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四年级方法 > 四年级语文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3)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3

  【教材版本】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课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蝙、蝠”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铃铛”等字词。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能通过提出疑问、列表、图画等方法读懂科普文章,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知道科学家如何开展实验,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利用表格,感受作者表达的简明、准确。

  【教学重难点】

  运用提问、列表、画图等读懂课文,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表格有所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蝙蝠与雷达》,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蝙蝠”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哪些段落写蝙蝠,哪些段落写雷达?开头写什么?

  (2)课文用了哪几句话把三块内容连接起来。

  (3)根据这些句子把课文内容说清楚。

  3、小结:找文中相关的句子,把他们连起来整合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发现

  1、什么使科学家产生疑问?

  (1)读第三自然段观察了这些现象,科学家产生了什么疑问?

  2.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这三段,科学家又产生了什么疑问?代科学家提问。

  ①学习第一次试验:自由完成表格

  ②交流反馈

  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

  (2)回归课文,比较发现

  ①课文是怎样写第二、三次试验的。

  A继续独立完成表格:

  B、学生交流

  【学生的交流中,在“实验室布置”一栏出现了“同上”,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变相思维,又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会文字表述的方法。】

  ②学习第6段

  句子: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看路的。

  A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很特别?(配合)

  B为什么说要配合?(科学家是经过缜密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

  ③再读4-5,对哪些词印象比较深刻。

  生:“许多”。说明房子里面挂满了很多绳子来测试蝙蝠能不能碰到绳子。

  生:“几个钟头――一个也没响”。说明蝙蝠确实不靠眼睛飞行。

  生:“横七竖八”,说明设置了许多障碍,这样就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再提问题

  生:蝙蝠为什么靠嘴和耳朵飞?怎么配合的?

  生:嘴和耳朵是怎么帮助蝙蝠飞行的?

  生:眼睛干什么用?

  4、读第7自然段,再提问题。

  四、总结

  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试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整堂课设计大气,课堂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把学和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注重评价和提高。仅仅抓住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实效性很强。】

246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