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搏击技术的重要方法,是检验太极拳功架正确与否的主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

  很多人学习太极拳虽然懂得内劲,也知道劲的重要性,但是都不知道如何放劲。

  太极拳推手“放劲”是指将对方发放腾跳跌出,巧者腾空抛出丈余跌滚而不伤人。此种方法一半脸太极拳的人很难达到它的效果,那么有哪些练习方法可以提高太极拳推手的“放劲”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四种常见的练习方法。

  一、“放劲”的肢体运动

  譬如:站高架川字虚步,双掌相对向前举探与肩同宽高,平行原地前移为弓步,同时双掌往回拉收相对于胸两侧。再后坐平移还原虚步,双掌亦向前探推出还原。

  放劲的肢体动作有很多种,习拳者只有先掌握其肢体动作,才能够学会放劲。

  如此前弓时双掌往回拉,后坐时双掌前推,原地前后平行移动反复练习揣摸。两腿前后互蹬前后弓虚步移动、虚实变换足底的过渡用劲及周身对拔的松沉劲要求有三:1、放松;2、中正;3、平行移动,此三要素极为重要。

  二、“放劲”的神态运动

  两脚前后站立虚实分明,实脚跟趾抓蹬虚脚轻点于地,踝膝作八字外旋拧,裹臀收肛会阴前上撮,填腰含胸沉肩坠肘,笔者以为:“头顶破天足蹬穿地”这种顶是极松之顶,而蹬地是极沉之蹬。

  这里指的是周身肌肉放松沉劲于脚下,在全神贯注的一瞬间,松开关节,拉伸延长韧带的弹性即产生的一种整体性的劲——“放劲”。以上运动的脚蹬地贯劲于头手,常言脚下劲、整劲、内劲等。太极拳视为节节贯穿。

  神态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步骤,神态是内外结合的一个表现,因此,放劲对神态也有很大帮助。

  我们理解为周身松沉后,以脚蹬头顶的神态但不要露型,完整的使脚下抓、蹬、旋、拧踝膝腿领动上身的用劲方法,这种劲强大松柔灵活多变,在推手应招变招中得心应手。

  三、“放劲”的松沉运动

  松就是不用力,肢体关节的屈伸适中,舒张肌群和收缩肌群的适度拉伸压缩,放松方法需在平时的练习中渐悟,先有松然后才有下沉之劲。

  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逐达周身松沉,在推手运用中熟练的时而局部松、时而全身松、或腕、肘、胸、背、跨、膝、踝等等无处不有的放松。从而使对方推拉不动,扛不起的周身弹簧劲,实为松。

  四、沉粘化的合理运用

  松一分沉一分“放劲”大一分,一松到底沉劲于脚,以脚领劲周身,进行盘架推手运动,在松沉粘走“放劲”中完成推手,如果没有放松的基础,人体漂浮更无下沉于脚之劲,也就谈不上太极拳的“放劲”了。

  古人云:力发于根劲起于脚,实指沉劲于下,以下制上的“放劲”法则,但必须在松沉中下功夫,方可理解“放劲”。

  五、“放劲”的粘走借力运动

  在推手松沉轻灵的粘走中,破坏对方平衡,迫使其拔根浮起或引化其用力落空,借其失重之力的瞬间,顺其方向“放劲”产生彼背我顺的加速度的顺力、合力或轮轴力等,将对方抛出为合法。

  如果在推手中脱手顶丢时或随意主观用“放劲”不但无效,反而可能被对方借力抛出,因此推手必须熟练的运用沾粘连随,从人由己的技术。学会在粘走中的任何时候、任何方向借力顺势轻松的用“放劲”发放抛出对方。

  如用僵力喘大气拼命推对方而出,终身不可能沾上太极拳的边,努力学习引劲落空、引化顺发、在粘走借力发放,轻松的抛出对方而又不伤人,方为正确的传统太极拳“放劲”。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特有的一种技击训练方式,在不伤人的原则下,运用内劲的发放方能表现其特有技击风格。这些“放劲”训练方法望各位能从中受益。

  推手的三个阶段

  一、练功初期

  吴式太极拳推手练功初期,应当对方是炊事员.我方是就餐者。对方的职责是做饭,我方任务是吃饭.消化。如何做饭?

