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

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提高资源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篇一

  《 如何面对利率市场化 》

  摘要: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门即将彻底打开,在面对这样一个对金融行业有巨大影响的变革,我们应该做好准备,保障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7月20日晚间发文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此中国向利率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也因此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商业银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下简单分析一下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后,我们将面临哪些变化,以及需要做足哪些准备和采取哪些措施。

  一、贷款利率放开后的变化

  其实,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着手进行利率改革,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往中国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由央行直接控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为确保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定的增长,关键的一步是提高金融机构的中介效率,这也是人行重新推进改革的重要原因。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放开了贷款利率的管制,离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只剩下最后的一步——放开存款利率。

  果发在在放开贷款利率后,我国的金融市场将产生巨大变化,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首当其冲。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朝商业化的改革迈向重要的一步,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利率市场化为银行提供了贷款的定价能力,并能更恰当的反映借款企业的风险程度,使得银行有动力开发新的贷款客户,尤其对中小民营企业具有更大的鼓励作用。

  利率改革之前,中小企业普遍被银行认为比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风险性更高。由于这个原因,中小企业在银行进行信用评估的时候,很难获得比较高的信用评级,因此也很难获得贷款,在有限制的贷款利率下,银行更加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风险较低的国有企业,获取更加稳定的回报,而不需要承担风险。改变这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改善信贷环境是对中国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中小企业比那些信用良好的国企更加有活力,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造经济增长。利率自由化后,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能够弥补银行对中小企业低信用带来的风险。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励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中国的存款到一些更具有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在此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将迫使银行花费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风险评估能力以及建设相关的信用信息系统,也需要伴随着监管机构更加严格的监管。监管机构需要做好更多监督和指引工作,协助银行提高风险评估水平,以确保他们在评估项目时做出适当的风险评估以及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可以灵活的对贷款进行定价,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因此给商业银行一个提高盈利能力的机会。同时,提高盈利水平也将提高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能力,使得银行更加容易筹集到新的资本。

  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这种开放将使得在信贷分配的过程中市场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使得经济的发展与利率的变化更加一致。能够协助中央银行使用间接的,市场化的手段控制经济活动,减少使用行政措施的必要性,避免政策发生扭曲,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高货币使用效率。

  二、国际经验的借鉴

  面对已经到来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即将到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在这里,我们先回顾一下北欧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在放开利率管制之前的芬兰、挪威、瑞典等国家,有一些情况跟中国很类似:控制维持利率的稳定、信贷规模进行配给、银行倾向于风险相对较低的贷款、银行之间的竞争是有限的。贷款利率的限制导致了一些非正规的市场的成长。金融系统由银行主导,货币市场发挥的作用很小。

  1978年到1991年期间,这些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放开他们的金融市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们放开了大部分的利率。最初,是进行数量控制(包括准备金和信贷规模)来限制信贷增长。但是很快他们也放开了这些限制。在放松管制之后,贷款迅速飙升,在四年内贷款占GDP的比重从40%迅速增长到60%,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芬兰和挪威。同时,明显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银行之间的竞争,以及经济的强劲增长。银行之间的价格战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大银行失去了他们的市场垄断地位。在挪威,十年之内,大型国有银行的贷款份额从40%降低到18%。在挪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份额从45%上涨到60%。在芬兰,由于更加专注于风险较高的企业贷款,小型储蓄银行的市场份额短时间内从16%上升到25%。

  没过多久,便爆发了全面的银行业危机。到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济层面受到压力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到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和芬兰进入一个最深和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银行贷款迅速萎缩到利率管制放开之前,刚刚发展几年的个人消费停滞,投资业迅速滑落。

  然而,就此将导致银行危机的原因归咎于放松金融管制是不对的。相反,银行业的危机反应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在经济上存在需求过剩,并且越来越大的程度依赖借入国外资金以及放松资本账户的限制。这种需求的过剩,推动了GDP的增长,也推动了房屋的需求和推涨了房屋的价格。

  三、做好准备,迎接全面的利率市场化

  中国于1996年正式开始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且采取的是渐进的步骤,但是过去几年,这方面的进展有所停滞。过快的市场化可能会导致金融行业不稳定和改革的逆转,过快或者过慢的改革都将对经济的发展有损害。通过学习国外过往的经验,并不是改革的本身导致问题的发生,监管的失败才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放开利率市场化最后的管制时,还是需要多向国际上的经验进行学习,做好相关的准备。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必将朝着利率市场化方向继续前进。为了避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冲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防范利率市场化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大的冲击。

  一、 监管机构   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说政府完全放手不管,而是需要通过间接手段,尤其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存款保险制度。截止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下一步,需要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一旦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了吸纳存款,追逐高风险贷款,会增加大量的坏账,对银行的正常经营将带来巨大的风险,最终可能发现银行倒闭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出台适合我们国家自身情况的存款保险制度,从法律上对市场参与者进行规范与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监管机构还需要对银行进行监督与监管。适当的监督与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有在因为利率市场化发生的银行业的危机,都可以追溯到监管不足或者规章法规没有跟上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放松利率管制将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激烈,当银行被允许进入风险太大的商业项目或者支撑过剩的经济需求时,这种竞争将变成破坏性的,而不是有建设性的。

  作为监管机构,需要明确在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自身的定位。因此监管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间接的对市场进项调控好管理,使得金融企业在一定的框架内合理的发展。在放松利率管制后,货币政策也需要警惕银行体系中过剩的需求。通常情况下,放松管制将导致信用的扩张,这与政府稳定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不一致的,需要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来遏制过剩的需求和信贷扩张导致的通胀压力。在经济放缓的时候,则可以提供一些信贷扩张的空间。因此货币政策的调节既需要保证控制风险,又需要保证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致。

