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上册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高二历史,需要的来收藏吧

  关于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2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有人认为 “在过去两千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此观点意在强调(  )

  A.孔子思想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B.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

  C.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孔子思想的官学正统地位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

  A.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下列对其中四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

  A.a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 B.b点:秦汉时期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C.c点:隋唐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D.d点:两宋时期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

  4.在于都五中的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抄袭作业”这一现象发表不同见解:

  甲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请问这些同学分别受到诸子百家思想中哪家思想的影响 (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5.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6.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7.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D.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

  8.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9.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10.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书变化较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王献之擅长草书和行书,被称为“书圣”

  C.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作品有极高审美价值 D.秦汉以后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11.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  )

  A.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 B.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 D.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

  12.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如画花要“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目取之,则花之四面得矣”。由此可知,宋代绘画(  )

  A.以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 B.注重刻画人的情感世界

  C.具有风俗画的突出特征 D.深受理学格物思想影响

  13.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

  A.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14.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十年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充分认识到“悉夷情”的重要性,编纂了一批介绍外部世界史地知识和各国社会情况的著作。当时这些著作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 )

  A.风俗习性 B.历史地理 C.社会制度 D.军事技术

  15.“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 )

  A.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D.遏制革命形势发展

  1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康有为维新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7.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 D.应大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18.李泽厚指出:“白话文运动带来的确乎远不止是文学形式甚至也不只是文学精神的问题,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下列对白话文运动理解错误的是(  )

  A.肯定西方文化 B.呼唤思想革新 C.倡导平民文学 D.彻底摒弃传统

  19..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文章(  )

  A.是在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 B.极力宣传中共的政治纲领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批判袁世凯尊孔复古思潮

  20.“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理论 B.民权主义理论 C.民生主义理论 D.民本主义理论

  21.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2.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

  A.扩大公有化规模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

  关于上述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三次巨变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③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这三次巨变密切相关 ④使中国人民醒过来的巨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三代领导人,以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4分,28题21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彻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其宗旨经过综合,则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他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四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2分)

  (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从材料三、四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展又有何不同?(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作者是谁?该书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与图一作者同时期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谁?(3分)

  (2)图二所示的人物是谁?属于哪个阶级哪一派别?这一派别的政治主张是什么?(4分)

  (3)图三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7分)

  28.(21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等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6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4分)

  高二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满分50分):

  1.【答案】A 【解析】孔子的思想是中国的灵魂强调了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但这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孔子思想并未确立官学正统地位,确立官学正统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故D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孟子的民本思想被历代儒学家继承,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传统,故A项正确;“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有所损益以适应时代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而非为所有统治者奉为正统,如汉初奉黄老之学,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为儒学家代表,不能说明所有儒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曲线先升后降,a点处于儒学发展的第一个低谷,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a点是秦朝遭受“焚书坑儒”的打击而进入低潮,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发生在a点前,故A项错误;秦朝时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b点反映的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c点处于下降趋势,结合曲线前后分析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一方面佛教和道教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另一方面三教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三教合一”,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和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故D项正确。

  4.【答案】A

  5.【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当代适合武力治国,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故A项错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体现了墨家兼爱思想,故B项错误;“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体现了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C项错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法家发展变化

  6.B

  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思想家仍属于地主阶级代表,A错误,D错误;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地位仍然占统治地位,C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从马的字体演变角度分析,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注重形象化,但是后来逐渐走向简约,故A项错误;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楷体)体现了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其实用性不断增强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而不是写意(讲究意境的抒发,草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实用性不断增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文人画主要体现意境在画中,不符合“声歌”的信息,与歌剧有关;京剧属于正式宫廷喜剧,不符合材料中信息;小说不符合“声歌”的信息,故B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非变化丰富,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被称为“书圣”的是王羲之,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张旭和怀素的草书笔画简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书法以实用功能为主,魏晋以后处于自觉阶段,书法以审美功能为主,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这是楷书的特点,不符合秦朝的篆书特点,故A项错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是隶书的特点,不符合小篆的特点,故B项错误;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是篆书的特点,故C项正确;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宋代绘画有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形象逼真的特点,并没有提到绘画的题材,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绘画对象的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并不是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故B项错误;风俗画注重描绘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材料中所述特别注重形体刻画的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天理),这与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特点相符合,故D项正确。

