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九篇:气府论(三)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SW59——《气府论篇第五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59—C0101(五脏……各六)‖→‖SW58-Q0301 ‖已迁至《气穴论》

  ‖SW59—C0301(分之所在穴空)‖→‖SW59-C1301 ‖迁移说明:

  1、《内经校释》引吴昆注:“分之所在穴空者,言上文六十八穴,皆阳明部份所在之穴孔也。”

  2、依前后文例,本句多出,显见窜简,迁入本论SW59-C1301“脉气所发者”句后,作为结语,义理双通。

  C0000关于《气府论》篇名:

  1、《内经注评》按:“气府涵义有二:第一,篇中所述手足三阳经和督、任、冲脉的脉气所发穴位,在各经脉气交会处,称做气府;第二,三阳经脉属六腑,脉气所发穴位称气府。”

  2、《素问直解》卷之五《气府论》按:“伯承上篇《气穴论》,而复言‘气府’也。手足三阳之脉,六腑主之。故脉气所发之穴,即为气府。手足之阳,合督、任、冲脉,凡三百六十五穴,亦应一岁之数,所以承气穴而补其未尽之义。”

  3、《太素》置于卷第十一《气府》,独立成篇。肖延平按曰:“此篇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九《气府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三第一至二十二,惟文法编次与此不同。”

  4、《类经》置于七卷九《气府三百六十五》,独立成篇,并注:“《素问.气府论》全。”

  5、《素问吴注》云:“六阳孔穴,皆气所居,命曰气府。”

  6、据《脉要精微论》SW17-Q0102“夫脉者,血之府也。”又据《六元正纪大论》SW71-Q3702“厥阴所至为风府,为舋、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可知:三阴三阳之脉,即气血之府。

  C0101七十八穴:姚春鹏注:“此穴位数目,诸家说法不一;杨上善作七十三穴,王冰作九十三穴,吴昆作九十一穴。张介宾:‘详考本经下文,共得九十三穴。内除督脉、少阳二经,浮气相通于本经,而重见者凡十五穴,则本经止七十八穴。近世经络相传,足太阳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即下文各经之数,亦多与会时者不同。’”

  C0101两眉头各一:

  1、《素问直解》卷之五《气府论》注:“两眉头各一,攒竹穴也。”

  2、《类经》七卷九注:“本经攒竹二穴也。”

  C0101项:

  1、《内经校释》校:“原作‘项’。《新校正》云:‘所以言入发际至顶三寸。傍五者为兼四行傍数有五行也,相去三寸者,盖谓自百会顶中数左右前后各三寸有五行,行五,共二十五穴也。后人误认,将‘顶’为‘项’。今据改。”

  2、《类经》卷第十一《气府》、《类经》七卷九《气府三百六十五》、人卫影印《素问.气穴论》均作“项”,从之。

  C0101侠:通挟,夹,即左右两边。

  C0101尻:尾骶骨。

  C0101二十一节,十五间:

  1、《素问悬解》卷四《气府论》注:“挟背以下,自大椎至尻二十一节,脊骨十五节间两旁各一,是太阳之外行也。”

  2、《太素》卷第十一《气府》杨上善注:“太椎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有一输,为三十输,六十一也。”肖延平按:“王注云:‘十五间各一者,今《中诰孔穴图经》所存者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穴,谓附分、魄户、神堂、譩譆、鬲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也。’《甲乙经》所载背自第二椎两傍俠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俠脊凡二十六穴,共穴名自附以下与王注同。惟《甲乙经》云:‘自第二椎两傍’本书杨注云:‘自大椎以下。’不能无异。且经云:十五间各一。杨注云:‘十五间两傍各有一输,与经文正合,惜未详析穴名耳’。”

  C0101委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俞:

  1、《类经》七卷九注:“谓委中、昆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也,左右共十二穴。”

  2、《太素》卷第十一《气府》注:“从足上指上至委中,有井、荥、输、原、经、合等左右十二输等。”

  C0201角上各一:

  1、《内经注评》注:“张景岳、吴崑注作二颔厌穴,今从其注。”

  2、高士宗注:“颔厌二穴。”

  C0201锐发:高士宗注:“锐发,即鬓发。”

  C0201客主人:

  1、 《内经校释》注:“即上关穴。”

  2、 高士宗注:“一名上关,在耳前之上。”

  C0201掖下三寸、胁下至胠八间各一:

  1、 八间,姚春鹏注:“指八肋之间。”

  2、 高士宗注:“腋下三寸,渊液穴也。腋下为胁,胁下为胠,胁下至胠,有辄筋、大包、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膠八穴之间,左右各一行,计十六穴,合左右渊液,凡十八穴。”

  3、 掖,即腋。胠,qu1,胁下空软部位。

  C0201足小指次指:《内经校释》译:“足第四趾。”从之。

  C0301面鼽骨空各一:

  1、王冰注:“鼽,頄也。頄,面颧也。”

  2、《内经注评》注:“面鼽即颧骨。鼽与頄同,古字通用。”

  3、《类经》七卷七注:“四白二穴也。鼽,頄同,音求。”

  4、高士宗注:“穴居骨内,故曰骨孔。”

  C0301膺中骨间各一:

  1、《太素》卷第十一《气府》注:“膺中,膺窗也,左右二穴。”

  2、《类经》七卷七注:“谓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左右共十二穴也。”《素问悬解》、《内经校释》亦作此解。

  C0301鸠尾:鸠尾,穴名。

  C0301胃脘:脘,通菀,院,园;胃脘,即胃腔之内。

  C0301气街:

  1、《内经校释》注:“指气冲穴,左右各二穴。”

  2、《类经》卷第十二《气府》注:“气街左右二穴。”

  3、《素问直解》卷之五《气府论》注:“《骨孔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卫气论》:‘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此气街动脉,乃腹气之街,左右肓腧二穴。”从之。

  C0301伏菟:菟,即兔;伏菟,穴名。

  C0301分之所在穴空:

  1、《内经校释》引吴崑注:“分之所在穴空者,言上文六十八穴,皆阳明部份所在之穴孔也。”

  2、各部份之所在气穴、骨空。

  C0401曲掖上骨穴各一:

  1、 高士宗注:“肩端尖骨,从后下陷,是为曲腋,曲掖上骨,两臑腧穴,举臂取之。”

  2、 《内经校释》注:“指臑俞穴,左右凡二穴。掖,腋同。张志聪注:‘谓臑俞二穴,挟肩髎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

  C0401上天窗四各一:

  1、《内经注评》注:“王冰、张景岳注作天窗、窍阴二穴,今从其注。”

  2、《素问悬解.气府论》注:“上天窗四寸各一,窍阴(足少阳经穴,在天窗上四寸)、天窗,左右四穴。”

  3、《内经校释》译:“两天窗穴之上四寸各有一穴。”

  C0401肩解:高士宗注:“肩外解分之处,两秉风穴。”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九篇:气府论(三)

SW59《气府论篇第五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59C0101(五脏各六)‖‖SW58-Q0301 ‖已迁至《气穴论》 ‖SW59C0301(分之所在穴空)‖‖SW59-C1301 ‖迁移说明: 1、《内经校释》引吴昆注:分之所在穴空者,言上文六十八穴,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6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