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0

时间: 刘惠25 分享

  整治好内部的中国,就开展一系列对外活动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0,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0试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说:“对于莫斯科而言,拉拢中国这样一个亚洲大国加盟,其东方战线便有了可靠的屏障;而在北京看来,只有依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才能有所保障,漫长的海岸线也可以受到保护,从而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材料表明中苏结盟是基于(  )

  A.对抗美国称霸的需要

  B.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C.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D.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解析:从材料可知中苏结盟是基于中苏两国自身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故选D。A、B表述不全面,只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C只是中国的外交指导方针,而不是中苏结盟的出发点。

  答案:D

  2.下列史实中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影响的是 (  )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达成

  C.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

  D.万隆会议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解析: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A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现,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应排除;《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达成是在1954年,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B、D晚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D。故选C。

  答案:C

  3.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解析:“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是指美国对华实施的外交孤立政策,而题干中说“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说明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失败,这是因为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正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正确;A“开始”说法与史实不符; C“冲破了”说法与史实不符,新中国建立时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即已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排除D。

  答案:B

  4.“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C.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解析:由材料中“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可以看出这是周恩来参加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阅读材料可以看出这是美国官员对当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政府的评价。

  答案:B

  5.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坚持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  )

  ①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为国际社会所倡导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一边倒”政策提出后,不利于发展对外关系 ④它可以为国内改革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一边倒”外交政策使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B

  6.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解析:由题干中的“容不得”表明了尼克松认为对中国的政策不应是孤立政策。

  答案:D

  7.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欧共体国家反对美国控制

  解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政策的发展。

  答案:B

  8.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中日之间的纠结点是历史问题,特别是战争问题。因为历史上日本侵华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答案:C

  9.新华网日内瓦2012年9月28日电 正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1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摩洛哥、沙特等国提交的名为“叙利亚人权状况”的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投了反对票。此举表明中国(  )

  A.坚决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B.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反对周边国家干涉叙利亚内政

  解析:中国针对叙利亚问题持反对态度,表明中国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不盲从。

  答案:C

  10.1972年8月,田中与尼克松在夏威夷会谈,想了解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想法。当得到尼克松“预祝成功”的明确表态后,大平外相说:“首先是夏威夷大功告成了!这等于拿到了去北京的单程机票。”这表明 (  )

  A.日本已经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日本的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大

  C.中日邦交关系已经基本实现正常化

  D.中国希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由材料中“大平外相说:‘首先是夏威夷大功告成了!这等于拿到了去北京的单程机票’”,可以看出日本外相看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这是日本对华政策变化的转机,即日本的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大。

  答案:B

  11.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睦邻友好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求同存异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括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A不符合图二;B两幅图都不能体现;D符合图一,不符合图二;两幅图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故选C。

  答案:C

  12.“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包括 (  )

  ①综合国力的提升 ②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而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故排除③。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解析:第(1)题从“20世纪50年代”入手,回忆所学知识可判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回忆基础知识回答“意义”。第(2)题回忆所学知识,从亚非各国人民的愿望、“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回答“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是指该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3)题第一问从材料中“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知中美双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第(4)题综合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主权平等。

  答案:(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

  (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

  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

  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精髓:主权平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引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引自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引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引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4)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解析:本题引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之间签署的三个公报和美国单方面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的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比较材料异同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回答第(1)题中的“意义”要注意从“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和“对地区、世界局势的影响”两方面去把握。回答第(2)(3)题时要注意分析三个公报的相同实质。解答第(4)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与台湾关系法》出台的背景、目的、内容、影响和中美三个公报的明显区别。

  答案:(1)发展: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意义: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

  (2)是一致的。

  (3)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基础原则。

  (4)《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0

整治好内部的中国,就开展一系列对外活动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0,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0试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说:对于莫斯科而言,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9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9

    中国赶走外敌,平息了内乱,然而国情依旧还是很乱,看看现代中国是如何建设政治及统一中国的。一起来一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8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8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地建立起来的,一起来一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8,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7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7

    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地抗争。一起来一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7,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6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6

    被侵略之后的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崛起反抗的?一起来一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6,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6试题

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