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视电影 > 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篇一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 》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项目驱动教学法(PBL)的英文全称是Project-basedLearning,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这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打破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理念,将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将多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得到极大提升。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项目任务”的诱发,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不再单纯是听讲和记笔记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判断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2.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是一门综合了多门类的知识和能力的专业。项目驱动教学由于其“项目任务”的完整性,可以使学生在多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得到综合性的实践锻炼。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由于项目任务一般是由小组承担,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讨论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际上传媒行业本身就是个需要多工种互相配合的行业领域,单打独斗在当下的广播电视编导岗位是行不通的。因此,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关键。下面本文“电视栏目策划”课程为例来讲述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项目任务的设置

  根据“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课程内容,分类讲述不同电视栏目的特点是其课程脉络。因此项目任务设定应为不同类型电视栏目的策划。具体项目为:①电视新闻资讯栏目策划;②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策划;③电视科教栏目策划;④电视生活服务栏目策划;⑤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⑥电视真人秀栏目策划;⑦电视益智栏目策划;⑧电视谈话栏目策划,共八个项目。根据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限定每组人数的最低数和最高数,保证项目任务分配的均匀。分组后的学生通过沟通协商和兴趣爱好,选定各自小组的项目任务,并由组长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任务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项目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点,各个小组需要提交本小组的策划书,策划书内容应当完整且具有可行性,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栏目主旨、栏目定位、栏目频道和时段、栏目形式和环节、栏目特色和优势、栏目宣传推广策略、栏目预计收益、栏目样片等。同时在课堂上,以演示文稿形式向其他同学进行说明介绍策划案,并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质疑和询问。

  2.项目任务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学中总结和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绝佳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展示项目成果时,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的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讨论项目的优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出于对学习成果的评判和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可以制定一个对学生项目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打分。对于“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来说,具体标准如下表:项目内容创意策划完整度策划可行性展示效果分值比例30%30%20%20%根据学生提交和展示的策划案,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打分,并对每项的得分进行即时分析和说明,令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本组项目任务和其他组项目任务的优缺点,可以对项目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实践经验的补充。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容易出现参与程度不一致

  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张将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后,由学生自主分配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可能致使部分学生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充分参与到项目任务的完成中。一方面,部分学生因长期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法下,对学习任务有先天的抵触情绪,对参加项目任务不热情不积极,出现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情况。另一方面,小组任务分配有主有次,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程度必定会有差异,那么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所学所得也可能出现不均衡。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尽量保证项目任务的均衡性,对学生的项目分工和完成进度需要时刻关注,时常督促。要求各项目小组组长积极负责,认真分工,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部分学生在项目中参与度低的状况。

  2.课程进度和课堂状态不易把握

  项目驱动教学法打通了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教师教学角度讲,对课程进度的把握和课堂状态的控制都有很大的难度。譬如,“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策划流程”一章在课程进度的中后阶段。但由于项目任务布置在学期伊始,所以就需要打破原定教学计划。在课堂项目成果展示时,也容易出现了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学生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再比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候可能会出现偏离专业内容之外的无价值争论。因此在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同时应更加合理、精密的安排教学进度。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和课堂讨论,教师既要让其充分自由发挥,自由讨论,又要予以指引和规范。

  四、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即检验了理论知识,又完成了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同时充分发挥了其创造能力,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篇二

  《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对策 》

  一、引言

  新媒体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媒介体系,是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之后衍生和发展的由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的媒体形态。事实上,新媒体对以电视媒体为首的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媒体固有的传播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积累的品牌优势。因此,本文认为,广播电视媒体只有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逆流而上,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一)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1)接收方式多元化。现如今,各大门户网站都开设了自己的新闻专栏、微信微博平台、手机APP等,这大大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让信息获取变得空前容易。除此之外,网络视频也能实现用户们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新闻动态和收看新闻重播的意愿。如今,网络视频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清晰流畅的播放质量拉拢了部分电视媒体的忠实受众。

  手机4G、3G网络的普及发展也实现了新闻节目视频随时随地地收看。新媒体的多元化接收方式减小了传统媒体被时间、地域所束缚的局限性,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发展史上的空白页。(2)传受互动便捷化。以微博、微信为首的新媒体产品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群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是其最重要的受众。微博作为一个积聚强大信息的平台拥有着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写状态、锁定地理位置这样的方式第一时间来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更可以图文并茂地来进行传播,说不定一条微博就成了新闻头条。网络论坛、微话题讨论等互动方式也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网友们的一些评论、心声也会经常作为有效素材运用于报纸、广播、电视之中。如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千里共良宵》为代表的广播节目就采取了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以及发送短信的方式与听众进行直播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性。(3)线索来源丰富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一位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者成为“自媒体人”。

  他们所生产和传播的大量信息,都为传统媒体如电视等提供了新闻线索来源。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在报道新闻时插入个人的微博截图,在丰富了信息线索来源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体察民情、关注民声。而在一些地方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也经常会在节目结尾时提醒观众们对栏目的官方微博进行私信或留言,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