  由于进行利率市场化,直接控制利率和信贷数量逐渐变成间接控制,因此国家需要储备更多间接控制的工具。

  二、 金融机构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应该增加金融创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利率管理制度、相关定价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提高经营水平。

  由于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因此银行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对利率的风险进行管理和规范,监测和预测利率变化的趋势,分析利率变化对自身风险的影响,及时提出风险预警和解决方案,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收入模式将有比较大的改变,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包括业务的创新、营销手段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给银行带来更加丰厚的收益,商业银行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并且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取得胜利。

  三、 企业单位

  由于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有自主权,这样将导致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放贷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风险与收益。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将衡量利率风险与未来收入,只要银行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就能在利息收入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在银行追逐高收益的过程中,银行的贷款将更多的向中小企业进行倾斜,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利率市场化之后,长期以来对中小企业的不公平现象将得到改善。由于市场化之后,国有大型企业的议价能力将越来越强大,在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中,中小企业不得不成为银行争夺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自身融资成本得到下降。

  总之,中国在迎接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为全面的利率市场化的到来提供完善的支持体系。

  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篇二

  《 利率市场化的思考 》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一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内涵、利率市场化的好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之后,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进程;建议;措施

  利率市场化,意为利率水平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按实际的金融交易状况和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但是,利率市场化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不矛盾,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影响利率水平。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是:

  第一,由市场供求双方自主选择决定利率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金融交易主体有权对资金交易的规模、期限、价格等条件进行选择,以此形成较合理的利率结构。

  第二,同业拆借利率将成为金融市场的基本参考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信息披露最充分、交易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利率,因此,它通常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的参考依据。

  第三,政府仍具有影响市场利率的权利。中央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能促使投资效率不断提高,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在经历了由低利率带来的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之后,经济增长进入平稳期,这个时期需要的不是再一轮的超量投资与超幅增长,而是需要与市场投资相匹配的正常投资。经济的继续发展需要注重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率,而低利率对此是有害的。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对促使投资结构合理和效率提高是有效的。利率市场化会使利率水平提高,资金使用者的成本上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会迫使资金使用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配合其他商品价格机制的作用,会把资金引导到更需要资金和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的产业和部门。因此,市场利率化具有较强的效率激励机制,在其它价格机制的配合下,可以使投资效率不断提高,投资结构趋于合理。

  由此可见,由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会促使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价格领域尤其是商品价格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竞争有序的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但处于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关键地位的资金价格一利率,却还未实现市场化,从而成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是: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ff-6月,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97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从1998年开始,对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再贴现利率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独立确定的制度;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全面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利率。

  1998年5月,中央银行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1999年逐渐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最高上浮可达到30%。2000年9月,进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对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其《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2年3月,人民银行进一步下放非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决定权。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在浙江、黑龙江、吉林、福建和内蒙古等8家县市级农村信用联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

  2004年lO月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这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由此看来,我国的利率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又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提出如下建议:

  1.积极地发展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的首要条件即为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原因如下:(1)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可以推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调整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使其与资金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波动情况相符,进而使其成为货币市场的主导利率指标。(2)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能够跟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促进利率市场化信号的形成,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3)伴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可逐步降低准备金率,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可参与的交易范围,推动中央银行货币市场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国债二级市场利率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体系。

  2.对管制利率体系进行合理化调整。就目前现状来说,利率合理化调整主要包括(1)进一步缩小优惠利率和差别利率的范围,实行真正的差别利率,即让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度来自行实行不同利率。这一调整不但可以使利率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还可以促使银行和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利率来调整经营策略,提高银行和企业对利率变动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从而为将来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提供过渡,打下基础。(2)根据市场状况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时上调和下调存贷款的利率水平。这样调整的结果既使利率水平趋于合理,也使管制利率更多的具有市场利率的特性。

  3.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和浮动幅度,直至最终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实行存贷款利率浮动,可省却频繁调整之劳,也可使存贷款利率趋于合理,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实行差别利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利率引导资金的功能。等银行和企业逐步提高了适应力和竞争力,各方面条件进一步成熟之后,就可以将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了。

  在长期的金融抑制之后,我国若实行利率市场化,从微观层面看,由于对净利息收入有较大依赖性及利率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银行业将面临较大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利率波动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好利率风险的防范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金融监管。要密切关注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对于正常的非利息收费、浮动利率贷款等应赋予商业银行创新的自主权;为丰富商业银行管理利率水平的手段提供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2)中央银行要发挥积极作用,进行宏观调控。为便于管理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利率风险,应减低利率调整的不确定性,使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幅度和调整方式更加透明和标准化利率市场化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完全退出利率管理,通常的做法是:中央银行调控基准利率,合理调控基准利率水平,基准利率再影响市场利率。要准确的预测利率变动,就需要充分了解中央银行的利率决策依据和决策程序,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有很大提高,但是仍需要增强中央银行本身对数据的分析性说明,缩短数据公布期间,扩大数据传播范围,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创造条件。

  (3)商业银行的防范措施。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利率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进行利率定价,根据利率变动及时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防止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可考虑建立相应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专门从事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及时把握宏观经济变动形式,准确预测利率;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专业、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才能进行实时利率风险计量、分析和管理。

  我国应在充分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基础上,逐步的实现利率市场化,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有关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推荐:

1.金融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2.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

3.浅谈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

4.中国利率市场化论文

5.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论文开题报告

6.浅谈利率市场化的论文

7.浅谈利率市场化论文

17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