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年终高二语文考试试卷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验粗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年终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希望对你有帮助。

  年终高二语文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表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对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

  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

  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仁”的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一整套礼乐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的形式化,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C.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其实“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的。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本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而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昌邑哀王(刘)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刘)贺嗣。后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国除,为山阳郡。

  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敞于是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曰:“……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臣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其明年春,乃下诏曰:“骨肉之亲,析而不殊④。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侍中卫尉金安上上书言:“贺,天之所弃,陛下至仁,复封为列侯。贺嚚⑤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奏可。贺就国豫章。

  数年,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后薨。

  豫章太守寥奏言:“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 国 死 复 上 弟 奉亲 奉 亲 复 死 是 天 绝 之 也 陛 下 圣 仁 于 贺 甚 厚 宜 以 礼 绝 贺 以 奉 天 意 愿 下 有 司 议 。”议皆以为不宜为立嗣,国除。

  元帝即位,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今见为侯。(选自《汉书•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有改动。)

  注:毋下所赐书:令受书人保密,不要向下传达。废亡:被废黜。痿:身体筋肉痿缩、偏枯之病。④析而不殊:析,分开;殊:断绝。⑤嚚(yín):愚蠢而顽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B.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C.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D.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诏:汉天子的正号叫皇帝,臣民称之为陛下,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

  B.交通:即“交往相通”之意。文中是指海昏侯刘贺与卒史孙万世互相勾结。

  C.有司:“有”,有……的权利;“司”,管理之意。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D.朝聘:文中既指是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也指朝廷的聘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刘贺曾经接受皇帝的印玺。大将军霍光以“行淫乱”之罪,废除了刘贺,把他放回昌邑故地。

  B.刘贺被看作“天之所弃”者。他因“嚚顽”而先后受到地方官山阳太守和扬州刺史严密监视。

  C.刘贺曾因言语之失,“有司案验”请求逮捕他。但孝宣帝对刘贺仅仅做了“削户三千”的处罚。

  D.孝宣帝先是封刘贺为海昏侯,其后又结束其爵封。汉元帝即位后,册封了刘贺的儿子为海昏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5分)

  (2)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④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⑤,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朝廷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西方吐蕃虎视眈眈。②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③北极:即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④西山寇盗:指吐蕃。⑤这句是说刘禅宠爱宦官,最终导致朝政混乱。

  8.与《蜀相》相比,诗人对诸葛亮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作开篇以乐景写哀情。联系全诗,概括诗人“伤心”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庄子•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 ,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千古传诵。

  (3) 陆游在《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方式,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的诗句是:“ , 。 ”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最后一幅画

  吴鲁言

  金秋十月,红灯高挂。政府对吴家大院的翻修工程已全面结束。

  吴家大院是本市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建设群,最主要的是吴家历史渊源深厚,祖上曾官至宋朝宰相;以后还出过几位状元、举人;近代史上又有海外经商致富的子孙捐资报效国内抗日革命的义举;当代又出了个举国闻名的画家吴恩。

  整修一新的吴家大院将被作为一个名胜古迹和景点对外开放,下月8日将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到时,九十高龄的吴恩大师将亲临现场。吴大师出生在这个大院,当年也是在此结婚拜堂,只是他老人家已有整整60年没有回老家了,他的一些至亲散居在祖国各地及海外,都极少回来。这次,不光吴恩大师要回来,他的一些嫡系亲属也将回老家看看。

  一切就绪,在一个小问题上被卡住了:就是吴大师来的当天,领导说要找个小孩搀扶吴大师。是啊,毕竟九十岁的老人了,那是应该的。为把这件事做得完美,建议实在太多。有人说找一对天真可爱的幼儿;有人说不用一对,找一个便可;有人说不用找幼儿找小学生吧;又有人说不找女孩找个活泼阳光男孩;还有人说吴大师是男的,当然要找个小女孩。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着拿不定主意之时,上级领导发话了,说要找一个学国画的孩子,而且要学得像模像样的,最好在省内甚至全国得过奖的少年儿童。另加一条,那孩子得会察言观色。听说吴大师自十年前夫人过世后就封笔了,估计平时较为忧郁,如能让吴大师高兴,说不定还能为老家留下一点墨宝,那真的功德无量啊。

  第二天,大家纷头给教育部门、少年宫、培训中心打电话。了解下来,得过奖的学生倒有几个,据说都相貌普通,年龄不是偏大就是偏小,特灵活且能察言观色的好象没有。下午,正在大家头疼之际,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谢德芬来电话了,她毛遂自荐,说家有小女名叫陈亦饰,才八岁,小学二年级,学国画三年了,虽说没得过大奖,但在本市内有过几次小奖。而且小女孩长得活泼可爱,口齿伶俐,这也是谢主任自荐女儿的理由。有认识谢家女儿的同志都说这小姑娘是“未来之星”。有一次市教育局搞绘画比赛没她的名次,小小年纪竟敢请求局长大人再增加她一个。看来,真的有大魄力!

  大家罗列了一堆名字,前后比较,左右思索,最后就确定谢主任的小女陈亦饰。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年终高二语文考试试卷

245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