  (二)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1)把关人缺位,传者素质不高。新兴媒介的参与者是面向所有人的,每个人不仅可以“现场直播”,还可以随时更改和删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论告诉我们,传播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新媒体的这种随意性将媒体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认可度大大降低。这种非专业人员的微传播离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还有一定距离。(2)信息质量下降,重复性信息增多。

  除了由于“把关人”缺位造成的虚假新闻泛滥外,重复性新闻信息也前所未有地增加,这种现象在新媒体领域表现得也尤其典型。以微博为例,关注的人越多,那么博主可能看到的信息越多,但同时会发现重复信息也越多。因为同样的一个新闻热点,可能有很多人在关注和转发,那么关注的粉丝越多,这种新闻信息的重复性无疑越明显。(3)娱乐化倾向助长了现代人的浮躁心态。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得到了尽可能的放大,但是,新闻的严肃性并没有随之被放大,而是淹没在娱乐化的浪潮之中。

  在此背景下,新媒体往往以迎合消费时代大众的娱乐心理需求为己任,并在最大程度上对这种消费娱乐心理给予满足。新媒体助长现代人的浮躁心态。首先,因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碎片化所导致的“连续性缺失”。前一秒,受众还在为交通事故离世的某人而悲伤,下一秒,他们便可能因为两位明星的结合而开怀。其次,新媒体使得新闻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源于受众身处信息中心,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者流于表面”。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受众很容易将事件的一部分当作事情的全部,结果成了盲人摸象。而一旦受众沉迷其中,便会出现娱乐化的心理倾向。

  三、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

  (一)新旧融合,打破常规性

  以往的电视媒体都是需要依靠团队甚至是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只是单薄的媒体人的智慧结晶。而现在,光靠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只能是办自己的节目,而不是办观众爱看的节目。要想让电视新闻变得让观众们喜闻乐见,必须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要让受众朋友们主动参与进来。于是,就有了电视台推出的自家新闻网站、APP客户端、微信平台等等。目前国家台、省台、地方台各个层次的新闻节目都有着顺应时代变革而做出调整的策略。不少节目专门设置了相关板块甚至直接开播了全新的相关栏目,很好地带动了观众们的互动性与参与度,极大地提高了观众们收看电视新闻的热情。

  前面说过新媒体时代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是利弊共存的。单单从新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和传播理念来说,借鉴得当会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电视媒体应充分把握和利用新媒体,突破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方式,增强互动、评论、分享等功能,电视新闻节目也将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新媒体的融入虽然为受众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自由的交流空间,但也为节目的正常播出和日常监管带来了一定考验。所以,这个融合度一定要把关好,既要做到打破常规,却又在正常的范围控制之内。

  (二)创新形式,稳固受众群

  在这个无论人事都需要创新的年代,唯有拿出创造性的东西、转变惯性思维才能进步发展。新媒体给电视新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时刻存在的,而创新则是电视新闻节目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上到央视《新闻联播》,下到地方卫视的新闻节目,都想方设法地去创新节目形式,以在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受众来保持“新闻立台”的宗旨。现在,越来越多的“说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收视率创下新高,如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等。此类节目在策划之时,都会让观众主动参与到新闻话题的讨论当中来,并且会将观众们的看法滚动播出在电视下方。

  所以,“说新闻”节目在以主持播报方式改革为主的前提下,在信息采集、内容选择、编排制作和节目播放的各个环节也在鼓励创新,也在嫁接新媒体。虽说此类节目不像《新闻联播》那样严谨,以说话聊天式地形式展开,甚至还有些调侃性、幽默性的话语,有些还配有道具助兴说辞,但在这其中依然要始终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传播性、观赏性相统一。总体说来,新闻的创新改革始终不能脱离百姓。那么,在年轻群体分流至新媒体的情况下,生活服务类的新闻节目应该多加增设,以满足较低文化水平的受众及老龄受众的需求。

  (三)树立品牌,吸引受众群

  广播电视要想吸引受众,挽回被分流出去的受众群,需要品牌效应的影响。不管时代怎样变化,越是沉淀的东西越是精华,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一样。一个好的品牌效应始终能带动一批人为之疯狂,只要品牌在,就不怕没有受众群。打造具有品牌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依靠电视媒体的权威性,还需要从主持人的知名度等诸多方面全盘考虑。首先,广播电视编导必须找准定位,了解受众所需,明确受众的兴趣点所在。例如,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节目反馈等途径来了解哪些是受众关心的、关注的,而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进行节目策划。

  其次,找准符合节目特色、有影响力的主持人。播报新闻,作为党的喉舌,不可一意孤行,而应该在满足受众满意度的前提下,拿捏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既能代表党来说话,又能站在群众的立场说事。一个好的主持人也是带动节目收视率和培养观众忠诚度的关键要素。最后,以广播电视编导为主体的电视节目制作队伍,必须充分发乎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尽可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从整体上来把握整个节目的制作,从而打造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品牌节目,吸引更多的受众。

  四、结语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而言,新媒体背景下,首先要从自我观念上进行更新,然后借助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等因素,创新电视节目的形式,提供更多优质的节目产品,实现电视台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

有关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推荐: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5.电视新闻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6.浅谈新闻传播本科论文

172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