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关于小念头的简介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小念头是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它的动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就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小念头的简介。

小念头

以“小念头”作为咏春牌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说:“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这道理简单;因为小念头内包含了咏春拳的各种基本动作,二日后的千变万化的招式,无不靠此等动作组成;若练习者连这首基础拳都练不好,其日后技术之坏将不待言。

咏春拳《小念头》正解

我们修习咏春拳,首先是为了有能力制止身体受到侵袭的行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获得从身到心、从安全到万全的满足,安以常乐。咏春时代

咏春时代

导语:

修习咏春拳,只有完全掌握《小念头》的正念解,才能通畅晋级修习。

通常,传统老师傅对新入门子弟教授咏春拳开式时,都会讲一句:小念头不正,终生不正。然后,开始逐步检查确认子弟的心念领悟力和肢体能力,以确定对其授业的程度。所以,传统教法,百人中未及一人能修至中级,只能停留在《小念头》阶段;千人中未及一人能修完全套咏春拳。

咏春拳《小念头》正解:

1. 咏春拳是"武法" 而不是"兵法" 。兵,战争中的核心角色,是战争中用来攻击对手的"工具、用具" ; 战争不是单纯的打斗,它代表(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相互弑杀,以攻击(对方)手法为主。占戈为战。武,以自保为核心目标的技击、技术或方式,包括消、防、卫 等。

止戈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这是"攻击别人"与"保护自己" 的区别,也是咏春源于上古皇族宗室、用于自身自保而秘而不外传的核心原因。

2. 守得住,才能攻得破。中线理念:对敌时,取我方与对方的膻中穴、连成一条直线张建成师傅

张建成师傅

,我们叫中线。我们把双手摆在中线的高度位置,这样我方就可以以最快的距离上下左右,从而打到对方的重要器官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重要器官。

3. 形成实用搏斗观念:在搏斗训练时,我们不太注重"招式"的训练,因为情况紧急时一般人是不会记住(应对招式标准答案)的。我们一种会对学员进行"观念"训练,以此形成我们的第二本能:第一个观念:无阻碍进攻,这是理想的状况;如果对手防守的很好,我们就用第二个观念:黐(若即若离)住对方,同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意图、位置、方向等、找出漏洞攻击对方;如果对方攻击的力度很强,这样我方就让开身体,以四肢留住对方来式,这样我方就可以用第一个观念攻击对方;最后一个观念是如果对方退、我就跟上去。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掌握以上三个观念,修习成自身的技术反应,身强心正,日晋丰茂。

念头正、终身正。

我们修习的武术

武术,就是作为一位武人所使用的技术,它包涵了一位武人内在的心性、思想,及外在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的修为。而修武,则是在建立正确的观念、修习 "止"功开始的。

修习"止"功,有两个方向:

1. 对外,制止自己身体受到侵袭的行为。

止,是"制止侵袭"的"自保"技术。"自保"技术其实比"侵袭"技术强大非常多,因为达到"自保"必须研究万千种"侵袭"解除方略,才能拥有高度的自保能力。

2.对内,停止自己对外制造伤害的行为。

止,是修习"停止制造伤害"的自控能力。这是一项高度自保的自我修炼,拥有"不去制造问题出来给自己解决"的能力。天下本无事,才是真本事。

攻击与自保

中国武术文化,就是一套全面精湛的"自保"文化,而非"攻击"文化。因为攻击最终也是为了获得生存、生活、快活、快乐,而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

一旦攻击(打江山)成功了,就必须学习如何坐稳江山,保全江山,才得以安乐逍遥。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五大一统王朝、历代沉淀,无不如是。

止戈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这是"攻击别人"与"保护自己" 的区别,也是咏春拳源于上古皇族宗室、用于自身自保而秘而不外传的核心原因。因为"制止侵袭",是自保的基础。

我们修习的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获得从身到心、从安全到万全的满足,安以常乐。

名称意义

小念头,过去亦别称"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称流行。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但由叶师及现实所传者,多为"一摊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 而立身处世,若连小小 一点念头都不向正途发展,其人品格之差亦不难想象了!由此可知,"小念头"一辞意带相关;创此名称的人用心良苦,堪作今日咏春派门人在"武"与"德"方面作立身处世之铭。