  13.C

  14.D

  15.【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为了挽救清政府危局,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不是调和中西文化,故A项错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故C项错误;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是洋务运动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点睛】“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根本。

  16.【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因此马克思所说说的“他们”是指维新派,“亡灵”“受崇敬的服装”是指借孔子之名,故选B。C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项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

  17.C

  18.C【答案】D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全面肯定西方文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 “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可知,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专制思想,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话文运动提倡推翻陈腐、艰涩的就文学,提倡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但彻底摒弃传统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绝对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9.C

  20.[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可见是强调建立民国,创立共和,属于民权主义,故选B;A是强调反对清政府,属于民族革命;C是强调平均地权,改善民生,属于社会革命;D不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概念。

  21.[答案] C[解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前,中共以城市斗争为中心,工人成为党员的主要构成;之后中共将重心转移到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农民成为党员的主要构成。

  22.[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摆脱贫穷”,而“摆脱贫穷”的关键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C项正确。

  23.[答案] B[解析]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①说法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因此④不正确。

  24.[答案] B[解析]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5.[答案] C[解析] 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认识,可用排除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路线方针,不是法律,排除②,应选C。

  二、非选择题(满分50分)(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4分,28题21分,共50分)

  26.(15分)[解析] 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进行归纳,然后指出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2)问,“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的核心思想,据“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说明朱熹的认识论。第(3)问,根据材料从“仁政”和民本思想上分析董仲舒和黄宗羲的思想来源,并联系其思想特点进行理解。

  [答案] (1)(5分.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分)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1分)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1分)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2)(2分).核心:“存天理,灭人欲”。(1分)认识论:“格物致知”。(1分)

  (3)(8分).继承:董仲舒主要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政”思想,而黄宗羲主要继承了民贵君轻思想。(4分)发展: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4分)

  27.(14分)

  [答案] (1)(3分).魏源。(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林则徐。(1分)

  (2)(4分 ).康有为。(1分)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主张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2分)

  (3)(7分).新文化运动。(1分)主要内容:民主和科学。(2分)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分)

  28.(21分)[解析] 第(1)问“对民权认识的变化”,实际考查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实际考查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根据第(2)问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结合所学可概括毛泽东的重大贡献。第(3)问,注意对“讲话名称”栏里的内容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结合前面的设问,综合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7分).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4分)

  (2)(6分).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4分).“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4分)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试题

  一、单选题

  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推动了法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推动西欧封建社会解体 D.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2.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 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B. 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 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D. 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3.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

  A. 全球史观B. 现代化史观

  C. 革命史观D. 社会史观

  4.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亚太经合组织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 欧洲经济共同体

  5.《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 价格革命的发生B. 东方商品的输入

  C. 经济危机的爆发D. 资产阶级的剥削

  6.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蒸汽、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 北京B. 东京C. 莫斯科D. 伦敦

  7.16-18世纪,世界上曾出现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B. 欧洲殖民者开拓美洲土地

  C. 工业革命使工业新城市增多 D. 殖民地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母国

  8.有人用“美国推动了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来形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所以会引起这种连锁反应,主要是因为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 美国总统胡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全控制了其他国家

  9.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B.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1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 工业领域 B. 贸易领域 C. 农业领域 D. 金融领域

  11.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国际局势的动荡B. 社会矛盾的尖锐

  C. 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D. 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

  12.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一方面出现停滞,另一方面出现物价飞涨的奇怪现象,这被称为“英国病”。当时治疗“英国病”而采取的“药方”是

  A. 大力推行国有化B. 发展“新经济”

  C.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3.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

  A. 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B.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 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 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14.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15.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傅立叶主张建立按照个人兴趣来分配工作任务的“法郎吉”合作社,合作社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19世纪30年代,其门徒还在美国进行了社会实验。这从侧面反映了

