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高考历史试题会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一

  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

  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

  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 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

  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

  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解析】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与《南京条

  约》无关,另外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

  【考点】(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

  【答案】(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2分)

  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2分)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3分)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二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

  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考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

  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但图中未涉及檀香山,与“20世纪初期”也不尽相符,故A项错误;图中带★处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分

  布一致,以此为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而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顺序不对,故C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时序不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

  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北

  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5·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

  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

  【答案】B

  5.(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考点】(2)五四运动;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

  【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

  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

  【答案】(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3分)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2分)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分)

  6.(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

  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考点】(3)“中体西用”思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解析】(3)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

  【答案】(3)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高考历史试题会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训练一 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

    中国历史悠久,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高考历史试题会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

  •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及答案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及答案

    中国上下五千年,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高考历史试题会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及答案,仅供大家

  •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汇总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那么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高考历史试题会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古代史高

  •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汇编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汇编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高考历史试题会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古代史高

1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