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语文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它的独特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吐鲁番是一个盆地,低于海平面,气候干燥炎热,常年酷暑难耐,但紫外线不强。千百年来,吐鲁番靠着著名的坎儿井饮水工程,将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从几十千米外的天山脚引到吐鲁番。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吐鲁番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进入吐鲁番,公路两旁农家庄园的葡萄架上爬满了葡萄藤。它们张开嫩绿的小手,轻轻地呵护着一串串的“绿玛瑙”。沿途还可以看到许多砖头砌的房子,形状是标准的长方形,各侧面从屋顶的位置到墙根都开了排得整整齐齐的小洞。我们问导游,这些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导游却笑而不答。我发现几乎每一个种有葡萄的人家都建了这样一座小屋,难道这和葡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汽车一路颠簸,扬起一阵尘埃,忽然“吱”地一声急刹车,我差点一头撞到挡风玻璃上。但我一抬头,立即把整张脸都贴了上去:”天啊……这实在是……太壮观啦!瞧,我看见什么了!前面是一条绿色的长廊,长得望不到头,仿佛无穷无尽。除了长廊的地面上星星点点的光斑,其余的都是让人看着就清凉透心的浓浓绿荫!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葡萄沟。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钻进葡萄长廊。这真是一个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除了葡萄还是葡萄。绿色的藤蔓,绿色的嫩叶,绿色的果实,让人感到无比的清爽惬意。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呀!新疆的葡萄大多是绿色的,葡萄长廊里的葡萄更是清一色的优质绿葡萄,什么“无核白”呀,“马奶子”呀,一颗颗都晶莹发亮,玲珑圆润,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吃上一颗。

  我们参观了葡萄沟里的农舍,再次见到那奇特的砖屋,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那就是葡萄晾房。走进晾房,热而不闷,还有微风徐徐吹来,新疆的特产——葡萄干,它是怎样制成的呢?原来,农民将刚成熟的葡萄摘下,挂在一根类似于酒店衣帽架的铁晾架上,再把它们放在晾房里,让它自然风干。由于葡萄被摘下之后还能继续糖化,加上葡萄晾房的设计通风性能良好,葡萄不会腐烂发霉,水分渐渐蒸发之后,就成了美味的葡萄干。

  我想起家里也种过类似的葡萄,可结出的果实又小又酸,和新疆的葡萄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这也难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会水土不服,更何况葡萄呢?所以,人们常说的“特产”,也许指的就是特殊的气候、特殊的水土所带给人们的特殊享受吧!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 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建议

  全文共分6段,第1段介绍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第2段写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石砌的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第3段写一路颠簸,我终于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第4段具体介绍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第5段写我们参观了农舍,揭开了“葡萄晾房”的秘密。第6段讲我种的葡萄与葡萄沟的葡萄有着天壤之别。

  建议本课用1课时。

↓↓点击下一页查看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

  

290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