一百零八点

在故叶问宗师以前,小念头全套相传下来有"一百零八点"手。有关此说,本人曾多年以来搜集资料,比对及印证,最后才发现个中秘密。原来,每一单式动作谓之一点。如某些双手一齐做同一动作的(如:交叉梗手.双枕手.双摊手....之类),名为"复合式,作两点计算。而某些单手动作,名为"单式",作一点计算。

单一个"复合式"或"单式"动作,并非由出手起至收拳止计算;而是指每一个不同用途的动作为一"式"。举例来说:由左"日字冲拳"打出至收拳回腋之间之动作,已经是三式计算;其次序如下---"日子冲拳"."由摊手变为圈手"."收拳"。由于这是一招"单式"动作,故作"三点"计算。又以开马后之最初一组动作为例:"交叉梗手"---"滚手变回交叉摊手"---"收手"。这是四个"复合式"的组合,故当作"八点"计算。

过去及现在

事实上,叶问宗师当年所学,与他日后在香港所传授下来的"小念头"拳套,已有增删。甚至叶问宗师在未来香港之前所教的小念头拳套,与现时在香港所练的,亦略有出入。我不能断言叶宗师最初所学的小念头拳套有否早经其师、其二师兄(吴仲素---叶宗师早期得技其功最伟)、其师叔(梁壁---叶宗师后期修炼全仗其功)等略加修改;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叶宗师初投师门时之小念头,与后来再跟其师叔梁壁时之小念头已有所变化。至于梁赞先生时代的小念头,据极可靠资料证实,是跟现目流行的小念头有小部分出入的。当时的小念头确实不折不扣有一百零八点手。但今不抵此数。

结构与重心

在小念头中,"一摊三伏"的一组动作,可算是整套拳的重心。这组动作应越练越慢,直至出手或回手达到"力不断而若止.形似静而实动"的缓慢程度,方会领略此中之妙。若练到这一程度,便会逐渐感觉呼吸变得缓慢而深沉, 血气运行渐速,血管扩展而全身发熨。如于和暖之气温中段练,不久即汗流浃背;如于寒冬之气温中锻炼,则遍体生烟,仿如全身沸腾。难怪以前的人言:"锻炼内功可练至全身出烟"者,其实真有此事,并非虚言!

且练小念头时虽感辛苦,但练后不久,即神经奕奕。小念头之功效,非锻炼者长期修炼之后,本身不易感受出来。除上述动作外,其他手法皆以不徐不疾的速度打出。这类动作,包括了中段的左右前后揿手,拦手,拂手,枕手,窒手等等,均统统包含在这首看似简短如柔软体操的拳套中。

练习要点

小念头有一特点--练习时自始至终不移一步。故此,练习小念头手法时,等于同时锻炼下盘功力;这就是初学者一开始即可练小念头,而无须像其他门派般先练好扎马才能学习初基拳套。咏春拳术重"借力巧打"。故练习咏春拳术必须注意以下的阶段:先懂"舍力",继续"卸力";精于卸力,方学"借力"。如只讲"以力取胜",遇弱敌可胜,遇强敌必败。唯舍力后方能专练"以计取胜"之法;如此,敌力强弱已属次要。精于卸力,敌人气力再大,亦难加于我身;这时便可反借对方力度以攻对方。

练习方式:

念头是咏春入门的第一套拳法。练习小念头必须将全身放松,包括双肩、手腕、手肘,挺胸收腹,肩膀下垂,两膝向内拑。初学时,整套拳法可以以较慢速度来练习,特别是「一摊三伏手」,应以最缓慢的速度去练习。待整套拳法熟习之后,便可将速度加快。注意上身不可摇晃不定,埋肘,出手取中线,不求快,只求姿势正确。须知日后学习寻桥、标指、黐手等,其手法皆由小念头变化而来,再配合了马步而成。初学者必须持之以恒,务求将基础打好。

小念头

1. 预备式

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3. 正身二字拑羊马

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双脚掌向左右分开(以45度先分开两脚尖,后分开两脚跟,脚掌贴著地面,不可离地),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后突出。

4. 下交叉耕手

依循上式,双拳变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

5. 上交叉摊手

依循上式,上臂不动,曲肘将两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

6. 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握拳,一起收回胸侧,两臂微用力向后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7.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左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8. 右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右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右掌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9.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天,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掌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指尖向天,掌心向右),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 (护手与胸口须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

10. 左三伏手

依循上式,放松左护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推出,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伏手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动作做三次。

11. 左横掌

依循上式,将胸前左护手横推向右与肩齐,再收回胸前

12.左正掌

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线向前推出,

13.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9-1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14. 正身左按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15. 正身右按掌

