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代史1000字论文篇一:《以近代史观看洋务运动》

  摘要: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清朝

  现代化(近代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为求自保,开始被动地、小心翼翼地去适应当时的形势。这样,使得中国并不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由资产阶级首先开始,而是由地主阶级开始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曲折的。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英法的参战,清军在上海及浙江附近击败了太平军,使中国真正感受到了西方的军事优势,这样,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就被当成解决国内外问题的办法。“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这句话被曾国藩引用,说明了他想利用这次运动来使中国强大。奕也曾建议利用镇压叛乱来作为得到西方武器的途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认识。这其实也是在某些方面实践着魏源所提倡的“师夷长技”。于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曾国藩等人开始聘请洋人练兵,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但已经采用近代的方法并配备给军队以洋枪洋炮,还开始筹建新式水师。“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兵工厂和造船厂逐渐建立起来,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包括外国的技术人才纷纷引进国内。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建立。它们不仅制造军火还包括船只和机器,这些又用来装备中国的军队。1872年,日本侵台后洋务派便加快了筹建海军的活动,以10年为限,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在这些军用企业的创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如资金、燃料、运输等。随着军用工业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洋务派意识到,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也就难以实现“自强”。李鸿章“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提出发展本国的工矿交通电讯业以“分洋商之利”。70年代,民用企业创办以“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这些企业虽然机械化的程度很低,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雇佣了大批的工人,已经使中国工业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前进。一些产品还投放到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对外国经济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的民用企业赚取的利润,使一些拥有资本的商人、地主、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企业诞生,民族资产阶级随之产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先后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而工人力量的增加,也为日后新的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这一点可能是洋务派自己也没有料到的。以求“自强”维护清朝统治的运动却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为日后清王朝的覆灭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这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种豆得瓜”吧。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进入,与外国人打交道越来越多,“天朝上国”的进贡制度已经不可能再实行。为了掌管与西方的外交关系,在1861年,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各国事务衙门”或称衙门,这一新的外交政策受到驻北京的西方公使的欢迎,之后,各国纷纷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的标志。

  海关总税务司由外国人担任,继李泰国之后的赫德使用了大量的外籍雇员,他们可以用来对付外国商人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出力,也成为清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臂膀。新的关税收入使赫德建议了另一个新的机构――同文馆,目的是使中国外交官摆脱对外国翻译的依赖。就像李鸿章所说的“先知其用心,通晓其意愿,及……其理之曲直所在。”上海、广州和福州都开办了类似的小型学校,这样也逐渐为中国培养了一些外交和翻译人才。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非常广的,“中体西用”的提出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的绝对权威地位;早期的维新思想者如王韬、郑观应等也是从洋务运动中走出来的;在交通、服饰、报纸杂志方面也有所进步。

  洋务运动未实现“自强”的目的,也不可能提出政治近代化,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他们所处的阶级立场决定他们的出发点是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的。除此之外,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它没有提出政治近代化,也有很多的不足,但它采用机器大生产,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翻译人才,还在军事、外交、教育、思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是它,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商务印书馆,2004-01.

  [3]中国近代史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09.

  近代史1000字论文篇二:《我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摘要: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一半成功,一半失败。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关键词:辛亥革命;意义深远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辛亥革命后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国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以战胜国的身分出席巴黎和会,改变了清朝后期长达70多年的腐败屈辱历史。192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正式再向各国政府发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要求召开华盛顿会议确定的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同年10月26日,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共13个西方国家参加。11月19日会议第二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中国享受关税自主之权利,允许解除各该国与中国间现行各项条约中所包含之关税束缚,并允许中国国定关税率条例于1929年1月1日发生效力。”一战胜利不仅使中国获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荣誉,而且因此成为国际联盟的会员国,后来还被选为国联行政院六个非常任会员之一。首次进入就成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但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近代史1000字论文篇三:《论总理衙门在近代史上的作用》

  摘 要:总理衙门作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个产物,它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它的建立促进了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使清政府开始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总理衙门;作用;近代化

  一、使清政府开始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重失败,太平天国以及捻军等各地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使清政府统治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一部分清朝官员感到需要改变传统的统治观念和方式,探求新的出路。他们一方面进一步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强大,一方面开始感到西方侵略者不同于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夷狄”,并不准备推翻清朝统治而取而代之。因此,他们主张在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力保中外“和局”的条件下,换取列强的支持,引进洋枪洋炮和西方某些先进技艺,以求自强,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抗外国侵略,确保清朝统治。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代表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的恭亲王奕忻、桂良、文祥等便向清廷提出,外国侵略者只是“肢体之患”、“肘腋之患”,而太平天国反清起义则是“心腹之患”,因此对于列强应该以“信义笼络”[1]。他们建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适应新的对外交涉的需要。此前,清政府对外交涉由礼部、理藩院、鸿卢寺等机构办理。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的外交体制也被迫进行相应的调整。1860年冬,清政府一度在北京设抚夷局,处理对外交涉。后来,这个名称已经不合时宜。1861年1月,咸丰皇帝接受恭亲王奕忻等人的建议,正式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或译署),主管对外交涉和通商、关税等事务。其后扩及修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总揽了全部洋务事宜。其权势与地位,凌驾于六部之上。首任总理衙门大臣,除奕忻外,还有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在设立总理衙门作为中央外交机构之后,清政府还设置了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总理衙门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地色彩,但毕竟标志着中国开始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

