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节节贯穿对气血的影响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核心之一是节节贯穿。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调节气血,预防癌症。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柔和缓慢,拉伸筋骨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节节贯穿对气血的影响。欢迎阅读!

  太极拳节节贯穿对气血的影响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太极拳的健身作用非常多,例如太极拳节节贯穿对气血具有调节作用,如何调节呢?

  打太极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即要周身节节贯穿,不得有丝毫的间断。节节贯穿,把人体的四肢和躯干视为三节,三节之中各节又可分为三节,节节再分,可以无限细化。

  运动时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节序而动。这是节节贯穿的基本含义。尽管在拳论中这是一个基本的要领,但实际上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做到。只能说,周身节节贯穿是我们努力和进步的方向。

  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为轴,运用腰部力量拉伸筋骨肉,四肢百骸,贯穿到每个经络。

  节节贯穿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练出内劲,也就是说要练到周身一气贯通的地步。有拳师说太极拳高阶的技击能轻松做到“打人只在呼吸之间”,这确实是可以达到的,只要能做到周身一家,一气贯通。

  倘能做到一气贯通,周身一家,在养生方面也必然有大收获。《皇帝内经》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话虽然比较笼统,但也道出了我们生病的实情。

  人生病,总是身体某个或某些部位出了问题,而当我们的身体内部气血畅通无阻,正如正常运营的高速路,体内的疾病要素没有机会拥堵繁殖,不是可以远离绝大多数疾病了吗?而通过练习太极拳使身体内部气血畅通无阻,这正是太极养生的一大特色。

  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可治疗疾病,并且还能破坏癌细胞滋生环境,预防癌症,恢复身体元气。

  说太极拳可以治病,其实也不外是这个原理,有些人非把其中的来龙去脉说得深邃玄奥,反而容易把我们弄得更糊涂,甚至弄“走火入魔”。节节贯通带来的技击和养生功效都说了,可如何做到周身节节贯穿呢?答案在于道法自然。

  太极拳的修炼跟大树的成长很值得类比。作为内家拳的太极拳,其功力及养生功效都是在自然的状态中成长出来的,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都不利于它的成长,因此单看表象,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变化,但成长还是在内部进行着,不曾停息,然后突然某一天,不经意间,我们发现它就像十年前栽的小松树,一下子长得高岸挺拔了。

  这个比喻的意义在于,我们专注于内部的练习不会无功而返,只是我们得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成长,暂时忘却我们渴望功力立马上身的欲望。

  或许我这样说你觉得太抽象,但当你认真练拳就会明白,我们身上有那么多的关节,那么多僵硬的身体部位,而节节贯穿的要求又如此高,如此多,以致于我们根本就没有精力分心。

  如脊柱骨盆-肩胯关节-肘膝关节-腕踝关节-指掌关节的先后启动但周期一致的运动,虽然理解起来并不难,但运动不是慢吞吞的数数,而是各个关节几乎难以察觉的相继运动,几乎就是同时性的,还必须注意整体的协调一致,这种微妙变化倘不能凝神一志,根本不可能把握住。

  这也是太极拳需要慢练的根本原因,因为稍微快了就难免忽略某些部位关节筋膜的贯通,所以初学者尤其需要细心慢练。节节贯穿的前提是节节分家。说练拳要把“肢体放长”,就是要把关节筋膜放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气在体内的产生和循环。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是疏松的土地利于渗水,而不是结实的。同理,太极拳追求的一气畅通,也需要放松;哪里不松,气必然在哪里受阻。气在哪里受阻,就说明哪里没有贯通。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进而明白,太极拳的节节贯通,其实也是个周身气血畅通的比喻。

  这个比喻还可以引申。我们在生活中充满失意,还不是因为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能节节贯通。许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贯通了,但其实只是我们的想当然。

  这启示我们,如果你还想你的人生尽可能地节节贯穿,那么你就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跟着时代一起浮躁,首先慢下来,慢慢清理掉自身的杂念和妄念,进而阶及豁然贯通的境界,到这时候,当我们经世致用的时候,才有助于我们出入无碍,游刃有余。

  但也许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节节贯通之后,见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除了我们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世界上再无更美好的事物。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节节贯穿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节贯穿”是长内劲的原理

  我给大家比喻一下,好比一个起吊的吊车,内劲是用骨髓和气血来节节贯穿收缩和伸长的,越升压,它的强度就越大。

  这个“压”来自意和丹田加压,意和丹田加压,使内劲通过节节贯穿,使整个身体外面起了变化,太极拳也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和推手内劲运行路线都是由意念统一,使内劲由二脚到腿到胯到腰,丹田到脊柱上至百会、这就是所谓虚领顶劲,二臂又上至指尖,所谓“一身备五弓”,我认为这就是节节贯穿原理在周身的体现。

  要想做好节节贯穿,练拳必须要从松入手练习。因为有松才能节节贯穿和节节收回的。所以我们大家首先我们要做到肩,肘,手的放松。

  大家在练拳时要注意自己的两肩要有关节摘开之意,切记不可耸肩,不管你练那家太极都是如此,耸肩就僵,僵了就不灵活。

  有摘开之意就是松,松中还要有下沉之意。沉也不要死沉,练拳时还要轻灵活泼。两肘放松就是要有下坠之感,这就是两肘的放松。

  两手的放松就比较复杂了,练拳时必须要做到舒指,吐掌,坐腕。何为舒指,吐掌,坐腕?就是要按一身背五弓速度要同时来完成的,就是所说的快慢相间。

  再说下肢,先说两腿部分,两腿组成部分之间的大关节有两胯,两膝,和两脚踝。练太极松两胯是很关健的。

  两胯怎么去松呢

  我看大家在这个问提上都很迷茫,因为各种书中也没有定义。下面就以我多年练拳体会给大家浅谈一下,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海涵。

