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解读太极拳缠丝劲的问题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缠丝劲源于陈式太极拳,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太极拳缠丝劲与其它劲法有很多不同之处,粘连相随是太极拳缠丝劲的特点,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分享的:解读太极拳缠丝劲的问题。欢迎阅读!

  解读太极拳缠丝劲的问题

  太极拳是门武术,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涉及知识范围广,因此,练习者要勤于学习。

  太极拳诸劲中的抽丝劲、螺旋劲、缠丝劲是有区别的。

  抽丝劲,还是以“运劲如抽丝”的提法为确切,这是太极拳运动原则要求之一。练拳时要做到“式断意不断”,匀、圆、稳、健绵绵不断,既练力更练意。

  练太极拳缠丝劲要求非常严格,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核心,其运动特点如丝般快,运动灵活。

  杨、吴、孙各式太极拳,对此要求是严格的,形象是明显的。陈式太极拳对此要求也是严格的,这就是陈老师谆谆教导的“练拳要塌住劲”。

  所谓“抽丝劲”虽然不是用以制胜对方的“劲”,但是,太极拳的实际运用(推手、技击),要求锻炼“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功夫,对此“运劲如抽丝”的锻炼占有重要位置。

  作为体育运动,能够掌握太极拳的这一特点,对于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太极拳实战中,运用缠丝劲粘连相随的特点,制止对方,并用力的技巧,化解对方的劲力,使对方失去作战能力。

  螺旋劲和缠丝劲是用以制胜对方的“劲”,当然也是平时锻炼的要求。无疑,对于健身也是甚为重要的。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劲,我是这样体会的,呈螺旋运动发出的劲,只击打对方的一点,令对方失势或仆倒,都可称之为螺旋劲。

  这种劲存在于各式太极拳中,以吴式太极拳中的揽雀尾、搂膝拗步等为例,就都有明显的螺旋劲。

  缠丝劲则与此不同,首先,腰腹旋转的运动量大而方法多变。与腰转动的同时腹肌的左旋右转,大小不同的圈交替旋转,并与意结合,确是缠丝劲的特色。这就是陈鑫所谓的内劲或称中气。

  第二,这样由腰腹发动的劲,经脊背带动大小臂旋转,贯达手指,臂向里转小指扣劲是为里缠丝,臂向外转大指扣劲,是为外缠丝。

  缠丝劲就下肢来讲,每一个完成式要求大腿带动两膝往外转,做到所谓“归原”,即气沉丹田、圆裆和两腿虚实为三、七成,与上肢的缠丝动作相配合。完成上述的缠丝劲动作,运动量是大的。

  其三,缠丝劲与螺旋劲最明显的区别,还在应用。缠丝劲达于手指之后,并未结束,不以击中对方一点为目的,而是用带有缠丝劲之手、指,缠住对方的手、指、腕甚至肢体,使对方被缠之处,因我之缠绕成“拧麻花”状而失败。

  我认为,这就是陈鑫所谓的:“太极拳缠法也”的真义,而这种以缠丝劲为动力的缠法,正是陈式太极拳所独有。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色之一,只有陈式太极拳的套路才能表现这个特色,正像开合手只能表现孙式太极拳的特色是同一道理的。源于杨式太极拳的简化太极拳,是不可能表现缠丝劲的。

  这不是杨式太极拳或简化太极拳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特点。例如,杨式太极拳中把掤、捋、挤、按有机地组成连续动作,应该说是杨式太极拳的特色之一。

  各种套路架子是适应各种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的,这是在长期实践发展中形成的,是合乎运动的规律的。

  简化太极拳是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普及和推广的,为了利于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质,从而利于社会主义事业,才产生了简化太极拳。

  果然,此拳一出,太极拳运动以从来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忽略了简化太极拳的普及意义和群众性,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简化太极拳,对于开展太极拳运动是不利的。

  简化太极拳同样也是医疗保健体育的重要项目。事实证明,结合其他疗法,确实冶好了许多慢性病。如果把此拳繁化,加上运动量大的缠丝劲,年老、体弱的人就不易学习,不好掌握,很可能失去作为医疗保健体育的作用。

  太极拳缠丝劲的练习原则

  一、太极拳缠丝劲的真意

  习拳爱好者对缠丝劲都很熟悉,其中最出名的是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究竟是什么,具体如下。

  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

  在自然界中,水流的旋涡是螺旋推进的,藤类的植物攀缘树干或者篱笆都是把藤条缠绕成螺旋上升状,这些螺旋线状,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太极拳运动中,人肢体的立体运转也是相同的道理。

  学好缠丝劲对今后学习技击和推手有很大的帮助,推手主要运用的就是缠丝劲。

  由定向旋转产生的劲力都是呈各式螺旋状的,我们广义上都可谓之缠丝劲。

  可以说,缠丝劲法是整体轻灵运转的根本劲法,是高层次太极拳内劲的主体。只是因对其内涵的把握有高低之分,故表现形式有明暗之别。

  二、各家武术中的缠丝劲

  太极拳定向旋转动作产生缠丝劲,而旋转是武术动作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比如,长拳中的冲拳动作路线虽然是直线,但是拳的力量却也是成螺旋式向前发出的,从力的运行轨迹上来说,这样的力也是一种缠丝劲。

  各家武术的缠丝劲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其主要形式都是一样的。

  在形意拳中最常见的劈拳的动作是由三体式开始的,在步法的配合下,一手下按回带,另一手前探翻转下劈,动作以翻转为主;钻拳则是一手翻转盖压,另一手向前上方旋转而出,要求小指一侧上翻,动作也以旋转为要。

  前者的翻和后者的旋所产生的劲力也都可称之为缠丝劲。在八卦掌的拳诀中就明确要求“拳宜滚出滚入”,这种滚出滚人本身就是旋转,旋转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称其为缠丝劲。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的,是普遍存在于武术动作之中的,其它流派动作中的缠丝劲与太极拳的缠丝劲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把劲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而太极拳却是把缠丝劲作为核心劲法形式而贯穿始终。

  三、在练习太极拳缠丝劲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

  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要是培植和运用内气。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做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

  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腰为枢纽,手足相随

  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

  比如“白鹅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陈鑫曾说:“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

  又说:“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胸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顺逆出入,循环无间

  太极拳行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手足运动,要画圈旋转,不走直线,不走回头路。缠丝劲从顺到逆,从逆到顺,从收到出,从出到收,循环无间。下半圈如是顺缠,上半圈则是逆缠;下半圈如是收劲,上半圈则是出劲。

  反过来也是如此,并且从始至终,缠丝劲一刻也不能丢失。陈鑫诗云:“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吸蓄呼发,纯任自然

  人的呼吸对内气的运转和缠丝劲的收放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吸气可以引导内气从手足四梢向丹田回收,此时多为收劲缠丝;呼气可以引导内气从丹田外发通向手足,此时多为出劲缠丝。

  但是,初学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注意呼吸自然。开始只要做到每一动作的起点是吸气、落点是呼气就行了,在拳势运行的中间过程,呼吸要纯任自然。随着功夫的增长,缠丝法与呼吸就会逐步协调起来。

看了“ 解读太极拳缠丝劲的问题”文章的人还看了:

1.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

2.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看法

3.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

4.太极拳之缠丝劲论

5.太极拳缠丝劲的形成

6.论太极拳的缠丝劲

7.练习太极拳缠丝劲对身体的益处

8.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的运用

9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