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三(中)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三(中)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三(中)

  D0410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胃经络脉之临界位,名叫丰隆穴。丰隆穴离足踝八寸(18.4厘米),分支跑向足太阴脾经;其分支,沿小腿骨外沿,上行连络头项,会合各经之血气,下行连络咽喉。胃病胃气异常,就会生喉痹、猝然失声。胃经实就会发狂、癫痫,胃经虚就会足不能收、小腿枯萎。宜刺临界位之丰隆穴。

  D0411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脾经络脉之临界位,名叫公孙穴。公孙穴离足大趾本节之后一寸(2.3厘米),分支跑向足阳明胃经;其分支,流入并连络肠胃。血气上行异常,就生霍乱;脾经实就会肠痛如切,脾经虚就会鼓胀。宜刺临界位之公孙穴。

  D0412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足少阴肾经络脉之临界位,名叫大钟穴。大钟穴正当足踝之后,环绕足跟,分支跑向足太阳膀胱经;其分支,合并肾经上行跑向心包经,下行自外贯穿腰部、脊椎。肾病血气异常,就会烦燥、郁闷;肾经实,就会尿道不通、膀胱不利;肾经虚,就会腰痛。宜刺临界位之大钟穴。

  D0413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足厥阴肝经络脉之临界位,名叫蠡沟穴。蠡沟穴离足内踝五寸(11.5厘米),分支跑向足少阳胆经。其分支,流经小腿部,上至睾丸,交结于阴茎。肝病血气异常,就会睾丸肿大、猝然生疝气;肝经实就会阴茎坚挺、伸长,肝经虚就会奇痒无比。宜刺临界位之蠡沟穴。

  D0414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任脉络脉之临界位,名叫尾醫穴。自尾醫穴下行至鸠尾,分散于腹部。任脉实就会腹部皮痛,任脉虚就会瘙痒。宜刺临界位之尾醫穴。

  D0415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督脉络脉之临界位,名叫长强穴。自长强穴沿脊椎两边上至项部,分散在头上,下行当在肩胛左右,分支跑向足太阳膀胱经,流入并贯穿脊椎。督脉实就会脊椎僵硬,督脉虚就会头部沉重。头部摇动时,挟持脊椎时,有不适者,宜刺临界位之长强穴。

  D0416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脾经之大络脉,名叫大包穴。自渊腋穴下三寸(6.9厘米)处流出,分布在胸胁。脾经实就会全身都痛,脾经虚就会全身骨节弛纵。此血管若出现网罗成片之血络,都是刺脾之大络脉(即大包穴)。

  D0417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全部十五种络脉,血络脉实就必有显现,血络脉虚就必有脉陷。观察不到时,寻求至手足之经。人之经脉不同,络脉之临界位有异。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