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5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如今工业发展很快,归功于史上曾有过的两次工业革命。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5,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5试题及参考答案

  两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马克思说:“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这里的“工具机”是指 (  )

  A.飞梭 B.纺织机器

  C.改良蒸汽机 D.汽船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即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它属于纺织机器。

  答案:B

  2.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窑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

  A.“光荣革命”之前 B.工业革命时期

  C.电气时代到来 D.经济“大恐慌”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煤”,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因而选B。工业革命在“光荣革命”之后,故A不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是石油,因而C不对。材料中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比较好的时候,因而D不对。

  答案:B

  3.“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答案:D

  4.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 (  )

  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

  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

  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50至70年代,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D

  5.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

  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

  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

  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

  解析:注意时间是19世纪后期,英国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大洲”,说明世界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反过来工业革命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D

  6.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指的就是社会发展与大众利益的关系。就1759年来说,主要是为了防止工人运动的兴起,提醒要注意提高工人阶级的待遇。

  答案:A

  7.《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厂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厂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材料中的描述应该出现在(  )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从科学与工厂的相互关系变化来看,科学的重要性增加了,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C

  8.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业及经济结构新特点的准确理解。B、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及产业结构新特点。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答案:A

  9.19世纪后期许多欧洲的观察家们担心,20世纪的世界秩序像过去所说的那样,将被俄国人的皮鞭和美国人的钱袋所统治。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B.反映了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观察家们担心西欧将走向没落

  D.观察家们预见到美苏会出现冷战对峙

  解析: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尤其以美国的经济发展最为明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

  答案:A

  10.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英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

  B.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

  C.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

  D.英国经济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工业增长率、出口、进口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由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此时英国国内工业发展缓慢的现实,综合分析选C。

  答案:C

  11.“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新兴行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本题选A。

  答案:A

  1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已经越来越明确。所谓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基础,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列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国际分工的特点不包括 (  )

  A.广大殖民地向英法等国大量输出原材料

  B.资本输出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

  C.英法等国向广大的殖民地输出廉价的工业品

  D.英法等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居于主导地位

  解析: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的特点,故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世纪中期开始,由地方商业信托机构向议会请求修筑道路的请愿大多得到批准,通过请愿后,这些信托机构就被议会授予修建道路的权利并根据议会的法令向过往的行人车辆收取通行税,并将这笔收入用于道路保养的支出。18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在整个领域系统地颁布了有关收费修建及保养的法令。……在利兹,收费公路的修建依靠12位商人,最初安特利收费公路的托管人出借了1250英镑,其中5位利兹商人总共提供了1050英镑。

  当然,这种道路管理的创新制度也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反对通行税的骚乱时有发生。但总体上收税道路的修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700~184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的折线图

  “如果不是依靠它们的道路来运载,工业革命将会被推迟到铁路时代”,英国史学家迪恩如是评价这一时期英国公路的作用。

  ——摘编自《1750~1830年英国交通

  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收费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英国收费公路运作模式。

  答案:(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原料、商品等运输量大增。原因:进行收费公路的修建与运营有利可图,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了公路的修建与运营,交通工具的进步及动力的革新等。

  (2)略(可正反两个方面评析,言之成理即可)

  14.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请据此为我国当前合理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两条有益的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迅速的运输工具”“导致一个……世界市场”,从四方面概括进步。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资本输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得出答案。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提炼概括。第(4)题第一问首先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科技进步、经济联系的积极影响,然后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消极影响。回答第二问注意“据此”的提示,从科技、经济联系、国际经济秩序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

  (2)资本输出成为资本扩张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

  (3)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4)积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联系与科技进步;消极: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

  建议:占据科学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努力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5

如今工业发展很快,归功于史上曾有过的两次工业革命。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5,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5试题及参考答案 两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马克思说:机器的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4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4

    世界各个国家是分布在各个板块上的,而各个板块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两大板块之间的国家是怎样开始交往的呢?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3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3

    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商业发展了,那么那时候的商业发展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3,仅供参考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2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2

    中国古代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是如何的呢?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2,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2试题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1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1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情,整个世界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1,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

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