挟的口吻。生:一开始郑伯说话的语气应该比较弱,“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就变得比较强硬了,他抓住烛之武爱国的心理,感觉好像逼迫烛之武似的。

  师:君主在臣子面前承认错误,在尊卑秩序鲜明的古代非常难得!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郑伯说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施。烛之武尽管能言善辩,也实在找不出拒绝的理由。这就是郑伯说话的艺术。

  生:我给她补充一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这句话是站在烛之武的立场上为烛之武考虑,郑国如果灭亡的话,烛之武也会受到牵连。把烛之武和郑国联系在一起。这样烛之武不得不为郑国奔走效劳。

  师:为郑国也是为自己,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覆巢之下无完卵。

  生:郑伯以“子”称呼烛之武,这是一个尊称,可看出他的态度非常恭敬诚恳,烛之武听了一定很受用。“今急而求子”中“求”是请求,恳求的意思,使用这样的字眼可以看出他已经放低姿态了。

  师: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词,从称呼和用词可以看出了郑伯态度恭敬,用心良苦,很好。

  你能不能把这一句话完整的读一下,读出这种语气?

  生读,老师指导。

  生:我想说的是佚之狐“师必退”这句话,尽管只有三个字,但非常有力量,“必”可以看出他语气坚定,如果烛之武去见秦君陈说利害,一定会使秦国退兵。用最少的语言产生最大的作用。这也是说话的艺术。

  师:坚定的语气可以给别人很大的信心,也可以看出佚之狐的自信。

  生:我想给刚才的同学补充一点,通过“师必退”三个字可以看出佚之狐对烛之武非常有信心,他确信烛之武一定能完成使命。从侧面也反映出烛之武非常了不起,非常有才能。

  师:也可以看出佚之狐对烛之武非常了解,非常信赖。

  生:我想说说晋文公说话的艺术。秦国退兵,子犯请求趁机攻打秦兵,晋文公说:“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他先说出第一条理由“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现自己又一颗感恩的心。可以看出晋文公是非常聪明的人。“不仁”就是说秦穆公有恩于他,他不能撕破脸皮和秦穆公对着干。“不知”是说他若果攻打秦国的话就会失去一个盟友,并且使盟友转化成敌人,这对他是非常不利的。“不武”是说,古代战争都是要遵守一定的武德的。他进攻秦军是违背武德的。由此可以看出晋文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的。他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师:他不愧为春秋霸主啊!

  生:他说话很有层次,由“不仁”是说自己,“不知”是说国家失去了盟友,“不武”是说国家道义,层层推进,很有逻辑性。

  生:三句话三个方面。语言精练,言简意赅。用排比的方式,语言整齐而又有气势,我们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师:以攻秦的“不仁”“不知”“不武”,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家的“仁”“知”“武”。

  教师总结:

  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语言的魅力,更能看出人物的品格、精神和才华、智慧。历史上还有很多能言善辩的人物凭他高超的说话艺术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无论是措辞委婉,还是义正词严,不管是简洁明了,还是雄辩滔滔,无不表现出他们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们再来读一下这篇文章,再来感受一下古人的说话艺术。

  大家通过早晨的朗读预习,还有刚才的朗读和欣赏,对这篇文章已经很熟悉了,看大家能不能试着当堂背下来。我们班有个背诵高手,他曾经和我们分享过他背诵的经验和方法,现在我们让他先试一试。

  生:背得不熟。

  师:试一试,好吗?

  生背课文。(中间有两处停顿,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提醒)

  背完后,同学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背诵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又以一种积累的手段。这篇文章篇幅不长,语言的逻辑性有很强,所以比较容易背诵。

  三.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不只是能读懂读通文字文章,更应该理解字里行间蕴含的文化和智慧。说话的艺术不仅是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应该汲取古人的语言智慧,不断提高自己说话的能力。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天生的语言大师,所以说话的水平只能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今天的作业是:

  假如我们学校为捐助希望小学举办一次义卖活动,如果你去推销价值150元的齐鲁晚报的订报卡,你会选择什么人进行推销?你会怎么说服别人买下你的订报卡?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200字左右。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说课稿范例

2.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3.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

4.高中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5.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和原文

6.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

7.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251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