依循上式,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16. 正身后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腰后,掌背贴腰,双掌往后撑,掌心斜向地。

17. 正身前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双掌往前斜向下撑,掌心斜向地。

18. 正身双拦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

19. 左右分掌

依循上式,双掌向左右同时打横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后两臂与身体成一直线,双掌随即向内回收成双拦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20. 正身双抌手

依循上式,双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对,双手置於胸部中线位置。

21. 正身双窒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翻,掌背向天,翻掌时用肘底力将双手微向后收,手肘与胸部须保持一拳。

22. 正身双标指

依循上式,双掌向前标出直插喉部,掌心向地。

23. 正身双按掌

依循上式,双掌向下按,与腹部齐,掌心斜向地。

24. 正身双顶手

依循上式,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顶,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25. 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变拳随即收回胸侧。

26. 左横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横推向右与肩齐,掌心向右。

27. 左镰手

依循上式,左掌曲腕,掌指向地,手背向外,以弧形经胸前向左方扫去,停於左胸侧,掌指向左,掌心向右。

28. 左铲颈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撑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29.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26-29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30.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地,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将左掌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

31. 左耕手

依循上式,左掌以斜线往左下方下格成左耕手,手背向外,再将左掌由内而外向上转成摊手,掌心向天及取中线。

32. 左圈打

依循上式,左摊手手掌向内圈至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外,左掌继续向前撑打,高及喉部。

33.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30-3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完成后再重复 30-33 动作,先做左手后做右手,即先后练习。

34. 左膀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放松手腕,左肘向前上提以弧形抛出,掌心向外,抛出后,上臂与前臂微曲成60度,左手腕在中线位。

35.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肘向内回卷成摊手,掌心向天,放松手腕及取中线。

36. 左底掌

依循上式,左掌向外曲腕,掌心向外,掌指向地,再将左臂向前往上托出,高及喉部。

37.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34-37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38. 左脱手

依循上式,左掌往中线下方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下格时左掌以斜线向中线下方标出,同时将右拳变掌,掌心向天,轻贴於左肘上,再将右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时,左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后将左臂往后收,再将左掌轻贴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39. 右脱手

依循上式,将左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右前臂往下削,左掌下削至右手腕时,右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后将右臂往后收,再将右掌轻贴於左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停。

40. 左脱手

依循上式,将右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时,左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后将左臂往后收,再将左掌轻贴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1.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掌变拳依中线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右掌亦同时变拳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左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2. 右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右拳沿左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时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右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3.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左拳沿右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右拳亦同时回收於右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4. 立正收式

依循上式,将左拳收回胸侧,双脚靠合立正收式。

感谢云南咏春拳吧的ID为"冷幻翔"的朋友提供。

小念头对拆

古劳咏春拳伏虎手是一种取力点之技法,与太极拳之棚、捋、挤、按一样,在实作中灵变而用。下面仅介绍本门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对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门多以长桥长手而用,有摊、摄、闸、拖(扣)、勾、擒等法,发力进攻有撑劲和寸劲。实作对拆中,双方各守中线,把桥手尽量伸出,意、气、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双掌始终对着对方中线发撑、寸之劲。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缠对方来手,一旦得势,即以连环掌击之,此为以长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种高级的战术。以我之长劲紧追其中线,发撑、寸之力,可令对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无需回手伏制,只需穷追猛打便是,故使对方失重是目的、是战机,至于用掌、用指、用肘,可视情况而定。而对拆中的伏虎是确保撑、寸劲使对方失重的关键。其一,无论以何种打法而使其失重再击之,必须要有上、中、下三路的严密控制,不管是实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简单的挡格,而是通过伏虎对拆,在极近的距离内以皮肤意感阻缠,知其力点,顺势发起进攻,灵变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对方有失重感再击之或放之,或借我顺人背之机进击。一句话:非简单直出直入之伏击,应根据对方实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种取力点变化打法,能知其力点变化则是反攻最好的时机,功深者,只要能触对方的皮肤或衣物,则可知对方力点变化,而有感皆应。其四,经过伏虎对拆法,可以练就伏虎技法的劲力和桥、掌之内劲,使内实外松,全身内气连绵不断,能软能硬,无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种意感灵变技法,用力如太极之随机应变。其五,经过不懈的伏虎对拆,能使身步重心笃实,气顺而不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动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阻缠接手之"伏 "之劲,才能灵变而动。伏 之劲来自手桥手掌之笃实内劲和身步重心的笃实,这种功力可从伏虎直攻"实斗"对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练的妙法。伏虎长桥长手的直攻以功力为帅、技法为母,两者合一方能作用。