  如何消化?需要双方天天切磋,认真研究。

  推手练功初期.切不可双方都当炊事员。如果双方都当炊事员,争着抢着做饭,谁也不想吃饭,不想消化,双方势必非“顶”即“抗”,处处“双重”.此乃推手练功之大忌。

  二、推手练功中期

  推手练功中期,应当对方是司机.驾驶着公交车,我方是乘客。

  公交车行驶速度的快与慢.是司机的事,与我方没有关系。作为乘客坐在车上应稳稳当当,随车而行:不可坐在车上乱动,胡动。如果坐在车上乱动,妄动.一者违情悖理,大可不必:二者必然会导致被动与危险。

  三、推手练功后期

  推手练功后期,不论任何人都习惯于用力气,这可以叫做“陆军”。因为“陆军”战争方式经常是阵地战。但这不是吴式太极拳练功修炼的方向。

  吴式太极拳练功修持方向.应当是由”陆军”修炼成“海军”。”海军”取一个“水”字。吴式太极拳功夫.形体应当“如云似水”,极柔极软,遇阻则止,逢隙则入。

  吴式太极拳功夫,还须将”海军”修炼成“空军”。“空军”取一”空”字。”由重练成轻.由轻练成空”“全体透空”“妙体空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才是吴式太极拳功夫修炼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推手中内劲的运用

  一、人体经络走向与气血运行的关系

  人身的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则是任脉与督脉,太极拳大师陈小旺先生授课时也注重强调了任、督两脉在练功时的重要性。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前行于腹胸正中线,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齿龈交穴于督脉后分而上行至两目下方”。功能即总领一身之气,为“阴脉之海”,并由支脉自胞中向后贯嵴,与督脉相通。

  所以说,学习太极拳扥内劲,就需要我们对人体的经络有一定的了解。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背部正中线,上行头项正中,经头顶下行于额、鼻,止于上唇系带处的龈交穴,与任脉相会,并有支脉络肾贯心,还有支脉与足太阳经交会于目内龇,上行头顶,左右交叉入络脑”。

  丹田归经于任脉,是人体经络场的重要场源,气聚于气海后就会沿经络运行,丹田气足,人的精、气、神易外显。武术家们常提到诸如“气沉丹田、意守丹田”等等,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讲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二、身法整合与内劲形成

  “劲”与“力”在汉语解释中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如果单纯从力的角度来讲,力是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力量才能笃实。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把握好整体劲的运用。

  概括来说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全身高度协调的运动,包括精神、意念、呼吸,在瞬间爆发出来的能量,是人体精、气、神相凝聚的一种完整的力。

  陈鑫老前辈认为“太极拳内劲的实质和运行是以意行气,运于骨缝之内,再由骨缝内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的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内劲”。

  其实人体的内劲是很复杂的,它是多种力源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力是劲的基础,其来源于人体的中部,即丹田和腰肌。

  柔中有刚为弹劲,刚中有柔则为韧劲。所谓“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辩证地说明了弹劲和韧劲的特性及相对立的统一性。

  内劲具有“神以知来,智里藏往”的特点。隐于内而不显于外,随人之动而不断改变方向,不丢不顶,内动不令人知,内劲足,弹性的韧性就足,这是太极拳套路和推手相结合所产生的一和独特的劲。

  推手时如果单凭触觉灵敏,而缺乏一种浑厚轻灵的“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及“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的内劲,即使已做到一身备五弓,掌握了呼吸与蓄发的运用,仍然不可能将对方“引之即来,不得不来,放之而去,不得不去”的效用。

  三、内劲在运动中的发放

  太极拳有阴柔轻灵的一面,谓之和风细雨;亦有阳刚沉着的一面,谓之雷霆万钧。在推手进退中两者兼备互用,凡偏刚无柔的需防跌失,偏柔无刚的则难临强敌。

  一举动,轻柔重刚齐发,处处控制对方重心,使对手失去平衡。处处能越过对方防守点而轻灵逼近,使对方不知我手从何处来,达到“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的境界。

  推手中,虚实开合,螺旋缠绕,引、化、打结合,在散手对抗中,则可用踢、打、摔、拿等技法,这对运动员自身的整体综合实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手竞技,运用灵活的身法,控制对方重手脚齐到轻灵逼近对方防守点,抓住时机近身,发力与灵活的步法协调配合,在运动之中掌握自身平衡适时整劲发出,往往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平时推手练习时以缠丝劲的沾连粘随为灵魂,又要以刚柔兼备的“内劲”为统帅。

  同时,内劲又是灵活善变的,太极两仪的上下相合、刚柔虚实必须兼备。加上不断练习,功夫才可能上身,且渐臻精妙,在推手与实战技击中才有望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相关文章

1.放劲的介绍

2.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3.陈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介绍

4.太极拳之知己知彼求懂劲

5.太极拳开吸合呼

6.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

138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