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历史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高考历史的选择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50%的分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解决方法(选择题要拿高分)

  1.掌握历史史实(背) 2.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技巧

  3.精品题目,多练精评,提高训练效率(做)

  错题归因 (主要有四)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思维不全,错误连连

  三技巧不熟,跌跌撞撞 四心态不稳,前功尽弃

  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二:题型分析与技巧

  题型一: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解题技法】

  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

  (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

  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题型二: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

  1.“三看”:①看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表格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具体操作: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例: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 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D.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信息解读:

  ①中国近代化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沿海早于内地,说明对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吸收不平衡、不充分;

  ②中国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作出的反应加快(传播到中国时间变短,由沿海到内地的时间变短);

  ③交通通讯的近代化改变着近代中国城市生活,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例:下图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的比例。该图说明当时英国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 B.禁止粮食和原料出口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例:(2007·全国卷文综·21)图6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题型三:地图、图片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解题技巧】

  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题型四: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政治影响”、“本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法】

  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范围过大”“ 过于间接”等。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

  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例:(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题型五:比较型选择题

  【解题技巧】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异”

  2.明确比较对象: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例:(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题型六: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解题技巧】

  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

  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

  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例:(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题型七:历史概念型选择题

  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解题技巧:理解材料或课本上的历史概念进行判断

  例:(2010·大纲全国卷Ⅱ·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题型八:评价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题型九:组合型选择题

  特点:组合型选择题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

  纵观2010~2015年全国卷,此类选择题尚未出现。

  题型十:逆向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纵观2010~2015年全国卷,此类选择题尚未出现。

历史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的选择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50%的分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解决方法(选择题要拿高分) 1.掌握历史史实(背) 2.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技巧 3.精品题目,多练精评,提高训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历史必考选择题类型
    高考历史必考选择题类型

    高考历史的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的重点题型,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

  •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

    与非选择题相比,选择题比较简单。因此,做好选择题是在高考中考取高分的关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

  • 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
    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

    要想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前提在于全面吃透教材;关键在于细心审题,掌握切实可行的判断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精讲,

  •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

    回答历史论述题时,紧扣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至关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

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