何祥耀先生所学的咏春拳师承于其祖师郭宝全(郭宝全与梁赞是同代异师兄弟),与笔者分属第四、第五代传人。何是我所遇到的功力最深的咏春拳高手,他的桥手劲力在圈缠作用下,做到压不动、拖不着,长桥手的寸、撑之劲足以管制住对方的来势而令对方失重受击。与他较技时,我只有防缠之势,却无变化之力,原因是他的功底太深了,他虽不能制我,但令我十分被动(我只是断续地拜师学习了五年时间,其余时间则迷于研究和教徒)。他对我说,师傅只教他小念头和长桥长手直攻对拆,自己八九年来不停对练,并四处寻高手较技几十次,从未输过。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己,有空便来找我研究拳术、医术,还送了他那一门咏春拳的拳谱给我。我认真研阅后发现,这本拳谱中的技法、理法、练法与本门十分相似,整本拳谱有二十余个散手动作、小念头对拆法及高级长桥黏手对拆法,主练直出直入之正面长桥手"抢攻"。这种以桥代掌的留制,微动于一出一入的千变万化之中,充分发挥"长能制短"作用,与本门各种长桥长手的直攻伏虎打法是一样的,不同的可能是古劳咏春拳擅走势和擅发左右横力。我问何祥耀先生:"身材高大或手掌宽大肉厚者多天生力大,而你的手掌如女子般光滑尖细,你现在的功力一定是后天所练。"他点头笑着说:"的确是通过黏桥对拆练出来的内劲,是用整整八九年拆练浸泡出来的。"故古劳咏春拳之伏虎对拆法是小念头拆法的延伸,是技与力的反复修炼而成,是从"留"至"送"的直接过渡,是由跟制发展到抢攻的演变,也是令敌失重、以快攻取力点的高级打法。所以本门小念头的对拆是此法的根基,其主练"来留去送"的手法,通过严密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来势,才能知其力点、方向变化,以伏虎攻势借力借势击(放)之。功深者以失重快打更为直截了当,举手可败敌(佛山咏春之长桥长手正面直出直入多用此法)。本门也有这种长桥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张以巧力而胜,视具体情况而用,做到保中用中、占据主动、避实击虚、借势攻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对拆时间较长,约三年后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始有大成。

20世纪80年代初,我随赵赴继师傅到广州陈兆全师叔处练拆小念头(当时我刚学完小念头拆法)。兆全师叔以右手搭上我右手掌背,即对我说:"你还没有黏随之内劲。"我心中不解,欲把手向后缩,左手速制其手桥中节,不料兆全叔摄手变闸手,微转身以闸手斜向后下方一压,左手轻拍我左肩。我只觉重心忽失,身体前冲,他又乍变摄手,把我拉回原地,其动作之快,我只感到他的摄掌如磁石一样控制着我,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兆全叔对我说:"伏虎之手在于意劲,粘着你的手如控制着你的心,使你不战自寒。完全是你自己撞击过来的力,我只顺势微发力,你就跌了。若我真发力,你一定跌得更重!"可见兆全师叔通过二十余年对拆,技力已达炉火纯青!兆全师叔要我练功时循序渐进,万万不能急,先专心习练小念头拆法,思想要投入,从中体会意控能力,功到自然成。从此,我静心苦练,终悟得伏虎灵变的心法。

笔者认为,小念头拆法之来留去送,是咏春拳习者必经之路,且适应个矮体弱的人运用。当小念头之劲力、技法有实作能力后,则应转入本门"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的对拆法,即长桥长手的顾打合一之法(小念头来留去送是间接打法,也是中桥短手打法)。两者功成后,才可进入直接进攻的长桥长手失重伏虎打法(高接低攀打法)。故小念头对拆与伏虎直攻是习练对拆的必经之路,望习者领悟。

伏虎手可用于掌、桥、膀、肘等法上。手掌伏虎直出直入进攻的正面打法,必须要具备浑圆的内劲和外抗能力。实战中,即使是有伏虎手严密管制和以长取中的舍远求近打法,亦难免百密一疏,且不一定很快适应对方的路数,故应在伏虎对拆中加入它法而练,以适应各种打法。

50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