  我的体会是要想松开两胯,先要把四五腰椎松开,这个所谓腰椎松开就是有松开之意。也就是说以四五腰椎为界线,要有两头抻的劲,往上就是轻灵之劲,往下就是松沉之劲,有了这种劲了就是腰也自然松开了,两胯也就松开了。

  在松的同时胯的前面还要有折叠感,如功夫高的折叠感就小,功夫差的就明显。(大家可以按照我所说的试一试,一试你就有所体会了。)松胯的目地,我看就是为了内气往下一直通过你的两个涌泉。

  如果不通那就是个支架了,就没有内在的东西了,特别是在太极推手中那就更不能应用了,所以我说松开两胯是很关健的。

  两胯和腰的活动是很频繁的,不管你是练拳,还是推手,左右转换,前进后退等等,都在两胯只要两胯松开了你的内气也就自然沉下去了。

  两膝和两脚的松不是很复杂,两膝自然微曲,随曲就伸就可以,两脚要分清虚实,在练拳时是用意识去做节节贯穿的,在推手和技击时比如你的某一点受到外力时,这时你的两脚的涌泉就地借大地的反弹,这就是所说的劲起与脚下,通过节节贯穿直送到受力点就行了。

  比如扬拳中的搂膝拗步往前迈步

  它的运动规律是先松腰,再松胯,再胯带大腿,大腿再带小腿,小腿再带脚往前迈的,因为这样的步法是能进能退的,如迈空了他可轻易地把脚收回,如脚落了地它能生根。往回收时也是腰收胯,胯收大腿,大腿再收小腿,小腿再收脚的。因为猫走路是从来没有落空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猫行步法。内劲也是节节贯穿发出去的。

  还拿杨氏拳的搂膝拗步发劲来说

  由于意的作用使内力瞬间由丹田迸发,往下由胯至大腿,再至小腿,再至脚下生根,节节贯穿,然后再返回;往上沿脊背上行,一路至头顶,一路由右肩沿右臂至右手,另一路由左肩沿左臂至左手。

  说时迟,那时快,同时虚灵顶劲,四掌心要有外突之意,和为四掌,就是两手掌捞宫和两脚掌的涌泉,通过两个涌泉借大地的反弹,才能真正的达到节节贯穿的目地,如不是这样练的话,我看那只是空架子而己了。

  这就是劲发与丹田通过4,5腰椎为界线往上自然到百会到手稍,往下到两个涌泉在通过两个涌泉所反上来的劲,直达到接触而点发放,我看这就是所为劲起与脚下的太极的整劲运动。

  也是大家所说的整劲或内劲之说,也就是瞬间由内到外发出混元之力,意要在自身体外。

  这可以说是开,合的时候就要发生动作转换,意念内收,节节回收至丹田,这也是刹那之事。如此周而复始,连绵不断。

  再比如陈式拳的斜行拗步节节贯穿

  它是以腰为轴旋腰转膀,先逆缠再顺缠最后再逆缠的往返动作,它的最后一缠就是节节贯穿的,下肢贯穿路线是由脚下到小腿到膝到大腿到胯到腰也是螺旋上升的,上肢也是通过旋腰转膀上升的缠丝方法节节贯穿到前掌的。

  但要把劲传到刀刃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拳的掌法是刀切掌的,另一手的劲要在勾手的指尖上,同时头要有虚领顶劲之意,脚下要有入地之意。

  这也就是陈拳劲起与脚下之说,我体会这就是陈拳的节节贯穿之劲,也是陈拳的节节贯穿的特点。

  再说就是肌肉的放松,何为肌肉放松

  前人也没有定意,所以答案难求,使初学者更是迷迷茫茫,无有定向。那么就以我多年体会再浅谈一下。肌肉是有松紧之说的,何为紧?

  有的拳友说了,我的肌肉都练死了。为何?我看就是在行拳中练法不当所致,你太用力了,应该“用意不用力”啊,长期这样练下去就会造成浑身疼痛,有的腰酸腿痛。

  还有很多拳友练的两个膝盖疼痛,这也是练法不当造成的,比如你练杨拳,特别是当你往前移重心时,前脚尖外摆的角度不要超过45度,你的膝盖一定要对着你的脚尖的方向上去的,你是这样做的吗?

  如果生拧生掰,最后弄得你两膝痛。更有的拳友还抱怨太极拳不好,我看你那是练拳不得法啊!那么何谓肌肉放松呢?

  有的拳友吃过脱骨扒鸡,那鸡肉,只要把鸡骨提起来一抖就脱落了。我看这就是肉松,骨紧,关节松,大家在练拳时肌肉也要有离骨之意,这样肌肉就放松了。

  又有的拳友说了,上肢还能做到,可下肢单腿支撑时我的肌肉也是紧的啊

  这不要怕,那是自然的。我们每个人起码有百十来斤,你一条腿支撑住这百十来斤,支撑腿的肌肉能不紧缩用劲吗?只要是你从思想上放松了,通过松沉劲的放松中心稳定就行了。

  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但也没说不让你用劲啊,所以说支撑自身的劲道还是要用的啊。希望大家认真揣摩,才能日久功深啊。谢谢大家。

看了“太极拳节节贯穿对气血的影响”文章的人还看了:

1.慢练太极拳的体会和收获

2.太极拳对经络系统功能的影响

3.太极拳的六松

4.太极拳健身运动的医疗保健作用

5.太极拳的整体劲分析

6.太极拳养生的意义

7.如何锻炼与培养太极拳内劲

9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