  A. 世界已连接为一体

  B. 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得到关注

  C. 大工厂制推广开来

  D.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6.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 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 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 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 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17.据统计,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而从1758年到1838年间,仅到中国粤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这主要是因为

  A. 欧美工业革命进展迅速B. 政府对外政策变化

  C. 世界市场逐渐得到拓展D. 民间走私贸易兴盛

  18.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0.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A. 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 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C. 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D. 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21.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 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2.(题文)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

  C. 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

  D. 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

  23.有学者指出,“英国专利制度解决了商业机密保护下市场拓展和技术可占有性之间的矛盾”,使企业投入资源对技术进行研发。下列对专利制度解读准确的是

  A. 为产业革命准备了资金

  B. 商业机密带有明显排外色彩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结合

  D. 直接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4.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 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 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D. 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25.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B. 农业生产的衰退

  C. 对外贸易的发展D. 税收政策的调整

  26.(题文)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B. 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C. 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27.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整顿金融B. 调整农业政策

  C. 发放救济金D. 兴办公共工程

  28.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此时

  A. 美国综合国力处于最强时期B. 英国已失去了世界贸易优势

  C. 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已突显

  29.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

  C.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30.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为违宪而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分权制衡机制削弱新政的效果

  B. 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经济形势影响司法解释的变化

  D. 政府的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坍《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6)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等疾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马、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 “三大支柱”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4分)

  历史答案

  1-5 BBBCA 6-10 DBADD 11-15 DCBBB

  16-20 DACBB 21-25 CCDDA 26-30 CDDBC

  31.(8分)示例一:

  新航路的开辟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示例二:

  工业革命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

  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为了满足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他们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述历史事件时,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32.(1)方式:用国家命令的办法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分)

  变化: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和实践,采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2分)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影响:A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下走出来,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点4分)(3)“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动乱的破坏;左倾错误的影响。(任两点4分)

  “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开放。(2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33.

  (1)主要内容:传染病向欧洲以外地区的蔓延;物种的交流;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6分)

  (2)主要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创制;殖民扩张。(任2点4分)

  (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分)

  理由: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1分)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这反映了春秋战国

  A.学术下移 B.文化普及 C.百家争鸣 D.礼崩乐坏

  2.先秦诸子“因应时代的变局,而表现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思想立场:第一,对崩溃中的旧制度与传统保有孺慕之情,……第二,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第三,厌弃人为制度……”,第二种思想立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一思想出自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孔子则从道德立场赋“君子”一词以新义,以“君子”指德行高洁之士,鼓励学生修德以取位,成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这体现了孔子

  A.蔑视权贵与礼教 B.对文化传统的因袭与创造

  C.开创文化新格局 D.积极倡导社会等级的变动

  5.孟子把“礼”和人性联系起来,认为人固有的恭敬之心就是“礼”之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孟子

  A.完全继承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B.主张实行“仁政”,以礼乐教化百姓

  C.为论证礼乐制度的合理性提供新途径 D.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6.先秦诸子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7.董仲舒建议,在京师兴太学,置明师,培养人才,以选拔官吏。他的建议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C.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建立

  8.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里寓托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相信经义可以作为实际政治措施的指导原则。如《尚书·禹贡》篇可供治河,《洪范》篇可察时变,《诗》三百可当谏书,因崇奉孔子之故,国有大疑,每引《春秋》为决断。这表明今文经学家注重

  A.学以致用 B.维护传统

  C.援儒入法 D.训诂考据

  9.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张

  A.具有浓厚的封建等级思想 B.意在树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提升民众文化素养 D.违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10.北宋时期,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这体现了

  A.他们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周易》成为理学的基础学说 D.“天人合一”思想的成熟

  11.宋代理学家中卓然自成一家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者首推朱熹。朱子集大成的历史地位,主要来自于他

  A.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B.融合佛教、道教哲学思想

  C.完成理学体系,确立儒学方向 D.推动私人讲学书院的复兴

  12.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谈“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表明王阳明

  A.否认天理存在 B.认为人性本恶

  C.倡导知先行后 D.重视道德修养

  13.顾炎武指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这一主张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佛教、道教冲击下,儒学危机 B.商品经济发展,逐利观念盛行

