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很多异同之处,但已被现代人称作太极气功。那么太极拳和气功有什么异同之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欢迎阅读!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气功一直带有神秘面纱,引来不少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

  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当今人们练习太极气功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修身养性,达到忘我的境界。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太极气功有中医养生原理,人们练习太极气功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及时补充身体能量。

  气功与太极拳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

  太极拳的气功元素

  太极拳与气功同属传统民族体育的范畴,但气功的起源远早于太极拳,故气功中的许多“因素”,如调身、调息、调心(合称“三调”)的理论与方法,“三调”合一的要求与操作等。

  被各派太极拳创始者及其传人所借鉴,在以养生保健为主要作用的“静练”中,气功“元素”也就格外突出。

  在“三调”内容方面,气功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指导,强调三者缺一不可。

  气功的调息古人认为“吸新吐故以炼脏”的作用,其形态有风、气、喘、息四种,方式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可分为顺、逆两种)和混合呼吸三种。

  根据它们的特征与意义,练功时提倡“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的息相,并以深、长、细、匀、轻的腹式呼吸(尤其是逆腹式呼吸)为追求目标。

  这在太极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练功有素者的呼吸方法,与上述要求与目标多是一致的。气功调心的方法和操作手段有多种多样,但总以放松入静为基本要求和“入门”路径。

  这些特点体现在太极拳中,就是用意、练意与用意不用力的要求,练拳前的心平气和、思想集中,练拳中的心静体松、以意导气等的练拳注意事项等。

  太极气功与太极拳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不少冠以“太极”的气功功法,如太极内功、太极动功、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太极运气功(法)、太极气功十八式、太极气功十三桩仔细分析这些功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太极拳的某一架式为基础编排而成。如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以杨式太极拳中架为基础,并以绵绵不断的抽丝劲为主要特点。此类功法的操作、作用与太极拳非常相似,习练者也都需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否则难以把握其要领。

  二是“移植”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并将其“配上”特定的气功调息、调心方法。如太极气功十八式中的起始调息、马步云手、定步倒卷肱、按掌平气等。

  太极气功十三式中的起式、十字手等,基本上是从太极拳中“复制”而来。此类功法的运动量一般较小,比较适合年老体弱者学练。

  三是参照太极拳的某些特点,设计气功三调的操作,或以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设计气功的调息操作,再配以相应的调息与调心操作。多数“太极”类功法均属这种类型。

  此类功法的数量难以确切统计,作用也难以评说;动作往往比较简单,其中不少还有明显“拼凑”的痕迹,一般只在较小的范围内、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流行,可谓“各领风骚二三年”。

  步形有弓、马、虚、仆、叉、歇、丁和独立步等等。要正确掌握步形,每种步形都应站粧习练。其步法有进步、退步、跟步、撤步、摆步、碾步、扣步与开步等等。

  太极拳入门的步法完全是以旋腰展胯来带动的。要求迈步如猫行,其过程是腰带胯,胯带大腿,大腿带小腿,小腿带脚,轻提起,再向前轻放脚,重心从后脚逐步转移至前脚,行进如履薄冰。不要犯提起蹬脚,落步打夯,虚实不分,出现双滞的大忌。

  总之,只要用心学,认真练,努力不懈,就可以正确掌握太极拳的身、眼、手、法、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看了“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和气功的不同之处

2.浅谈太极图

3.太极拳之无极气功四句诀

4.谈民间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异同

5.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6.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的区别

7.太极拳与道家九一真言

9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