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

  陆蠡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囚绿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囚绿记》鉴赏

  1、物我互观,尽显性灵

  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2、叙事有波澜

  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3、含蓄蕴藉,深沉厚重

  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囚绿记》创作背景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囚绿记》作者简介

  陆蠡(lǐ)(1908一1942),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现代作家、革命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34岁时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陆蠡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字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陆敏、卢蠡等。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一作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曾翻译俄屠格涅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囚绿记》鉴赏

2.高中语文必修二读本《囚绿记》赏析

3.高中语文《囚绿记》正文

4.高一语文课文囚绿记知识点总结

5.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2)

6.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252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