  二、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总理衙门不仅包办了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活动。如向外国购买军火、船舰、机器;聘用洋员,派遣留学生,管理海关税收,等等。并且其主持人员由王公大臣兼任,所以,总理衙门实际上成了驾于六部之上的最高行政机构。外国侵略者通过控制总理衙门,加深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在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的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总税务司是清政府设立的全国性海关机构,1861年成立于上海。1865年迁至北京。属总理衙门管辖。设正副税务司各一人,其下有税务司四人,副税务司六人。分总务、机要、统计、汉文、铨叙五科。正、副税务司及科、处主要成员均由洋人担任。当时因为英国对清政府贸易金额之大,所以总税务司一直由英国人把持。初为李泰国担任,后有赫德继任。其职权是掌管各口岸征收课税之事[2]250。

  总税务司虽为独立机构,但与总理衙门关系密切,在组织上也有直接联系。这些充任总税务司、税务司的外国人,制定了一套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制度,控制了中国的海关行政、稽查等一切事务。使中国的海关权丧失殆尽,完全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而且由于关税在清政府的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增长,清政府的大宗财政收入,也被外国人掌握。这样,就使清政府在财政上,在政治上,也越来越重地受制于外国侵略者[3]。1865年,赫德向总理衙门递交了一篇《局外旁观论》[4],教训它现在某事当行,某事不当行,已有条约可凭。威胁说,如果“违背条约,在万国公法准至用兵,败者必认旧约,赔补兵费,约外加保方止。”还说“一经动兵,外国有得无失。所以或有应办的事,或有请办的事,不如主动早办,免得日后受人强迫,被动去办”。

  劝告清政府主动满足侵略者的要求。赫德甚至粗暴地干涉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如1867年,他竟公然提议任命张凯嵩为云贵总督,吴棠为四川总督,清政府果真照办。1868年,赫德推荐并支持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任中国使臣,出使欧美各国,由外国人代表中国人办理外交,演出了外交史上的一出丑剧。赫德后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说:“我所主持的工作虽然叫海关,但其范围甚广······而最关重要的是它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英国人手里”[2]145。

  三、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包括工业、科技、国防以及政治制度等诸方面的近代化。近代化无疑是历史的进步,而所有这几方面的近代化,总理衙门都起举足轻重的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促进作用。近代化工业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总理衙门以“洋务内阁”著称。凡矿务、铁路、电线、创办机器、购置军械、船务等无不总理。作为总理衙门首领的奕忻,对洋务有极大的热情,他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认为“治其标而探其源”,“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现在抚议虽成,而国威未振,亟宜力图振兴,使该夷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以期经久无患”主张用洋枪洋炮武装八旗,提出“设法雇佣洋人,铸造教导”。

  在总理衙门的积极倡导下,一个以“自强”为号召、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内容的近代工业化运动随即兴起。总理衙门对于地方督抚奏请创办近代化工业无不予于支持。1864年,李鸿章写信给奕忻说“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根据李鸿章的建议,奕忻上书同治帝,请求批准创办军事工厂。在总理衙门的支持下,第一个近代官办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于1865年创办。

  近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总理衙门在近代科学技术的近代化中起了筚路蓝缕的作用。洋务运动方兴未艾,总理衙门即奏请设立北京同文馆。奕忻等认为:“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同文馆的设立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为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打下了基础。1866年12月、1867年1月,总理衙门又两次上奏朝廷,请求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术馆。他们认为:“洋人制造武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华人之智巧聪明不在西人之下,举凡推算、格致之理,制造、尚象之法······倘能专精务实,尽得其妙,则中国自强之道在此点”。

  为此,力主增设天文、算术两馆,招收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及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的官吏入学学习,以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增设天文算学两馆,特别是招收科甲正途者入馆学习,是对传统封建教育的挑战,势必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内阁大学士倭仁先后起来反对,他们大声疾呼:“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面对顽固派的反对,奕忻不甘示弱,据理力争,他们引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创办近代化工业时所认识到的“制造之法,必由算学入手”的道理加以反驳。

  这场争论,尽管总理衙门没有挫败顽固派的进攻,但也使朝廷同意增设天文算术两馆,尽管报考天文

  学者只有72人,录取30人,最后毕业只有五人,但这一举动,开创了培养本国近代科技人才的先例,为中国科技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总理衙门立足国内培养科技人才尽管收效甚微,然而风气一开,变成不可当之势。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应容闳的请求,联名上奏朝廷,主张派幼童去国外留学,以培养一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科技人员。奕忻以极大的热情,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的主张,提出:“不分满汉子弟,择其质地端谨、文理优长。一律送往,每年所需薪水膏火,准予江海关洋税下指拨”。从1872年8月21日第一批幼童起航,到1875年止,共有120名留学生赴美学习。大批留学生的选派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先进科技人才,留学生中如詹天佑、吴应科、广安国等,学成回国后,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大显身手。他们有的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贡献,有的发现了湘潭煤矿,有的充任舰队司令或担任北洋大学校长等。在我们肯定这批留学生在中国科技近代化中的业绩时,我们理所当然地给送这批留学生出国的组织者总理衙门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总理衙门作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一个产物,它既有积极作用,如,它的建立促进了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使清政府开始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而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有消极作用,甚至反动作用,如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作为主要从事外交活动的政府机构,它的半殖民地化的烙印越打越深,到1901年改组为外务部,成为《辛丑条约》的产物和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政策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2]陈恭禄.中国近代史[M].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版.

  [3]陈旭禄.近代中国八十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53.

  [4]《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0,第13-22页.


猜你喜欢:

1.大学近代史论文3000字

2.关于近代史的论文3000字

3.大一的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4.大一近代史论文1500字

5.关于近代史的论文2000字

近代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代史1000字论文篇一:《以近代史观看洋务运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5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