  C.理学脱离现实,明末文风空疏 D.专制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14.在汉代官修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则为15.89%,清代官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程朱理学不断强化 B.史官思想逐渐僵化

  C.思想控制更加严密 D.专制主义日趋加强

  15.经明神宗御批,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这主要是因为李贽

  A.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 B.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C.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D.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16.康熙通过传教士的介绍,对欧洲国家及其科学机构有所了解。他认为:“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断言西方科学“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这表明康熙皇帝

  A.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 B.不支持中西文化交流

  C.正确认识中西科技关系 D.仍维护天朝上国威严

  17.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对比四大发明在中国的作用,这一论断启发我们关注

  A.中西社会条件 B.西方发展阶段

  C.君主专制强化 D.意识形态不同

  18.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大一统国家发展推动 B.书写工具日益创新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19.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主张“认识人自己”,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体现人文主义 B.注重道德与秩序

  C.强调理性至上 D.对神持否定态度

  20.苏格拉底每天站在雅典街头和人们讨论,不断地要求人检讨自己所持的各种观念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他教人不要盲目地接受既有的道德或行为的准则,而用自己的理智来重新下判断。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开启雅典的精神觉醒 B.认为雅典道德沦丧

  C.推崇理性与思想自由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21.14、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受过教育的商人子弟开始研读古典希腊罗马文学。……希腊罗马文化奠基在城市生活之上,正好与意大利这些因商业而兴起,又较不受封建制度束缚的城市有相似之处,于是恢复古希腊文化精神成为此时文化运动所追求的目标。这说明

  A.文艺复兴是古典城市发展的产物 B.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推动思想解放

  C.文艺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复兴古典 D.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

  2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开始的。主要代表作品是

  A.《十日谈》 B.《哈姆雷特》

  C.《君主论》 D.《论法的精神》

  23.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地理大发现

  C.宗教改革 D.近代科学革命

  24.新教发展之初,受到德意志诸侯的普遍支持。这反映了

  A.德国资本主义较为发达 B.德国统一缘于宗教改革

  C.宗教的发展取决于政治 D.政治统治借助宗教文化

  25.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在这个意义上,平等意味着独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种天然的自然权利。”伏尔泰认为

  A.当时的中国社会平等 B.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C.法国封建等级最森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6.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说:“我将通过原因和事实显示出我所研究的成果,人类在实现其能力的完善上绝无限制,……这种不断完善的进步将挣脱任何想使之停顿的力量,……这种进步只会在速度上或慢或快,但它决不会倒退。”其突出强调的是

  A.民主 B.科学 C.理性 D.进步

  27.正如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环境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领域驱逐出去了。可见,科技进步

  A.根本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 B.促进思想解放

  C.提升了科学家的社会地位 D.推动经济发展

  28.陈旭麓指出,“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其意在说明

  A.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B.洋务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

  C.传统纲常礼教的顽固性 D.中体西用思想的进步性

  29.19世纪70年代,若干敏锐的人们已经看出:西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反映当时的国人

  A.认为西方的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 B.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

  C.民主意识觉醒,维新思潮兴起 D.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

  30.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近代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A.19世纪40-50年代 B.19世纪60-9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31.20世纪10年代,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其言论可能发表在

  A.《时务报》 B.《民报》

  C.《新民丛报》 D.《新青年》

  32.提出“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由此可见,孙中山

  A.认为政治革命应先于民族革命 B.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成熟

  C.革命思想融铸中西、与时俱进 D.继承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3.孙中山认为: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孙中山的观点

  A.突出强调民权,却无视国民教育

  B.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获得广泛认同

  C.使得革命派在思想论战中战胜了保皇派

  D.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

  34.毛泽东在湖南农村考察时指出,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毛泽东

  A.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B.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确立中国革命的领袖地位 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成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9分。)

  35.(12分)某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氏主平等,大不利于专制;老氏主放任,亦不利于干涉,与霸者所持之术,固已异矣。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于帝王抑民,最为适合……孔学说忠孝,道中庸,与民言服从,与君言仁政,其道可久,其法易行。……”

