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八面支撑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的八面支撑,是通过意念引导身体四肢的对拉互争而实现的,八面支撑是太极拳一项十分重要的要求,它几乎是太极拳身法的所有要求的归纳!关于八面支撑,拳论家中,很少有人阐述过它的重要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八面支撑。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八面支撑

  八面支撑由气势形成,气势又使八面支撑更加浑圆。气势、八面支撑是完满实现了各家太极拳的身法要求而产生的,因此,讲八面支撑,就不能不说到太极拳身法。

  纵观太极拳各家身法要求,其实都是要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不同方位的对向用力,使肢体放长,身体支撑八面,产生出太极拳的劲。就是传统上称谓掤劲的太极劲,从而达到技击健身等目的。那些推不动,摸不得跟八面支撑都有关。

  人体肌肉具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的作用下可以被展长,这是伸展性,外力取消时又能恢复原状,称之为弹性。太极拳正是利用肌肉这一特性,在意识的调控下,通过肢体之间的适度对向用力,使肌肉、骨骼产生对拉互争的运动,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在突出用意的调控和绵缓松柔的状态下,练出的是一种有弹性的劲,太极拳称作棚劲。

  做到“八面支撑”有形体要求、意念要求和精神要求。八面支撑,必须建立在中定的基础上,也就是桩式,由桩生势,以势入桩,在桩的基础上然后谈得上八面支撑,八面支撑不能离开桩。

  小架的虚领顶劲,两臂绷开,自有支撑八面的风度。丹田下沉,后面是上身往上,下身往下。散形的撑开。因为脊椎转动,是往前走。通过空胸往后拉,人就处于平衡。然后股骨头往里转动,把裆合住,就具备八面支撑,向前之力必有后撑,左右延伸,八方放射的意念锻炼,浑元之气必生,气贯全身而达八面支撑。气势才能圆满。松胯是追求气势的基础条件,也是追求八面支撑的必须条件,有八面支撑才有圆活,圆活是离不开松这个先决条件的。故:小架拳的松合就是八面支撑的开关。

  其实八面支撑的外三合不在外形,全凭心意用功夫,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就进入了内三合的境界,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需要明白:外三合是由内三合而达到的。外三合、内三合,统称六合,即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合力,周身一家,形成一个圆球体,合力为“O”。

  这个球体去击人,击到身上的虽然是一个点,但这是面中点,全力都集中到了这个点上,这个点就有穿透力。气势是由人体内在功夫决定的。气势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的重要标志,气势越大功夫越深,即所谓“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习者平日里进行行功实践,对于气势的追求是不可忽视的。气势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太极浑圆劲。

  太极浑圆劲是周身八面支撑而形成的,浑圆劲是充满气的太极拳。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前掤、后撑、上领、下沉、丹田之气充盈周身,做到人身处处皆太极,平时处于松柔状态,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一触即发,太极浑圆劲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行拳盘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中,八面支撑的要求就不可须臾背离,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求八面支撑。也就是小架拳说的五阴五阳,刚柔同体的境界,每招每势都是这样,而不是每招每式都是大松大柔。传承人的理解,就能改变太极拳的基因。学者可以细细悟查。

看了“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八面支撑”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小架太极拳三三六原理

2.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3.陈氏太极拳小架起势

4.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74式名称

5.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动作图解

758134