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2017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22.(15分)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速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特点和评价

  23.(13分)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

  【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冷战开始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分)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3分)

  【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

  【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科学家•李时珍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6分)

  【答案】1)类型:遗迹;遗物;墓葬。

  技术手段:14C测定。

  (2)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

  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二里头文化遗址•特点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是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41年冬,虽然约150万犹太人已被枪决,纳粹 分子仍感到这一缓慢笨重方式的效率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并且他们发现这对士兵的士气也不好。有组织杀害的机构化建立在工作分工的基础上,并在专门为此目的设计的特殊装置里完成。它将行刑者同受害者的距离拉大——这是一场如此大规模灭绝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优势。这一大规模官僚及工业化屠杀世界的“首府”是奥斯维辛。——摘自巴尔纳维《世界犹太人历史》

  材料二纳粹屠犹事件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起暴虐的屠杀行径。从本质上说,这一由纳粹德国实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对人类文明基础的否定。尽管中国远离欧洲,但对纳粹屠犹事件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关注。纳粹屠犹研究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极为有价值的参考,使他们可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摘编自徐新《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背景,指出纳粹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目的。(5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粹屠犹和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恶实质,深入思考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罪行的警示意义。(5分)

  【答案】(1)历史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鼓吹种族主义理论;将罪责强加于犹太人。

  目的:实施大规模屠杀;欺骗看守犹太人的德国士兵。

  (2)罪恶实质:反人类;反文明。

  警示意义:增强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勇于与邪恶势力斗争;警惕否认法西斯罪行的企图。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一中“纳粹分子”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德国法西斯上台以及思想宣传的目的”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犹太人被枪决”“工业化屠杀世界的‘首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作答。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奥斯维辛集中营•影响

  图片来源:学科网


猜你喜欢:

1.历年历史高考题全国卷

2.往届全国卷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3.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编

4.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5.高中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

6.历史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2017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2)

22.(15分)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2017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高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无论高考成绩如何,你的成长与成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三年的辛勤走过,你获得的太多太多。下面

  • 2017历史高考题_2017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2017历史高考题_2017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历史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历史高考题第一卷 一、选择题

  • 中国古代历史高考题题目汇编
    中国古代历史高考题题目汇编

    越接近考试,往往越要在坚实上下功夫。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古代历史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历史高考题 中国古代历

  • 往届全国卷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往届全国卷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往届全国卷历史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往届全国卷

2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