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游记随笔:路在脚下云在头顶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这是一篇游记随笔,写出了作者在南黄古道里的看到的风景和感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路在脚下云在头顶》。

  5月12日起了个大早,带上家小参加由富圣豪庭房产公司组织的爬山之旅。目的地:天台与临海两县交界的古商道——南黄古道。

  团队共有100多位驴友,分乘三辆大巴在驴头的带来下出发。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天台山南麓“前杨”村。此村颇有历史,村民中大多数人姓杨,按杨氏宗谱记载:此乃中国第一廉吏、东汉名臣、“关西孔孟”杨震的直系后裔,该村人口最多之时,达到八百多户,村中有一大祠堂叫“四知堂”——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也!

  在前杨村南有一条长达15公里左右的古商道,大约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古道直通临海市黄坦乡,是古时村民互相赶集必径之路,当地村民叫其为“南黄古道”。

  驴友们在前杨村一家四合院中用了中餐后就纷纷向南黄古道进发,穿过村子,临溪流走,1公里路后,开始爬山,古道就此开始。

  一路上有红旗开路,有男女老少欢快的脚步打着节拍和着驴头播放的音乐相伴。真可谓是人声鼎沸,沸反盈天,给宁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南黄古道以大小不一的黑色山石嵌地,想必先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铺成道路。路上的这些石头大小、长短不一,铺的亦不规整,透着粗犷、不羁、豪放,似有远大志向却不拘小节的汉子。

  古道两旁古树虽老却不朽,有一种历经风霜淡定的美。停下脚步,天空高远,秋山寂寂,落叶飞舞,聆听山风穿林而过的脚步声,用目光追逐落叶翩跹的舞姿。美景,宛如亲情,要共享!驴友们大呼小叫,回声荡漾。回味,咀嚼,涵泳其间。大家都在赞叹这里的美景,释放心理的压力,享受这山间的美景。

  早在元代,这里的美景就已受到文人墨客的热捧,当时的大学者曹文晦曾将此列为天台十景之一——南山秋色。乾隆皇帝曾特命钱维城绘制天台山十景图,御笔题词。

  为了看山顶的美景,不顾爬山的费力,拉着女儿的小手,与妻子一起唱起了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什么都不想看,山兔般往上窜,在近乎自虐中获得一丝快慰。窜到山顶看见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济公活佛的出生地“济公殿”。看着殿内济公那憨厚纯朴的笑容,仿佛见到了济公活佛那诙谐幽默的谈吐,让人忍俊不禁。

  在殿外,我们三口坐在廊檐石上一边吃小零食,一边等待后来的驴友们。等到大家到齐后开始下山,此时的天空竟下起细雨来。雨中的山更具风韵,薄雾飘在半山腰,青山犹如美丽的仙子围着白色纱巾在山间漫步,且时隐时现。

  经过了一段充满荆棘羊肠小道后,到达了另一座山,在拐角处出现了一路上最美的风景,两座大山的接口处出现另一条小路。站在路口向前望去:远处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不规则的梯田,这就是被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称之为“世外梯田”的万亩梯田。依山蜿蜒的梯田,一圈一圈,层层叠叠,或长或窄,聚在一起,构成大山一样的品质,长河一样的气势。有点“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的豁达和豪迈,那是一种生命激越的姿态。

  绿油油的庄稼在风中摇曳,似乎跳得着生活的舞曲;近处是古树迎风飘扬,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犹如歌唱美好的生活。站在高山之上,只见无边无际的净蓝,那云白如喷玉,这纯蓝纯白的,似乎一下撕裂了我的视网膜,美得叫人透不过气来。

  站在风口上,不免要考证一下这古道的历史。据天台县文史学者陆树栋考证:南黄古道源于北宋初,兴于南宋,盛于明清,是古时天台人到临海经商办事的主要通道,也是临海人走天台,然后过关岭、会墅岭去杭州的主要通道,主要运送以食盐、绿茶、布匹、丝绸、瓷器等交流极为频繁的大宗商品,可以说是贯穿于浙东纵向行走的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

  道两边时时出现路廊,路廊用石块砌成,顶部用多孔板盖上,再覆土,土堆已然长满草,可以想象这路廊已是近代所砌,但古时亦有,只是在不断维护,路廊非常简单,但因半个几乎和土相触,冬暖夏凉,遮风避雨。

  想当年在这绵绵密密的山岭之间,山民们赶着骡子,吆喝着一路前行。在路上是否会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有劫财的土匪吗?有咬人的野兽吗?有凄美的爱情吗?那一个个小路廊,有前来送行的多情村姑吗?是否“送郎送到一里亭,一里亭上说私情”。

  千年前的马帮,寂寞如影相随,是否也是如画的美景给了他们前行的力量?伴着夕阳,又回到古道的另一个起点。此时已人声稀少,空山寂寥,山上有几声羊叫,桥上行人,桥下流水汤汤,就有一种远意。那或红或黄的枫叶,在斜阳的照射下,在晚风中艳得步步生辉。

  当我思绪万千时,女儿的欢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后面的驴友们一晃走到此处,纷纷驻足,赞叹不已,掏出相机把美景一一抓住。

  “下山了……”驴头大声呼喊,一群旅游纷纷下山。但下山路险而高,一边是山坡,一边是万丈深渊。我们小心翼翼地小步前行。

  “啊!”一声,女儿一脚踏空,一个踉跄,眼见要翻下山去。跟在儿女身后的我,条件反射,扔开助力拐杖,一把拉住女儿的裤腰。后面的人看见这架势,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惊魂未定的女儿拉了上了。只见女儿已吓的泪流面满了,我和大伙一阵好生安慰才渐渐止住了女儿的哭声。

  一段惊险的小插曲过后,大家得知山路难行,都格外细心低头看路,同时,相互之间也不时提醒注意安全。到了陡峭处,身强力壮的站着路口,扎着马步,伸手接运妇女儿童,形成了一道互帮互助的道德风景线。

  心用在下山路上了,一路的风景就失去了。终于站在山脚下了,雨也停了。问女儿爬山的感觉,女儿高兴地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面对女儿的回答,我感觉女儿长大了许多。

  将要离开。回头昂望巍巍高山,我细细地观看,深深地沉醉!此刻,我们化成了田埂上的一株株草,山上的一丛丛竹,化身万千梯田中的某一级。

  那穿过云层的一缕阳光,便是我发自内心的一声赞叹。

  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