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的概念是什么

自主预习的概念是什么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自主预习的概念是什么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自主预习的概念,供你参考

  自主预习的概念

  人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指智力,通常所说的聪明与否,这种能力有一定的先天性,后天的环境与教养则会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另一方面是指会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自觉的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从后种意义讲,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它在操作上主要包括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复习等程序。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学生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重在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六主”,其主要内涵为:

  1 、“自主”的“主”是“主人”。由于“学生不想学,谁也教不会”,所以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要克服“厌学”心态,需要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动机)

  2 、“自主”的“主”是“主动”。由于学习是高涨激情的脑力劳动,所以学习应是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要克服“无奈”心态,需要学生变“受催促与监督的被动学习”为“能按自己意图有利的学习”。(态度)

  3 、“自主”的“主”是“主意”。由于学习需要有心劲,所以要求拿出个人成功学习的好办法。要克服“盲目”心态,需要学生变“学习心力衰竭(弱)”为“学习心力旺盛”。(品质)

  4 、“自主”的“主”是“主见”。由于学习不仅是模仿,所以学习的结果应该有所创意。要克服“复印”心态,需要学生变“唯书唯师的学习”为“爱书尊师有质疑的创见学习”。(能力)

  5 、自主”的“主”是“主持”。由于学习是主体内化的活动,所以学习的责任者是学生。要克服“听话”的心态,需要学生变“被摆布的学习”为“有抉择权的学习”。(权益)

  6 、“自主”的“主”是“主力”。由于学生的心智具有差异性,所以学习品位各有强项。要克服“平庸”心态,需要学生变“苦于全面开花的学习”为“学有志趣与强项的学习”。(个性)

  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主动性学习分为自动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三个层次。多数学习者只能处在自觉学习的层次上,甚至还有部分处在自动学习这一最低层次上。自主学习则是终身的活动,处于最高层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1 、通过内在动机培养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就会主动去学。

  2 、通过教师魅力培养兴趣, 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个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强调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更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进行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一课教学时,我发现初一的学生在家庭中依赖感很强、缺乏自立意识,但内心却有一份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老师给予肯定。应着学生的要求,在课前我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自我组织,对自己掌握的生活技能加以展现。当课堂上看到学生们汗流浃背的炒鸡蛋、拌沙拉、洗衣服…紧扣着主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各项活动一一展现出来时,我们不得不为之喝彩。虽然,有些还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已是随处可见的。

  3 、通过目标成功培养兴趣,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教师通过表扬、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从自己微小的进步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循环往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同样,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感悟青春》教学中,学生萌发了一个念头:我们知道了这么解决青春期困惑的常识,编一本关于解决青春烦恼和青春感悟的小集子,以次来呈现自己对青春期的初步理解。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任务。但是,我尊重学生的创意,在精心设计下我组织学生由小组合成了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广泛阅读,上网查询,寻找相关内容,并发动小组同学自我创作。我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讨论封面设计方案、专集栏目安排、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当一本本手工编制,还显稚嫩的专集出炉时,相信师生间已真正达到了互动、互惠。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学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优于教师的创造性、独特性等方面的长处。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学生能在讨论中发觉有问题并不一定完全需要依 赖 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解决,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猜你感兴趣:

1.什么是自主学习

2.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3.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

4.小学生预习方法

5.高效课堂预习的重要性

6.课前预习能力

29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