  ——梁启超《中国思想史上的儒学统一时代》

  建元五年(前136年)复置五经博士。公孙弘以治《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而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五经立为官学,民间不禁讲习。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从儒家角度来看,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本土主流思想的儒学发展出现了某种中断,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家学说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国本土主流传统的复兴。宋明理学道统说的意义就在此。 ——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

  梨洲(黄宗羲)贵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说明。

  要求:1.主题明确。(2分)2.运用材料说明的基础上,可自行添加不超过两个论据(也可不加)。(8分)3.表述准确,逻辑清晰。(2分)

  36.(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这个社会大动荡、大分化的时代,人文主义者作为中世纪所未曾见过的一群新人,随着新兴资产阶级而出现。他们大都出身于市民阶级,虽然本身并不一定经营工商业,但他们是靠着资本主义交往方式而生存的,……他们挣脱了行会和各种等级共同体的束缚,凭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争得荣誉,追求功业。这些人文主义者当时多在宫廷、政府任职或在学校任教,但他们不以侍奉一个主人为局限,而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准则。

  在佛罗伦萨,就连驴夫也会吟诵但丁的诗句。1378年梳毛工人起义时,一位鼓励者这样说道:“不要上当,以为他们祖先的古老血统会使他们比我们高贵;因为所有人类都出于同一祖先,都是同样古老;而大自然也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一个模样。……由于贫富不同才使我们有贵贱之分。”

  ——《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__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mdash;&mdash;陈永麟《马丁&middot;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1)指出两则材料所述事件的思想内涵。(9分)

  (2)概括两则材料所述事件的影响。(10分)

  3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hellip;&hellip;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mdash;&mdash;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孙中山不断对他的民权主义做各种说明补充。其中重要的是提出了“五权宪法”原则。所谓“五权”就是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其实质是分权制。

  另一重要的理论是“权”“能”分开。他主张把权(“政权”)能(“治权”)分开。“政治之中,包含有两种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hellip;&hellip;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在孙中山的设想中,人民有“政权”(“权”),可以选举、罢免官员,创制、复决法律,政府有“治权”(“能”),具有高度的行政效率和专长,以服务于人民。这样“人民和政府的力量,才可以彼此平衡。”孙中山认为中国的自由平等早就有了,白屋可出公卿,布衣可至将相,不像欧洲封建世袭制那样严格。“欧洲人民在两三百年前的革命都是集中到自由平等两件事,中国人向来不懂什么是争平等自由,当中原因就是中国的专制和欧洲比较实在没有那样厉害。”

  &mdash;&mdash;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分析孟德斯鸠与孙中山关于政治权力主张的异同。(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的民权主义思想。(8分)

  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D B B C D B A C A C D C D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D A C A C B A C D] B D B D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D D D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9分。)

  35.(12分)

  示例一:

  主题:儒学长期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2分)

  说明:(10分)

  儒学自身因素:学说本身有利于专制统治。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的变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突破传统儒学范畴,不能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

  政治因素:自汉以来统治者的推崇。

  教育因素:自汉以来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使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

  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的影响。

  示例二:

  主题:儒学的发展历程。(2分)

  说明:(10分)

  先秦:儒家思想产生、发展,虽在当时未被采用,但其思想特质却

  两汉:儒学政治化,成为官方推崇的统治思想。

  唐朝: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宋朝: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形成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体系,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出现要求反对暴君政治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

  36.(19分)

  (1)自由,平等,否定教会权威,号召思想解放。(9分)

  (2)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要求: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期无产者的要求。推动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打击天主教会统治。不断丰富人文主义内涵。推动欧洲思想解放。(10分)

  37.(18分)

  (1)(10分)

  同:反对专制制度;主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强调法律的作用。(6分)

  异:强调增强人民权力(人民主权),参与监督政府。政府职能目标:服务于人民。(4分)

  (2)(8分)

  孙中山继承了西方三权分立原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创新了“五权宪法”,为保障政治民主提供制度设计,具有进步性。但是对专制制度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其思想不能付诸实践。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上册试题相关文章:

1.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高二历史会考试题卷

3.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试卷

4.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5.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415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