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初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初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初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怎样的呢?大自然的奥秘是怎样的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概括总结的能力。

  2.分析比较不同昆虫发育过程,形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的作用。

  2.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三、教学难点

  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有关家蚕、蝗虫生殖发育的视频、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PPT展示:脑筋急转弯──毛毛虫过河。展示答案──变成蝴蝶后飞过去!
【提问】这个表述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却揭示了蝴蝶的一个生命现象。毛毛虫是直接变成了蝴蝶吗?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具有这种现象?是所有的昆虫发育都经过这些阶段吗?这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
学生思考问题,利用生活经验只要能答出从毛毛虫到蝴蝶还有一个茧的过程就可以,以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置情景,旨在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命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请饲养过家蚕的同学简单介绍饲养过程。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观察与思考1中的排序。
依次出示PPT,根据图片提出相应问题,例如:1.幼虫的身体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幼虫期出现的一些淡黄色片状物是什么?2.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等等,根据学生回答讲述有关蜕皮、各时期发育时间等一些发育过程中的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课本观察与思考2及讨论。将讨论题2放在最后讨论回答,同时视频播放花椒凤蝶的发育过程,PPT出示苍蝇和蚊子的发育过程,简单介绍。
【提问】为什么低洼多水的环境中蚊子比较多?
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也不同,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请同学介绍我国的养蚕历史和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
仔细倾听同学的介绍,认真完成课本练习。
根据PPT展示的图片思考问题,并通过回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了解家蚕在发育时脱去的壳是它的外骨骼,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小组自主讨论交流,通过比较家蚕三个时期的特征,领悟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使其能适应多种环境,是它们能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希望经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知识。
设置有关蚊子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领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通过介绍我国的养蚕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自然界中有那么多昆虫,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和家蚕的发育过程一样呢?我们来看看蝗虫这种常见昆虫的发育过程。
PPT出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
【提问】1.为什么图中把蝗虫的幼虫称为若虫?2.仔细观察,幼虫和成虫区别在哪里?3.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根据学生回答讲授若虫与成虫的区别,为什么还可以叫做跳蝻。
【提问】哪些昆虫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相似?视频播放蝉的发育过程。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了解若虫、跳蝻等一些生物学名词,理解蝗虫的发育过程,并能举例说出一些发育过程类似的昆虫。
观看视频,再一次熟悉发育过程。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事实中抽提出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小组讨论: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发育的异同点,完成PPT表格。通过比较两种生殖发育的不同点,明确两种变态发育的概念和不同。 通过比较不同的发育过程,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呈现两种发育过程,便于学生比较。
技能训练 讨论课本的“技能训练”,【提问】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方面考虑。 分析讨论,回答交流 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写出知识结构。 整理知识 学会归纳总结。
作业 搜集昆虫和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制作小报,班级交流。 课后实践 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反思

  1.变教材为故事,以故事说科学

  将教材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展现出来,将科学知识溶入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配以视频剪辑,进一步调节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宽松、愉快而和谐,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特点。课堂表现了对学生足够的关注,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将感情教育渗入到课堂,彰显人文关怀

  通过对花椒凤蝶的幼虫“从出生变失去了妈妈,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勇敢独立面对”的感悟,不仅使学生领悟到花椒凤蝶的幼虫这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值得学习,同时也联想到人类从一出生便有妈妈的百般呵护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由此激起对母爱的深思。在这里,不仅使学生感受了情感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的关怀和对生命深层的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既是勇敢面对生活完成肩负的使命!

  3.开放的 教材使用理念

  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必须对其绝对服从它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必须持有一颗“崇敬”之心,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这种教材观割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限制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空间,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有鉴于此,我在深刻理解和领会《 生物课程标准》 的要求基础上,转变观念,树立更加开放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材料式”教材观,将教材看作是学生学习的“资料”,是教师加工和创造的“材料”,是实施学科教学的工具,是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载体,对教材可根据学生情况颠倒呈现顺序、增删等,应变教师“教教材”为“用教材”。将教材内容更以兴趣盎然的电影故事的方式呈现,正是这种教材理念的体现。
猜你感兴趣:

1.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2.初二下册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测试试题

3.初中书法教学设计

4.初中散文教学设计

5.初中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327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