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有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

有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有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篇二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大众传媒作为很好的媒介活跃在人们的周围。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自身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意见决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对策

  大众传媒是一般传媒的外延和扩大,它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专门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等介质来获取信息量。“和谐社会有赖于大众传媒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有赖于大众传媒正确舆论的引导和优秀作品的鼓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它发挥其优势时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今各种血腥暴力场面充斥屏幕,明星八卦丑闻占上头条,以及各种对政治不负责任的言论填满论坛等等,看似饭后茶余的话题却刺激着高校学生的神经,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相当的离心作用,造成了主流思想的分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解体,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思想及心理的稳定。”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世界的内核与灵魂,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媒介既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媒体中的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相互矛盾的道德观点,容易使得辨别能力不强、价值观还不稳定的大学生产生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偏差。有些传媒宣扬“高消费、高品质”、“及时行乐”等这些观念滋生了大学生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崇尚,而“尚勤俭、戒奢惰”、“尚谦逊、戒骄浮”这些传统的优良品德在当代大学生看来,似乎已经失去了其吸引力。有些大众传媒在利益的驱使下,暴露名人的隐私,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社会舆论,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道德情操的形成无疑是有害无益的。大众传媒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进行包装、贴标签,给大学生带来道德认知上的矛盾甚至反道德的道德标准。

  (二)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不是所有的都是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有些电视节目隐含着大量的文化垃圾,网络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宣扬的暴力、色情、颓废等情节已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的话题。这些信息会使得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意义和贬低生命价值的不良倾向。“大众传媒使大多数人不是主要凭借直接经验去认识客观环境,而是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去把握它”,更有为了制造轰动的效应,报道虚假新闻,歪曲事实,误导了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现在有些大学生成天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样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使他们脱离了社会与人群,丧失了他们对梦想的追求。

  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几点策略

  (一)健全各项媒介法规

  政府要加快立法速度,完善行政监管,通过政策与法律手段来规范媒介行为。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打击媒介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消除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垃圾。要提高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净化媒介环境。引导和鼓励大众传媒多传播一些正能量的信息,把教育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为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二)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

  首先,学校要开始专门的媒介课程,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学生使用媒介和抵御媒介不良影响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把主导性和多样化、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向学生传递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使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教育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要培养大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分析、判断、选择的能力。当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最后,在课外活动、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添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利用校内以面向学生为主的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三)大众传媒自身要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要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弄清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社会责任,自觉传播健康的信息,过滤消极有害的信息。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目标。媒介组织内部要建立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维护媒介市场安定有序。最后,要利用大学生最为熟悉的网络进行道德教育,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开展网上道德监控。使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在这种良性合力的推动下不断得到提升。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成长既产生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又不可避免的带来消极影响,当前,应当采取积极的对策,推进传媒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 解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与规避策略[J].中国报业,2012(4).

  [2] 施春华. 利用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课题[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 唐昆雄,杨斌.大众传播媒介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浅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 顾凯,黄一涛.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作者简介:杨濡菡(1988―),女,四川江油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刘青(1987-),山东滨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看过“有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的人还看了:

1.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论文

2.有关传播学论文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4.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思想政治论文

5.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285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