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四)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SW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27—Q0107→Q0202‖→‖SW27—Q0401‖迁移说明:

  1、 本节与前后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

  2、 《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置于SW27—Q0401“刺其出血,其病立已。”句后,以回帝问“补泻奈何?”黄元御处置甚是,从之;

  3、 所论泻补之法,以应帝问“补泻奈何?”迁入本位,帝问伯答相应,义理相贯。

  ‖SW27—Q0304→Q0306‖→‖LS03—C1901‖→‖LS78‖(已迁至《九针论》)

  ‖SW27—Q0507‖→‖SW75—D0603‖(已迁至《著至教论》)

  D0101九九八十一篇:

  1、《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注:“九针九篇,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灵枢经》也。”

  2、此指黄帝所读过、岐伯所撰著、九针之论述八十一篇,非《灵枢》之八十一篇也。

  Q0101圣人之起度、数:

  1、《内经校释》译:“圣人在制定治疗法则的时候。”

  2、起,制定,如起名、起屋等;度,法度、原则;数,即术,方法。全句即圣人制定原则、方法时。

  Q0102陇:通隆,隆起,此喻波浪。

  Q0103泣:

  1、《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注:“泣与涩同。”

  2、泣者,涩也,粘稠也。

  Q0103淖、泽:淖,nao4,泥沼、润滑;泽,润泽。

  Q0104循循然:循,沿着,接着。循循然,一波接一波状,即源源不断。

  Q0106遏:e4,隔断。

  D0107荥输:荥,荥位穴。输,输位穴。

  Q0107忤:wu3,逆。

  Q0107大气:严重的邪气,即恶气、毒气。

  Q0201扪而循之:王冰注:“扪循,谓手摸。”

  Q0201切而散之:《内经校释》注:“用手指按压腧穴,使经气宣散。”

  Q0201推而按之:《内经校释》注:“用手指揉按腧穴周围的肌肤,使针道流利。”

  Q0201弹而怒之:《内经校释》注:“用手指弹其腧穴,使脉络瞋满而怒起。”

  Q0201抓而下之:《内经校释》注:“马莳注:“谓以左手爪甲掐其正穴,而右手方下针也。”

  Q0201通而取之:《内经校释》注:“下针之后,必使其气通,然后施以补泻之法以取其疾。”

  Q0201神:

  1、《内经校释》注:“神,指真气。此与下文之‘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句义同。”

  2、《太素》卷二十四真邪补泻注:“疾出针已,引皮闭门,使神气不出。神气,正气。”

  3、真气者,氧气也。人初生之真气,生神;后天之真气,养神。真气在,五神在,能生;真气绝,五神绝,将死。

  Q0202各在其处:

  1、《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黄元御注:“各在其原旧之处。”

  2、《素问直解》注:“各在其针刺之处。”

  Q0202阖:he2,合,闭合。

  Q0301→Q0303岐伯曰……此之谓也:

  1、《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黄元御云:“方其来也,必手按而止之,竭其他往之路,止而不动,而后取之,无逢其冲气方来而遽泻之,以致邪盛难伏,故曰其来不可逢(《灵枢九针十二原》语),此之谓也。……若候不审,令其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亡脱,真气者,经气也,脱则不能复旧,经气大盛,邪气复至,而病已蓄积,故曰其往不可追(《灵枢九针十二原》语),此之谓也。”

  2、本节Q0302“其来不可逢”、Q0303“其去不可追”,可与《九针十二原》LS01-Q0102、《小针解》LS03-C1601→C1701之解论相参,且为“真邪”之论导入。

  3、据《刺节真邪》LS75-D2401→Q2402可知:“真气”与“正气”,不可混为一谈。此真气者,脉中氧气也;正气者,人体或环境适宜之气也。

  Q0302经气:

  1、《内经校释》注:“指经脉之真气。”

  2、 经气,即经脉中氧气,其无色、无味、无形、无嗅,故不可逢也。

  Q0401溶溶:《内经校释》注:“水流动貌。”

  Q0401逆而刺之:

  1、 姚春鹏译:“迎其气而泻之。”

  2、 《内经校释》译:“迎而泻之。”

  3、 《离合真邪论》SW27—Q0508“逢而泻之。”即为本解。

  Q0401温血:

  1、《太素》注:“温,热也。”

  2、温暖血液,以补充热量。

  Q0501调:《说文》:“调,和也”、《贾子.道术》:“合得周密谓之调。”取“周密”即综合分析意。

  Q0501左右、上下:据《九针论》LS78-D0401→Q0410可知:左右、上下,即指人之九野。

  Q0501相减者:张景岳注:“相减者,形气虚脱也。”

  Q0501阴阳不别:

  1、《阴阳别论》SW07—Q0102“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则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此处阴阳,分别言真脏之阴与胃脘之阳;

  2、本句阴阳,涵盖甚广:有人身上下之阴阳、内外表里之阴阳、经脉脏腑之阴阳、真脏胃气之阴阳、风暑寒湿之阴阳、男女雌雄之阴阳等等,多不胜数,并未实指。故此阴阳不别,当通解作:阴病、阳病不别。

  Q0502中府:

  1、《太素》卷二十四真邪补泻注:“中府,五脏也。”

  2、吴昆注:“中府,胃也。土主中宫,故曰中府。调之中府者,言三部九候,皆以冲和胃气调息之。”

  3、中腹三脏六腑。《九针论》LS78-Q0409九野之“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即为本解。

  Q0502大过:

  1、 张景岳注;“大过,大邪之过也。”

  2、 内经论事,常分太过、有余、平和、不足、不及五等,在病有病甚、病加、病起、病持、病愈之五变。在邪有太过、不及而言病,当治;有有余、不足而言邪,当调;有平和而言平人不病。此言大过,即太过之病、病甚。

  Q0503大经:

  1、《内经注评》注:“大经为五脏六腑的经脉。”

  2、言阴阳十二大经之血气。

  Q0504用针无义:

  1、《全本黄帝内经》译:“用针无法。”

  2、用针无视经义。

  D0508新客:《黄帝内经》将邪气比作新来之宾客,言简意骇,形象之极!既是暂住之新客,店家若往外推,宾客将前行而去;若往内引,宾客将得留而居。

  LS11——《经别第十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11—D0101→Q0112‖→‖SW27—D0101‖迁移说明:

  1、 原篇《经别》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当迁出;

  2、 《甲乙》置于卷二第一(下)《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与帝教雷公之《经脉》部份合而成篇,不从;

  3、 《太素》置于卷第九《经脉正别》,独立成篇,即《灵枢.经别》全篇;

  4、 《类经》置于七卷三《十二离合》,独立成篇;

  5、《内经校释》按:“十二经别,是依照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分成六个离合。”

  6、所论离合为十二正经之离合,而非《阴阳离合论》三阴三阳自然之离合,不宜与《阴阳离合论》并论。十二正经之六对离合,迁入本论,正补离合之论不足,故迁入充分必要。

  D0101五位:《灵枢集注》注:“五位,五方之定位。”

  D0102六律:

  1、《灵枢集注》注:“六律建阴阳诸经者,建立六阴六阳以合诸经。”

  2、《内经校释》注:“古代音乐的律制,相传黄帝时,截竹为筒,每筒长度不同,声音也有清浊高下之分,以此校定各乐器的音调,竹筒共有十二个,分阳律六,阴律六,叫十二律。阳律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此为六律;阴律是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此为六吕。六律六吕,简称律吕。”

  3、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音阶3(咪)、5(唆)、1(哆)、2(来)、6(啦);按升降音细分,即有C、C#、D、D#、E、F、F#、G、G#、A、A#、B共十二音,十二经与六阴律六阳律之对应关系,存疑待考。

  D0102十二节:

  1、《内经校释》注:“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2、《黄帝内经》全书,只分出十二节,尚未分出二十四节气,可为成书年代考据之一。

  D0102十二时:《内经校释》注:“一昼夜有十二时,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D0103工之所止:医师之高乘境界。

  Q0101息:此取止意。上之所息,即上医追求之高乘境界。

  Q0101腘:膝窝。

  Q0101尻:尾骶部,臀部。

  Q0101膂:lv3,通【月吕】,脊梁骨。

  Q0102带脉:

  1、 《甲乙》卷二第二《奇经八脉》张玉萍注:“带脉,此言脉如带,束于腰腹。据《难经》二十九难曰:‘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2、 查《人体经脉使用图册》可知,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并云:“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3、 带脉,穴位耶?络脉耶?部位耶?其它耶?未见明注,不译待考。

  Q0102成以:

  1、 姚春鹏注本作“盛”;

  2、 《内经校释》注:“《甲乙》卷二第一下校语及《太素》卷九经脉正别作‘或’。”

  3、 “成以”,其“成”字疑衍,其意不明,不译待考。

  Q0103髀:大腿。

  Q0103颐、颔:颐,即腮部;颔,同頷,下巴。

  Q0103目系:

  1、《百度百科》云:“目系,眼球后方与脑部相连的组织。亦称眼系(相当于当今之视神经,球后血管等)。”

  2、《寒热病》LS21—C0802“足太阳有通项入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为本解。

  Q0104跗:fu1,足背。

  Q0105頞:e4,通頞,即鼻梁。

  Q0105【出页】:zhuo1,眼眶下方,下眼睑。

  Q0107指地:《灵枢悬解》卷三《经别》注:“指地者,在外而内行也。”

  Q0107肩解:《内经注评》注:“即肩关节。”

  Q0108渊腋:查《人体经络使用图册》,即足少阳胆经渊腋穴。其定位云:“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三寸,第4肋间隙中。”

  Q0108手少阴之正:《内经校释》译:“手少阴经脉”。

  Q0109指天:《灵枢悬解》卷三《经别》注:“指天者,在内而外行也。”

  Q0110手心主:

  1、《内经校释》译:“手厥阴心包经”。

  2、《邪客》LS71—Q0602“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外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于心脉。”

  Q0110完骨:《内经注评》注:“耳后高骨,即乳突部。”

  Q0111膺:胸乳部。

  Q0111髃:肩胛。

  Q0111柱骨:《内经注评》注:“即当今之锁骨。”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